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网约车这两年开始走下坡路以来,司机的收入就越来越低,赚钱越来越难。
但是阳关出行、一喂出行、滴滴打车等平台方并不领会这一点,他们只看重自己的利益,丝毫不在意司机的想法。
这样掀起了一些在位者“积极向下”体察民情的风口,从去年开始,工会主席或者是交通部领导下基层来体验网约车司机最真实生活状况的,大有人在。
这不前几天江苏省泰州市某主席下基层做网约车司机的事情,就在司机圈里传爆了。
2天时间,出车近10个小时,只接到14单,总收入只有173元。如果不是亲身体验,领导层自己也不相信:网约车司机生存这么难的么?不仅如此,就这到手的173块钱,还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拿到的。
从当天上午九点四十分接到第一单,到下午一点半把第五单客人送到目的地,该领导一直在路上,没来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这仅仅是第一天的体验。
周末两天的时间,粗略算了一下,乘客支付的钱大概是240左右,司机到手只有173,平台抽成超过了四分之一!
多么可怕的数字,网约车行业的在位者现在才清楚,原来网约车司机是为平台在打工呢。
网约车司机和平台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块遮羞布蒙着,现在这层遮羞布被扯下来之后,底下的景象就一目了然了。网约车司机之前高喊的“生存艰难”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的面临的困境。
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等平台只负责把司机忽悠进来,至于司机后续赚不赚钱,能不能接到单,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之内,只要平台有的吃就行了。
在跟多位司机交谈了解过之后,发现这种困境不是一天两天了,去年还算是好些,每个月辛苦一下,也能到手七千多,养家糊口是不成问题的。
而且,这个工资收入水平在当地算是很可以的了,毕竟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块。七千多在这个小城市已经属于是中上层收入群体了。
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接单变得越来越艰难,很多司机猜测,这是平台大量拉新带来的结果。为了提高接单的应答率,同时为了补充运力,平台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招募新司机。
为了稳住这些司机,给了大量的派单倾斜,这也是很多老司机或者说合规司机极度不满的原因。
现在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具体以后的路该往哪里走,不少司机还在迷茫着。
如果滴滴app回归,很可能它还是行业老大,如果滴滴app一直没下去,下一个崛起的一定会是T3,其他平台都是扯淡,高德打车和美团打车格局太小做不大的。
再大的坑总有人好不容易爬出来 而更多的人在不明所以的往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