曲折取针路:“小治疗”引起的“大麻烦”​

西岩宇 2025-04-03 22:33:06

您尝试过针灸治疗吗?针灸作为最常见的中医外治法,以简便、高效、低价而著称,深受群众喜爱,在民间具有非常深厚的基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针灸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切莫轻易自行尝试,当心“小治疗”引起“大麻烦”。

76岁的杨爷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失代偿(胸腹水、双下肢浮肿)等多种慢性病,希望通过针灸缓解病情,又想图方便,就请了朋友来家中帮忙治疗,却不想发生意外——在足部针灸时,一枚长2.5cm、粗0.12mm的针灸针断入体内;更麻烦的是,自行取针未果,反将针灸针位置陷入更深,针身甚至成扭曲状。无奈之下,只得到急诊就诊。

急诊外科医师朱德康接诊后发现,杨爷爷体内断针呈游走状态,还扭扭曲曲的,体外看不到、手也摸不到。朱医生立刻限制患者足部活动,在完善各种相关检查的同时联系专科会诊,随后创伤关节一病区将患者收住入院。

宋铁兵主任医师得知杨爷爷肝硬化腹水2年余,查体发现蛙腹、全身浮肿,尤以双下肢凹陷型水肿为甚,第一时间与检验科沟通,完善急诊手术化验,并进行餐后肝功检查,以初步评估目前肝功状态。

检验结果很快回报,情况却并不乐观,患者血常规三系细胞均低,血小板计数仅56×10^9/L,肝功异常、凝血异常、肾功能异常(慢性肾衰竭),白蛋白仅25g/L,总蛋白仅45.8g/L,收缩压持续高达220mmHg。

麻醉难题摆在了医生面前:局麻无法佩戴止血带,面临视野不清晰的风险,也会增加寻找难度;椎管内麻醉,面临椎管内出血风险;全麻面临药物代谢方面风险,全麻术后有进入ICU观察的可能。

麻醉医生李西羊副主任医师将杨爷爷血压控制在170mmHg上下,给予低浓度单腰麻醉。宋铁兵主任医师手术团队顺利为患者取出一枚长约2cm、粗0.12mm曲折的针灸断针,手术切口仅1cm,患者次日便顺利出院。

小小一根断针,看似简单,却处处埋藏着陷阱。二维影像资料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比如位置的深浅、所处的位置等,因此存在切开皮肤后却找不到异物的可能。拿杨爷爷的X线平片来说,侧位片因其骨质遮挡无参考意义,正位片中可以初步判断断针位置大概位于腓侧籽骨悬韧带及踇收肌横头足背侧位置,针尾必然不在施针处及皮肤内,定然在深层,此时手术医生的经验就显得更为重要。

宋铁兵主任医师提醒:

针灸治疗时若发生针灸针断裂,首先要保持冷静,让患者情绪稳定下来,避免因慌乱导致不必要的风险。让患者停止动作,保持原有体位,防止断针在体内进一步移位或陷入深层组织。

接下来,医师要快速判断断针的位置,如果断针部分露在皮肤外,用经过消毒的镊子就能轻松取出;要是断针与皮肤相平,可按压针孔周围组织,使断针露出再用镊子夹出,切勿按压针尾;要是断针完全陷入肌肉,需要及时求助骨科或外科专科医师协助取针,切勿盲目操作,导致针体扭曲陷入深部组织,增加取出难度。

只要处理得当,针灸针断裂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