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2号,华东野战军已经做好了安排,打算打响孟良崮战役,目标是干掉国民党的第74师。结果在这场战役里,张灵甫带着的那个被称为“王牌师”的部队被打垮了。最后,他和司令部的人全都选择了自杀。
不过,在张灵甫牺牲之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竟然对他的妻子做了一件不太地道的事情……
1947年5月12号,华东野战军一切都安排妥当,打算发动孟良崮战斗,干掉国民党军的第74师。
孟良崮坐落在蒙阴往东南大概60公里远的地方,那就是庐山山区。庐山这块地方,东边和南边挺宽,有40到50公里呢,从北到南也挺深,有30到40公里。那里有好多山,一个连着一个,像万泉山、雕窝、庐山,还有孟良崮,都连在一块儿。
孟良崮这座主峰,高度超过了五百米。这一带的山啊,全都是石头堆成的,山势特别陡,石头也长得奇形怪状,树啊草啊都不太多。本来这儿人就少,国民党军队还没到呢,老百姓们早就把东西都藏好了,家家户户都搬得差不多了,几乎没什么人烟了。
74师一到孟良崮,张灵甫就赶紧指挥手下占据位置。可没想到,咱们五个纵队一起上,猛打猛冲,74师损失惨重。国民党军队被困在孟良崮山上,水没了,粮食也没了,饿得不行,打都打不动了,士气也一落千丈。
张灵甫撑不住了,他给74师各部队下令,让他们拼尽全力往外冲,想法子凿出一条道,好跟前来支援的队伍碰头。
不过,直到16号大清早,咱们各路的军队开始拼尽全力攻打74师。原本华野的领导是打算一举消灭74师的,结果师长张灵甫在山洞里丢了性命。这时候的王玉龄,还啥都不知道呢,她怀着九个多月的孩子,在家眼巴巴地等着张灵甫回来……
王玉龄和张灵甫做了两年的夫妻,但实际上,他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一年。就这么短短一年,却成了王玉龄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事儿。
王玉龄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长大,她家老一辈有人做过清朝的大官两江提督。到了抗日战争那会儿,她就转学到了含光女中去继续学业。
抗战那会儿,9岁的王玉龄跟着家里人,为了逃开打仗,到处搬家。到了1945年,17岁的王玉龄和家人逃难跑到贵阳,在那儿上了高中。等抗日战争打赢了,她才回了老家长沙。王玉龄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的心头肉。一回长沙,她去福湘女校念书,那时候,她在学校里就以长得漂亮出名了。
她刚满17岁,长得高挑漂亮,机灵又惹人爱。就在这一年,她头一回碰见了张灵甫。那是1945年下半年的一天,原国民党七十四军的张处长夫人专门请她去长沙特别有名的“一乐也”理发店烫头发。在烫头发的那会儿,张灵甫就躲在镜子后头,一个劲儿地盯着王玉龄。王玉龄呢,也察觉到了这个高大帅气的男人正注意着自己。
1903年,张灵甫在陕西的一个农民家庭呱呱坠地。中学念完后,他成功考进了北京大学,学的是历史。那时候,军阀割据,天下大乱,张灵甫特别佩服孙中山先生,心里头就盼着国家能统一。于是,他决定不当书生当军人,跑到广州,进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的步兵科。1925年,他跟着蒋介石去东征,第二回出征就立了大功,蒋介石对他挺赏识。到了抗战那会儿,张灵甫一路升官,从团长干到了副军长,后来又成了陆军中将军长,官运亨通。
抗战那会儿,日军装备比咱们国军好太多。可张灵甫不含糊,他猛地抱起机关枪,嗖的一下跳出战沟,带着一百多名“拼命三郎”接连挡住了鬼子七波猛攻,硬是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算下来,打死了打伤了八百多个日寇。
那时候,张灵甫是国民党七十军的副军长,年纪已经过了三十岁。虽然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的中将,官路走得挺顺,但在找老婆这事儿上,他可没少折腾。
他因为不喜欢父母给他定的第一任老婆,所以当了官以后,就把她留在了老家,自己到外面又找了个叫吴海兰的女人。吴海兰这个人,性格特别温柔,还特别贤惠,把他照顾得特别好,而且陪他出去应酬也是一把好手。
不过有回,张灵甫的一个既是同事又是老乡的团长,从西安回家探完亲返回部队。张灵甫就问起了他关于吴海兰的事。那时候,张灵甫在胡宗南的第一军当团长,因为部队老是在外面“围剿”红军,到处跑,没有个定所。上面规定,军官的家属都得安排在西安。听了这位老乡的话,张灵甫立马气不打一处来,后来就跟吴海兰离了婚。
现在,他心里头特别想成立一个和和美美的家,所以就找上了手下张科长的老婆帮忙,让她约王玉龄去美容店做个发型,悄悄安排了一场相亲会。
后来,多亏了张科长的帮忙,我好几次去了王家。每次去,我都跟王玉龄说了,我挺喜欢她的。
后来相处的时间里,王玉龄慢慢放下了对张灵甫的防备,心里头开始对他有了点意思。大概一两个月后,张灵甫就跟王玉龄求婚了。王玉龄不顾妈妈的反对,好在有伯父伯母站在她这边,最后她还是嫁给了已经过了四十岁的张灵甫。
婚礼前一天,张灵甫突然收到通知,说他升官了,要当南京卫戍区的头儿,得赶紧去南京上任。于是,他俩在上海急急忙忙地把婚礼给办了。婚礼一完事儿,当天晚上,两个人就直接坐火车奔南京去了。
1946年的时候,蒋介石突然挑起内战。到了8月,张灵甫带着他的部队,从南京赶到华东战场。在打仗那会儿,张灵甫没少给王玉龄写信。王玉龄后来回忆起来说:
我记得清清楚楚,他从来不会在信里提战场上的炮火和牺牲,反倒是,他的信里总是充满了满满当当的日常味道。
1947年5月份,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场上牺牲了。那时候,他的妻子王玉龄才19岁,上面有个年迈的老妈需要照顾,下面还有个年幼的孩子要抚养。作为一个来自大户人家的寡妇,她当时的处境真的挺难的。
新中国成立之前,王玉龄跟母亲和儿子一块儿搬到了台湾。因为她是国民党后来追认的陆军二级上将的遗孀,再加上张灵甫是蒋介石很看重的手下,所以王玉龄就在台北安了家。不过呢,王玉龄能领到的补助并不多,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对王玉龄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蒋经国对她大献殷勤,总是找机会靠近。有一次,蒋经国亲自上门探望,一进门,他竟然得陇望蜀,提议要带她出去开车逛逛。
面对这样别有用心的提议,王玉龄赶紧就在那时回绝了,说她身体不太舒服,没法跟他一起出去玩。
蒋经国吃了闭门羹后,心里还是不死心。过了几天,他又跑到王玉龄家,还是想着约她出去兜兜风。
看到这人还是那么顽固不化,王玉龄就打算离开去美国,从一个过着优渥生活的军官夫人,变成了要独自拉扯孩子的平凡女性。
1952年,王玉龄24岁那年去了美国继续深造,把大学念完了。那时候,她每天上午忙着工作,到了下午和晚上就赶去大学上课。就这样辛辛苦苦地学了4年,总算是毕业了。后来,我们一家子就在美国定居了。王玉龄在美国航空公司干了整整21年,一直到退休。
1973年的时候,她已经离家25年了,后来被周总理叫回来,还在北京悄悄地见了周总理一面。
王玉龄老奶奶晚年时特别爱国,为了让两岸能和平统一,她付出了很多。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自己也给国家出了份力。她和儿子还亲自在孟良崮写了“和平统一”四个大字,希望中国能一直和平安定。
在过去的好多年里,她最依赖的就是那位温柔又善良的母亲,直到母亲活到102岁高龄离世。现在,已经上了年纪的王玉龄,在上海和事业发展得不错的儿子一起过着悠闲的晚年生活。每天回忆往事,成了她老年生活的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