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的晌午,蝉鸣扯着嗓子往人耳朵里灌。瓦匠王二麻子蹲在房梁上,汗珠顺着颧骨往下淌,在青砖地上砸出深色斑点。他手里攥着瓦刀,正往新糊的泥胚上刻祥云纹。
"王家老宅翻修,主家给的钱倒是阔绰。"他眯着眼瞄向堂屋正中的黄花梨太师椅,那木纹里泛着金丝,晃得人眼晕。主家刘老爷站在廊下,小厮打着金蟾纹样的油纸伞,老似的笑容总让王二麻子心里发毛。
忽然瓦刀"当啷"掉在地上。
房梁正中央盘着条赤链蛇,三角脑袋有成年男子拳头大,鳞片在日头底下泛着青。这长虫竟把梁木当窝,尾巴尖儿还勾着半拉褪色的红肚兜。
王二麻子喉咙里"咯"的一声,浑身寒毛倒竖。说过,蛇上梁是凶兆,轻则家败,重则……他不敢往下想,手脚并用地往梯子爬,瓦刀也不要了。
"王师傅!这瓦当还没雕完呢!"刘老爷在后头喊,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刃。
王二麻子脚底下绊了蒜,踉跄着栽进院里的芍药丛。起身时怀里多了块瓦当碎片,尖角处还沾着蛇蜕的腥气。他头也不回地往外冲,布鞋在青石板路上蹭出火星子。
"当家的你这是咋的了?"媳妇翠花正在灶间熬绿豆汤,见男人脸色煞白地冲进门,围裙都忘了解。王二麻子把蛇蜕往桌上一拍,那鳞片在油灯下泛着幽光。
"刘老爷家房梁盘着青蟒,怕是要有血光之灾。"他灌了半瓢凉水,脖子上的青筋蹦着,"咱得赶紧走,今晚就套驴车回保定。"

翠花盯着蛇蜕上的红痕,突然抄起火钳:"这红印子……像前街周寡妇家妞儿穿的肚兜!"
王二麻子心里"咯噔"一下。三月前周寡妇家走水,五岁的妞儿再没出来。衙门说是火烛不慎,可街坊都说看见刘老爷的小厮往院里扔火把。
灶膛里的火苗"噼啪"炸响,映得翠花脸忽明忽暗:"要不……咱给那长虫供点香火?老话不是说'见鳞莫惊,三炷香平'?"
王二麻子刚要骂迷信,忽听得驴棚方向传来异响。老驴"咴儿咴儿"叫着直尥蹶子,月光下竟有团黑影在草垛上蠕动。他抄起顶门杠冲出去,只见条大蛇顺着篱笆溜进菜地,尾巴扫过的茄子秧子齐茬茬断了。
后半夜起了雾,黏腻得像化不开的糨子。王二麻子躺在炕上烙饼似的翻腾,总觉得有冰凉的东西顺着脚脖子往上爬。翠花突然坐起身:"当家的,我梦见妞儿她娘了。"
"周寡妇?"王二麻子后背汗毛竖了起来。
"她说要喝肉汤……"翠花声音打着颤,"还指着咱家灶台。"
鸡叫三遍时,王二麻子蹲在灶间发愣。案板上摆着半扇野猪肉,油汪汪的膘肉底下盖着紫红的印子。这是今早刘老爷派人送来的"误工费",肉缝里还夹着张字条:王师傅若改口,东厢房三进院都是你的。
"当家的!"翠花抱着吓哭的小子闯进来,"娃说看见灶王爷流口水!"

王二麻子抄起菜刀就要剁肉,刀刃碰到肉皮时突然顿住了。那紫红的印子分明是蛇咬的齿痕,肉缝里隐约有金丝线头——和刘老爷太师椅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日头爬到东墙头时,王二麻子拎着酒坛往村西头走。老榆树下坐着个瞎眼说书人,破蒲扇摇得跟风车似的:"要说这刘家老爷啊,当年发迹可不太干净……"
"怎么个不干净?"王二麻子往说书人碗里扔了块肉干。
说书人摸出旱烟袋,就着王二麻子的火折子点上:"光绪二十三年大旱,刘老爷他爹挖了河道上的镇水兽,当晚就生了他。接生婆说娃嘴里含着片蛇鳞……"
王二麻子酒劲上涌,恍惚看见肉汤在锅里翻滚。翠花捞肉时的蒸汽里,竟浮出周寡妇苍白的脸。小子突然指着房梁尖叫,那里盘着条青蟒,蛇信子几乎舔到祖宗牌位。
"王家老哥!"村正家的跑进来,裤脚沾满泥点子,"刘老爷家出事了!房梁塌了,砸出……"
王二麻子手里的酒坛"咣当"落地。跑进来的后生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活像是被谁掐住了脖子:"砸出个石碑,刻着'刘氏食蛇蜕,满门……'"
暮色染红窗纸时,王二麻子蹲在灶间添柴。肉汤在锅里"咕嘟"冒泡,香气混着檀香味往鼻子里钻。翠花突然扯他衣袖:"当家的,供桌上的香咋自己燃了?"

王二麻子抬头一看,三炷香烧得飞快,青烟凝成个模糊的妇人影。小子突然指着房梁喊:"蛇!大红蛇!"
房梁上空空如也,只有瓦当碎片在月光下反光。王二麻子抄起火钳夹肉,筷子突然"咔嚓"断了。肉缝里露出半截金丝线,和刘老爷太师椅上的纹路严丝合缝。
"这肉……怕是吃不得。"翠花抱着吓哭的小子直往后缩。
王二麻子盯着汤锅里沉沉浮浮的油花,突然想起说书人的话:"镇水兽嘴里含着蛇王的内丹,取丹者三代必遭蛇祸……"
"当家的!"翠花突然尖叫,"汤里有东西!"
王二麻子定睛看去,浓稠的汤汁里浮着片蛇鳞,月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光。灶膛里的火苗突然窜起三尺高,照得墙上人影乱晃,仿佛有无数条蛇在墙皮上蠕动。
子夜时分,王二麻子抱着酒坛坐在门槛上。肉汤已经倒掉,可那腥膻味还粘在舌头上。他突然发现供桌下的青砖缝里,卡着半拉红肚兜,布料颜色和蛇蜕上的红痕一模一样。
"王家老哥!"村正举着火把冲进来,"刘老爷家又出事了!小厮疯了,说看见……"
王二麻子没听见后半句。他盯着火把照亮的院墙,墙头上盘着条赤链蛇,三角脑袋正对着供桌上的祖宗牌位。蛇信子吞吐间,他仿佛看见周寡妇抱着妞儿,站在刘老爷家坍塌的房梁下。
"说是刘老爷当年偷了镇水兽的内丹……"村正的声音忽远忽近,"那内丹化成蛇形,专找贪财害命的人……"

王二麻子突然起身,抄起瓦刀就往刘老爷家跑。夜风灌进喉咙,带着血腥气。他远远看见刘宅上空飘着绿莹莹的鬼火,像是无数条蛇在吐信子。
刘宅大院里,主梁折成三段,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王二麻子举着火折子凑近,冷不防洞里窜出团黑影,腥风呛得他直咳嗽。火把照亮洞壁,密密麻麻全是蛇蜕,最上头压着半截石碑,刻着"刘氏三代,蛇祸方休"。
"王师傅您可算来了!"刘老爷从太师椅里直起身,金丝眼镜歪在鼻梁上,"只要您把瓦当补好,东厢房……"
王二麻子突然抡圆瓦刀,刀尖直指刘老爷咽喉:"你爹挖了镇水兽,你害了周寡妇,现在还想害我全家?"
刘老爷瞳孔猛地收缩,嘴角抽搐着:"你……都知道了?"
瓦刀在距喉头半寸处停住,王二麻子看见刘老爷脖子上有片青鳞,月光下泛着幽光。他忽然想起说书人的话:"蛇王报仇,专挑七月十五……"
"快跑!"村正突然尖叫,"房梁要塌!"
王二麻子刚要转身,后颈突然传来刺痛。刘老爷手里拿着半截蛇牙,血丝顺着牙尖往下滴:"可惜你知道得太晚了。"
瓦匠最后看见的是漫天绿火,和刘老爷脸上绽开的蛇鳞。房梁砸下来的瞬间,他仿佛听见翠花喊他"当家的",还有小子带着哭腔的"爹"。

晨雾漫过村口时,说书人摸着老榆树上的新裂痕摇头:"王瓦匠这是被蛇仙当枪使了。刘氏三代欠的债,终究要血偿。"
村正家的蹲在井台边洗衣裳,木盆里的红肚兜飘起来,正是周寡妇家妞儿走失时穿的那件。说书人突然闭了嘴,盯着井沿上的蛇蜕。那鳞片在朝阳下泛着金,细看竟是半片瓦当残片。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说书人敲着惊堂木,"列位看官且记着,这世上的便宜,可不好白占呐。"
井台上的红肚兜在风里打转,村正媳妇突然捂住嘴。瓦当残片上沾着暗红,细看竟是干涸的血迹。说书人的铜烟锅"当啷"掉在地上,惊起槐树上栖着的乌鸦。
"造孽哟!"村西头孙寡妇挎着菜篮经过,篮里的新摘茄子滚落满地,"刘老爷家祖坟早该冒青烟,这会子怕是冒黑气了。"
三日后头七,王二麻子家院里的槐树突然枯了半边。翠花抱着牌位坐在门槛上,小子在旁抽抽噎噎:"爹说要去修镇水兽……"
"镇水兽?"村正媳妇支着耳朵凑过来,"听说刘老爷他爹当年……"
话头戛然而止。村口老槐树下聚着十几个后生,正对着刘宅指指点点。王二麻子家驴棚里,当年拉货的灰驴突然挣脱缰绳,驮着半片带血的瓦当就往河道跑。

河道淤泥里,镇水兽的石首只剩半张脸。王二麻子媳妇跪在泥水里,手指抠进石缝:"当家的托梦说,内丹在兽嘴里……"
"使不得啊!"说书人颤巍巍举着桃木剑,"刘氏三代人的血债,岂是凡人能……"
话音未落,水面突然翻起浊浪。灰驴长嘶着冲进河里,驮着的瓦当残片泛起青光。众人只见水底升起团绿火,裹着刘老爷家小厮的尸首直往上窜。
"蛇王显灵了!"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刘宅方向传来瓦片碎裂声,金丝楠木的太师椅从正房飞出,砸进臭水沟。椅背上赫然嵌着半片蛇鳞,和王二麻子捡到的蛇蜕严丝合缝。
七月十五中元夜,月亮红得像滴血。刘老爷被锁在祠堂里,嘴里塞着黄表纸。村正举着火把逼近供桌,桌下露出个暗格,里头摆着七盏长明灯,灯油竟是蛇油。
"每害一人,就点一盏灯续命。"说书人掀开灯罩,火苗窜起三尺高,"周寡妇、王瓦匠、还有……"
刘老爷突然挣断麻绳,眼珠子瞪得通红:"你们懂什么?镇水兽的内丹能保百年富贵!"他扑向供桌,手刚碰到灯盏,整个人突然僵住。月光下,他脖颈上的蛇鳞正在蔓延,转眼就爬满了整张脸。
"爹!"刘老爷的独子从屏风后冲出来,手里攥着半截蛇牙,"当年你挖镇水兽,我在河边都看见了……"

河道里,灰驴驮着的瓦当突然裂开。翠花扑进泥水里摸索,指尖触到个冰凉物件。月光照亮半枚铜镜,镜背刻着"光绪二十三年,刘氏取丹"。
"当家的!"翠花突然听见耳语,转身却见水面浮着王二麻子的影子。瓦匠朝她摆摆手,身影渐渐沉入河底。对岸亮起两盏绿灯,细看竟是蛇眼,朝着刘宅方向吐信。
祠堂里,刘老爷的独子突然掐住亲爹的脖子:"你害了娘,害了周寡妇,连我也想……"他脖颈上泛起青鳞,和刘老爷如出一辙。供桌上的长明灯突然齐灭,黑暗中传来瓦当碎裂声。
说书人摸着焦黑的房梁摇头:"蛇王索命,专挑七月十五。刘老爷家三代人的罪孽,终归是……"
话没说完,村口老槐树下传来驴叫声。王二麻子家的灰驴驮着新挖的镇水兽首石回来,石缝里夹着半片带血的瓦当。翠花抱着牌位迎上去,泪珠子砸在石兽头上。
"当家的,镇水兽修好了。"她轻声说,"咱家再也不欠啥了。"
秋分那日,说书人在老榆树下开新书场。惊堂木一拍,说的却是刘老爷家败落的根由。听到蛇王索命处,后生们直缩脖子。村正媳妇抱着孙子经过,小子突然指着天空喊:"蛇!"
众人抬头,只见白云间隐约有青影游动,像极了传说中蛇王的座驾。说书人突然闭了嘴,盯着瓦当残片上的血迹。那血迹在夕阳下泛着金,细看竟是镇水兽的鳞片纹路。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说书人敲着惊堂木,"列位看官且记着,这世上的便宜,可不好白占呐。"
暮色漫过河岸时,翠花带着小子来给王二麻子上坟。新修的镇水兽静静卧在河道边,石首朝着刘宅废墟。小子突然指着兽嘴:"爹!瓦当!"
翠花顺着手指看去,兽嘴里果然嵌着半片瓦当,和王二麻子捡到的蛇蜕严丝合缝。瓦当上刻着祥云纹,在月光下泛着青幽幽的光,像极了蛇王的鳞片。
多年后,村西头学堂里,先生教孩子们念《三字经》。念到"窦燕山,有义方"时,窗外突然传来驴叫声。孩子们扭头看去,只见灰驴驮着新挖的瓦当经过,瓦当上祥云纹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先生,那是啥?"小子指着瓦当问。
先生抚须而笑:"那是你们王二麻子爷爷留下的教训——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
学堂外,老槐树在风里沙沙作响。树皮缝里卡着半片蛇蜕,在月光下泛着幽光,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瓦当上的祥云纹渐渐模糊,化作一条青蟒,顺着河道游向远方,鳞片在波光里泛着金,像极了传说中蛇王的座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