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在延安休养,可病情突然恶化,眼看就要不行了。刚好那会儿,彭德怀元帅也在延安,他正给毛主席汇报完工作,听说这事儿后,立马就赶过去探望他的这位老朋友。
关向应带着重病之身,对彭老总诚恳地说:“彭老总,咱别折腾了,咱们都得紧跟毛主席的指示走……”彭老总瞧着病得不成样子的老伙计,心里头那个难受啊,这位刚硬的元帅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为啥关向应会对彭德怀元帅讲出那样的话呢?这后面藏着啥不为人知的事儿?
满族斗士
在聊起这事儿的前因后果之前,咱们得先提提我们党里那位出色的革命家关向应。1902年,关向应在辽宁大连出生,他是满族人,满族的老姓是瓜尔佳。关向应从小就聪明,六岁就进了私塾念书。但那时候他还小呢,就特别反感那些老旧的思想,打死也不愿意学那些玩意儿。
13岁那年,他踏进了新式学校的大门,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新观念。尽管他是个满族人,但他对已经覆灭的满清政府满心怨恨。他觉得,要是满清政府不那么窝囊,把国家搞丢了,外国列强也不可能把中国欺负成这样。他下定决心,要靠自己的力量把列强赶出去,给国家出一份力。
这对他来说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拿着讲马列主义的书,看得特别入迷。关向应觉得,要想真心实意地加入革命的大队伍,那就得从工人农民开始干起。1923年的时候,他跑到一家印刷厂去做工,那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他瞧见工人们老被压榨得喘不过气,这时候,已经认识了我党的关向应觉得,共产党才是那个能把工人阶级拧成一股绳,把苦哈哈的老百姓从黑暗牢笼里拉出来的力量。他热心参与党的活动,还拉拢了不少工人一块儿搞罢工,就是要跟资本主义的欺压对着干。
1925年1月份,经验丰富的关向应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之后被党组织安排去莫斯科深造。等学成归国后,他立马就回到了国内,到了上海,挑起共青团工作的大梁。经历了一连串的革命斗争,关向应逐渐成长为一个老练的革命战士。从1929年开始,他进入了中央军委,挑起了负责部队事务的担子。
那时候,红军的日子过得真叫一个难,一边是东西不够用,一边是敌军大批人马围追堵截。不过呢,不管是带头的指挥员,还是普通的战士,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经过好几次特别难打的仗,红军老是能把敌人打败。那时候,关向应在红二军团当副政委,这家伙既有文韬又有武略。
反围剿那会儿,他一边忙着指挥打仗,一边还亲自往前冲,真是又能文又能武,战士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关向应去了八路军120师当政委,和他搭档的还是贺龙元帅。他们俩联手,带着战士们在晋西北搞起了抗日根据地,给我党和军队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地盘。
关向应为了工作,经常熬通宵,连觉都不睡,还常常把自己的饭菜匀给伤员吃。他对基层战士特别好,真的是把“爱兵如子”做到了极致。战士们对这位既像大哥又像老爸的政委,全都打心底里佩服,没有一个不夸他好的。
关向应因为长时间辛苦工作,身体渐渐垮了。到了1941年,他虽然生着病,但还是咬牙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后来,组织看他实在太累了,就让他回延安去养病。也是没办法,有了组织的这个安排,他才肯放下手头的活儿。要不然,他肯定还得继续为革命拼命。
百团大行动那时候,咱们发动了场大规模的战斗,叫做百团大战。但咱们换个说法,就说是百团大行动吧。这次行动,真的是规模宏大,咱们的好多队伍都参与了进来,一共有一百多个团呢。他们一起出动,就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冲向了敌人。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给敌人来个措手不及,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知道咱们的厉害。所以,咱们的队伍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战斗打得那叫一个激烈,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但咱们的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英勇奋战,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最终,这次百团大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咱们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鼓舞了咱自己的士气。真的是一场值得铭记的战斗,一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行动。
关向应前往延安休养那会儿,百团大战正打得火热。这是彭德怀元帅指挥的部队,在华北敌占区搞的一次大动作,出动了足足105个团的兵力,因此得名百团大战。其实啊,真正上阵的远不止这105个团,这只是正规军的数量,还有好多县大队、区小队也都加入了这场大战,人数多得数不清。
从1940年8月20号起,百团大战打响了。头三个多月里,咱们打了大大小小1800多仗,把日伪军逼得龟缩在碉堡里,不敢露头。这一打,日军的交通线全给整瘫痪了,他们搞的囚笼政策也被咱们军民一下子给破了。百团大战这一仗,给日军来了个狠的,也让全国老百姓打击日本鬼子的信心更足了。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这场仗是我军出兵最多、规模最大、打得时间最长的一次。不过,百团大战打完后,彭德怀元帅挨了些批评。有人讲,彭老总指挥百团大战时,进攻那块儿出了点岔子,让敌人提前瞧出了我军的打算。
彭老总性格直率,有啥说啥,做事也干脆利落。他要是犯了错,会大大方方地认,但对于打的那场仗,他心里头一直都有底。不光是在战场上指挥时被说了几句,就连他在报纸上发表的看法,也被提了点意见,这次提意见的还是毛主席。
彭德怀元帅在报纸上分享了自己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理念的看法,他说到民主,主要是觉得那是为了打破封建,而不是专门为了抗日。对此,毛主席后来给他指了出来。但彭老总嘛,毕竟是个行军打仗的出身,他觉得这事儿没那么严重,有点被夸大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明白,民主的核心意义在于反抗一切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不公。他主动向毛主席承认了错误,并且调整了自己的看法。就在彭老总挨批不久,中央启动了整风行动。说来也巧,百团大战中彭老总指挥上的疏忽,正好撞上了整风运动的前夜,因此,批评彭老总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这让性格直率的彭老总心里有点不痛快,他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看到这样的情形,关向应心里挺担心的。他和彭老总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对彭老总的性格再了解不过,他不希望彭老总在这条错路上越走越远。
1943年那会儿,彭老总还没到延安汇报工作呢,他就先给彭老总写了封信,说等他来了延安,有空就去找他唠唠嗑。彭老总收到信后,心里头那个乐呵啊,毕竟跟这位老朋友已经好久没碰面了。
得听领导的话。
跟毛主席把工作汇报完后,彭老总立马就奔向了关向应在延安的家。一见到老朋友,彭老总整个人都愣了。他以前总觉得关向应是个既文雅又有气势的人,可这次一看,关向应瘦得厉害,以前穿着正好的军装,现在都显得有些空荡荡了。
彭老总一来,关向应就使劲提了提神,他不想让老朋友太为他操心。但身子骨弱,动起来有点费劲。彭老总见状,就扶着他,在窑洞前头一步步挪着走。俩人边走边聊起了最近国际上的大事,还琢磨着怎么改进对日作战的计划。这一聊,真是挺投机的,彭老总心里的那些天积累的郁闷,跟老朋友一聊,全没了。
琢磨了一会儿,关向应用着沉重的语调跟彭老总讲:“彭总啊,您别再发那些牢骚了,也别再折腾了。现在咱们得拧成一股绳。我这身子骨也快不行了,你就听我这一句吧,咱们必须得听毛主席的!”
原本,关向应心里头装着好多话想跟彭老总唠唠,可身子骨实在太不争气,说到这儿,他就止不住地咳了起来。彭老总瞧着这位老伙计,眼眶都红了,他连连点头,真心实意地说:你放心吧,你说的话,我都记着呢,肯定照做!
跟关向应碰头之后,彭老总就开始琢磨起自己的不足来,他直接跟毛主席坦白了自己的不是,还说了以后肯定改。毛主席对这位立下大功的老战友那是深信不疑,见他这么诚恳地要改,心里头也是挺高兴的。
他给彭老总写了封信,意思是:有错就改,没错就提醒自己做得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彭老总在自己的反思里,相当直接地点出了自己的不足。他讲道:这18年来,我一直没能好好审视下自己。像这样一个地位高又立下无数战功的英雄,能在大家面前这样批评自己,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说白了,彭老总心里不太痛快,主要是因为他希望在百团大战里能直接和日军硬干一场,而不是老用游击战术。但他心里也清楚,那时候咱们不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都还不是和日军硬碰硬的料。用毛主席教咱们的游击战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咱们的损失,让敌人吃亏最大。
虽说抗战那会儿,咱们军队的仗多是小打小闹,但一点点积累起来,对日军那可是从皮外伤变成了伤筋动骨。咱们在敌后头,把抗日队伍搞得跟大海一样无边无际,日军呢,就只能缩在营地里头,连出门扫荡的胆子都没了。这种效果,光靠硬碰硬的打仗是根本达不到的。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彭老总带着十多万的志愿军进入朝鲜。这回,人员和武器装备都比之前好多了,他领着志愿军跟美军干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恶战。这次行动,他获得了毛主席的全力撑腰。
彭老总经过毛主席的耐心开导,老早就把以前的错误给纠正过来了。但遗憾的是,当年那个力劝他改正的好兄弟,也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的大英雄,关向应同志,在1946年7月21日的时候,已经在延安因病离世了。那时候,他年仅44岁,真是让人痛心。
毛主席专门给他写了句话:一心一意,为党效力,为国奉献。这真的是党和人民能给一个革命战士的最高赞扬了!
43岁那年,关向应眼里含泪地对彭德怀讲:别闹了,咱们都得听毛主席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