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年间,在应天府辖下,有一户人家。家中男子名叫轩禹,父母早逝,与盲嫂相依为命。轩禹生得身形挺拔,为人忠厚老实,靠每日上山打猎维持生计。盲嫂蕙娘,温婉贤淑,虽眼盲,却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日,轩禹如往常一般,背着猎物从山上归来。夜幕已至,月色如水洒在小院。他走进家门,却见盲嫂屋内灯火通明。轩禹心中纳闷,盲嫂看不见,向来不点灯,今日这是为何?
轩禹轻手轻脚靠近房门,透过门缝往里瞧。只见蕙娘端坐在桌前,桌上摆放着针线,她手中正仔细地缝补着衣物。灯光下,蕙娘的面容显得有些憔悴,可眼神中却透着一股执着。
轩禹推开门,问道:“嫂嫂,你怎要点灯?” 蕙娘听到声音,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今日想为你缝件新衣,摸黑实在不便,便点了灯。” 轩禹心中疑惑未消,却也不好多问。
夜里,轩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总觉得蕙娘的行为透着古怪,以往蕙娘缝补衣物,从未点过灯。思来想去,轩禹决定暗中观察。
此后几日,轩禹依旧每日上山打猎。每至夜晚归来,蕙娘屋内的灯总是亮着。轩禹心中愈发好奇,这日,他早早结束打猎,悄悄躲在院子角落。
天色渐暗,蕙娘屋内亮起灯光。轩禹小心翼翼地靠近,透过窗户缝隙,再次看到蕙娘在灯下忙碌。这次,她手中缝补的不再是衣物,而是一个奇怪的物件,形状有些像羊,可又不太像。
轩禹心中一惊,他悄悄回到自己房间,从箱子里翻出一个布包。布包里,是他曾在山中一座废弃古庙里捡到的一面羊。那面羊材质奇特,入手冰凉,隐隐散发着神秘气息。轩禹一直将其视为珍宝,未曾示人。
轩禹拿着面羊,再次来到蕙娘窗前。他想弄清楚,蕙娘所做之事,与这面羊是否有关。此时,蕙娘已将手中物件缝好,那赫然就是一只面羊,与轩禹手中的竟有几分相似。
蕙娘将面羊捧在手中,嘴里念念有词。突然,那面羊微微颤动,发出一道微弱的光芒。蕙娘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轩禹在窗外看得真切,心中震撼不已,他再也忍不住,推开门走了进去。
蕙娘看到轩禹,手中的面羊差点掉落。她神色慌张,不知如何解释。轩禹举起手中的面羊,问道:“嫂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何要做这面羊,它又为何会发光?”
蕙娘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禹儿,有些事,我本不想让你知道。你手中这面羊,与我所做的,皆与你身世有关。” 轩禹瞪大双眼,急切地说:“嫂嫂,快告诉我,我的身世到底有何秘密?”
蕙娘长叹一声,说道:“你并非爹娘亲生。当年,爹娘在山中捡到尚在襁褓的你,你身旁就放着这面羊。爹娘猜测,这面羊或许与你亲生父母有关,便一直将它保存着。”
轩禹心中五味杂陈,他接着问:“那嫂嫂你做这面羊又是为何?” 蕙娘说:“近日,我时常梦到一个神秘女子,她告诉我,若想知晓你的身世,需亲手做一面羊,在月圆之夜,对着它诚心祈祷。”
轩禹听后,半信半疑。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原来是村里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四处打听轩禹的下落。轩禹心中一惊,难道与这面羊有关?
那群陌生人很快找到了轩禹家。为首的是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男子,他看到轩禹手中的面羊,眼中闪过一丝贪婪,说道:“小子,快把面羊交出来,否则有你好看!” 轩禹紧紧握住面羊,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抢我的面羊?”
中年男子冷笑道:“这面羊本就不属于你,它是我家祖传之物,多年前被盗,今日我定要拿回。” 轩禹心中疑惑,他看向蕙娘,蕙娘也是一脸茫然。
双方僵持不下,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惊雷响起。那面羊在轩禹手中光芒大盛,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众人震倒在地。
光芒中,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善恶到头终有报,心怀恶念者,必遭惩罚!” 中年男子等人吓得脸色惨白,纷纷跪地求饶。待光芒散去,中年男子等人灰溜溜地离开了。
经过此事,轩禹和蕙娘心中满是疑惑。他们决定,拿着面羊去山中那座废弃古庙,寻找身世真相。二人在山中艰难前行,终于找到了那座古庙。
古庙早已破败不堪,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轩禹和蕙娘走进庙内,四处寻找线索。突然,轩禹发现墙壁上有一些奇怪的符号,与面羊上的纹路有些相似。
轩禹仔细研究那些符号,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面羊是开启古庙地下室的钥匙。在地下室里,藏着轩禹亲生父母留下的遗书,上面详细记载了当年的事情。
原来,轩禹的亲生父母是江湖中有名的侠客,因得罪了恶人,被迫将年幼的轩禹送走。那恶人一直觊觎轩禹父母的宝物,这面羊便是其中之一。如今,恶人后人寻来,想要夺回面羊。
轩禹看完遗书,心中感慨万千。他和蕙娘带着遗书,回到家中。此后,轩禹更加珍惜与蕙娘的生活,他决定将过去的恩怨放下,与蕙娘一起,在这宁静的家中,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而他们的故事,也在村子里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的一段传奇,告诫世人,善恶有报,珍惜当下。此后,轩禹依旧上山打猎,蕙娘操持家务,闲暇时,两人会一起回忆过往,憧憬未来,为村子增添了许多温暖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