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的时候,因为跟彭德怀的事情扯上了关系,邓华被拿下了沈阳军区司令员等军队里头的所有职位,后来让他去做了四川省的副省长。
1977年,邓华终于回到了他一直魂牵梦绕的部队,当上了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并且还是军委的委员。
邓华在四川打拼了整整18年,这期间,他的秘书谢先生也一直陪在身边,足足做了18年的助手,算是邓华经历的重要“记事本”。到了谢秘书晚年,他经常跟身边的人聊起邓华,讲了不少大家伙儿都没听过的事儿。
【一、邓华被撤掉军队所有职务】
1959年夏天7月份,庐山迎来了一场大会议。这次会议对毛主席来说特别重要,他特别强调,所有高层领导都得来,除非身体实在撑不住。听说张爱萍将军原本打算不去,但军委没同意,还专门安排了飞机,直接把张爱萍将军接到了庐山。
邓华到庐山的时间比其他干部稍晚点,对于大跃进这类问题,他也没啥特别的看法或者意见说出来。
但是,深知彭德怀全心全意投身革命的邓华,怎么也不愿意去指责彭德怀。
在庐山会议那会儿,林彪的一个“左膀右臂”黄永胜,他当上了邓华带领的那个讨论小组的头儿。
黄永胜和邓华两位,都是四野里响当当的将领。见邓华一直都没对彭德怀有啥意见,黄永胜就憋不住了,跟邓华说:“邓华啊,你要是再不对彭德怀提点意见,想想你们在抗美援朝那时候的关系,你这关可不好过啊。”
邓华摆了摆手说:“黄永胜啊,让我说彭德怀同志的坏话,我做不来。我心里头认定了,彭德怀同志对党和毛主席那是一百个忠心。”
黄永胜把邓华的情况跟林彪说了。林彪本来就看邓华和彭德怀关系好不顺眼,邓华这一表现,直接就让林彪找到了他的问题所在。
庐山会议快结束时,林彪指示了一些人,让他们对邓华发起批评。这些人就给邓华安上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说邓华和彭德怀关系不正当,还称他们俩都是所谓的“军事小圈子的人”。
接下来这段时间,林彪他们老是找邓华的茬,多次对他提出批评。
大家都知道,庐山那事儿过后,彭德怀、黄克诚他们大都退到了一边,邓华呢,虽说在军队里的职位全没了,但后来被安排去了四川省,做了副省长。
邓华能逃过严重迫害,主要是因为毛主席还挺信任他。
1960年那会儿,邓华要去四川上任前,聂荣臻元帅还特地带着毛主席的交代,来给邓华饯行。
毛主席对邓华说,得信得过党,等你去到四川,千万别泄气,得好好干活儿,多去基层转转,多听听老百姓心里头的话。
邓华对聂荣臻说,麻烦你给毛主席带个话,我肯定会好好干,绝对不会让毛主席失望,一定不会白费他对我的信任。
【二、担任邓华18年秘书的谢秘书】
调令一到手,邓华立马带着全家老小搬到了四川。
按照四川省委的部署,邓华副省长挑起了主管农业机械事务的担子。
四川省委为了帮邓华把农机工作干得更出色,专门找来了在四川农科所摸爬滚打多年的谢功贵,给他当秘书。谢功贵压根儿没想过,这一干,竟然就是整整18年。
头一回碰面,邓华上将一点架子都没有,他直接跟谢功贵秘书说,自己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之前压根儿没碰过农机这块儿。现在他心里头是真盼着谢秘书能实心实意地帮他一把。
谢秘书很低调地说,他以前一直是在搞人事和党务那块的,担心自己做不来这份新工作。
于是,他俩就这么携手并肩,一起走过了18年的合作之路,成了默契十足的“老搭档”。
谢功贵秘书回想起往事,说邓华那时候因为跟彭德怀有点瓜葛,日子并不好过。那时候,有人就跟邓华说,让他在四川安心养身体,别老去插手那些不该管的事儿了。
结果,邓华严厉地训斥了那个人,他直接点明,自己才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既然坐上了副省长的位置,他就得把四川的农机工作管好,这可是毛主席对他的厚望。
谢秘书回想起,他头一回跟邓华外出办公,把四川中部的好多个县市都跑了个遍,这一出门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邓华刚到四川那会儿,对农机工作一窍不通,但他并没因此就停滞不前。
邓华对农机不了解,所以他就拿工资去书店,专门挑些讲农机的书来读。他还常跑农机工厂,实地看看情况,跟一线的工人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意见。
学了一段时间后,邓华在农机这块儿渐渐有了不少门道,快成半个行家了。
每次邓华去工厂做调研,他从来都不提前打招呼搞形式,而是直接挑个工厂就去。一到那儿,他立马就找基层工人聊天,先从他们那儿拿到最真实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他才会找厂长进行深入交流,聊的内容也都是有的放矢。
【三、邓华随身带着两把配枪】
谢秘书在晚年时,给我们讲过邓华带着两把枪的一段经历。
1961年7月份,邓华在谢功贵秘书的陪同下,去了阿坝和甘孜两个地方看看。这两个地方啊,当年红军长征时都走过。
走到这儿,邓华心里头翻起了好多过去的事儿。他跟谢秘书说,当年他呆的那个团的团长,就是在这片地方牺牲的。
邓华突然间有了个主意,说是想去打猎,可能是他心里头回想起了过去那些风风雨雨的日子。
谢秘书还没回过神,邓华一下子从兜里掏出手枪,塞到了他手里。
按规定来说,政府里的官员是不会配枪的。现在可不是国家刚成立那会儿了。
之后,谢秘书才明白过来,邓华原来一直随身带着两把枪。这两把枪是他在离开沈阳军区时就带在身边的,而且是经过正规登记的。这事儿啊,沈阳军区的司令员陈锡联和政委都是心里有数的。
邓华之所以能带上那两把枪,一方面是因为他仍然深得毛主席的信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陈锡联他们和邓华有着很深的革命交情。
另一个原因是,邓华手里的那两把枪并非军区正规发放的装备,而是有人私下赠送给他的。
有一把礼物,是当年也门王子到中国访问时,特地赠送给邓华的。
还有一把枪,是邓华和陈赓去苏联做客时,苏联方面赠送给邓华的。这枪上面,直接刻上了邓华的名字。
说白了,那两把枪算是邓华自己的东西。因为这种特别的情况,邓华当然可以拿走他那两把枪。
1976年10月份,四人帮的诡计被拆穿后,关于给邓华等众多老同志恢复名誉这事儿,就开始被考虑了。到了第二年8月,邓华终于又能穿上他特别喜欢的那套军装了。
1978年,谢功贵不再担任邓华的秘书,回到了四川老家。可惜的是,就在邓华打算在军队里好好干一番事业的时候,他的身体却出了状况。到了1980年,邓华很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不少未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