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戎光被俘后才知自己是傀儡,江阴要塞的军官中,几乎都是地下党

百年人物志 2025-04-26 10:54:00

1949年初,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的精锐部队被消灭了大部分,但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再次假借“和谈”,在从宜昌到上海之间设置了超过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国共两军隔江对峙。

蒋介石企图通过坚守淞沪,来与台湾宝岛形成遥相呼应的优势。这样,可以从台湾调来海空兵力支援淞沪,凭借这一优势等待日后反攻。

面对长江对岸的蒋介石反动集团,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已经集结,只待命令下达便要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

江阴地区靠近南京,这里又是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历来便有“锁航要塞”之称。因此,这里也是蒋介石的防御重点。

渡江战役前,这里的军事装备已经相当恐怖了。配置了近100门火炮,这些火炮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最先进的武器,火力猛烈程度远远超过了国民党的一个集团军。可以说,江阴要塞的火力配置已经达到了严密封锁的程度。而我军要想渡江作战,这里便是一个必经之地,如果不夺取江阴要塞,将给后续部队渡江作战带来严重阻碍。

不过,虽然蒋介石已经在这里调集了大量兵力,信心满满地进行火力封锁,但他不知道的是,这里早已被中共地下党牢牢控制在了手中,而这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成。

早在1946年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前,中共便开始了针对策反江阴要塞的相关工作,甚至就连当时江阴要塞的司令戴戎光都是中共从中活动的结果。

1946年6月,孔庆桂被任命为江阴要塞司令,这里在黄天港设置有检查站,又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走私、受贿现象十分普遍。此外,这附近有矿山、良田、纱厂等。所以是个能捞油水的官差,这一点,在国民党内部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1948年4月,意识到国民党大势已去的孔庆桂决心辞去要塞司令一职,安享晚年。与此同时,蒋介石随即便收到了国民党内部关于要塞司令人选的各种推荐。李道恭、夏琦等人都是相当热门的人选。那么,戴戎光是如何从中脱颖而出,进入蒋介石视线中的呢?这就要从中共地下党员唐氏兄弟的活动说起了。

1938年,中国共产党员唐君照介绍弟弟唐秉煜来到新四军训练班学习。毕业后,唐秉煜奉命进入国民党军队潜伏。

1946年春,唐秉煜和四哥唐秉琳向时任中共华中五地委组织部长的唐君照写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够让自己回到组织怀抱,和同志们一起参加战斗。当时,唐秉琳也是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内的一颗重要棋子。

但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党组织决定让他们继续留在国民党内开展地下工作。

同年6月,唐秉煜的四哥唐秉琳推荐唐秉煜进入了国防部第三厅。与此同时,刚刚出任江阴要塞司令的孔庆桂向曾经的“亲信”唐秉琳抛去了橄榄枝,希望他来这里帮助自己开展工作。

这一年年底,根据我党的指示,唐秉琳来到了江阴要塞。他一边开展地下工作,一边在“老上司”孔庆桂的信任和提拔下,一步步成为了炮兵总台台长。

这一时期,因为唐秉煜在国防部第三厅负责的是要塞作战计划等相关内容。于是,他也借工作机会,多次来到江阴要塞开展地下策反工作。

1947年春,唐秉琳的堂侄唐坚华根据组织安排,与唐秉琳兄弟俩会面,并向他们传达了组织的指示:

“绝对保密,取得信任,掌握兵权,大抓实力,利用敌人的招牌掩护自己,设法架空要塞司令,等待时机。”

此后,唐坚华承担起了与唐秉琳兄弟俩联系的任务。同年11月,唐秉琳和唐秉煜经过了组织考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根据组织的指示,唐秉琳和其他中共地下党员积极开展地下工作,与同事联络感情,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还与那些受到排挤的国民党中下层军官密切联系,与他们团结在一起。

1948年6月,因唐坚华不幸被捕,吴铭接过了他的工作,与唐秉琳兄弟进行联系。为了保障这里的地下工作,组织上又派出唐仲衡,借助“逃往地主”这一身份,成功设下了一座地下联络站。中共地下党在这里的力量又得到了增强。

这一年,得知孔庆桂即将辞去江阴要塞司令员后,唐秉琳等人立即行动起来。

当时,戴戎光是南京陆军总部兵工处的处长,他跟顾祝同是同乡,还有亲戚关系。此外,他的胞兄戴克光和胞弟戴曙光也是革命干部,将来可以考虑接近。

于是,中共地下党最终“选中”了戴戎光。为了让他胜出,中共地下党员借助他与顾祝同之间的微妙关系,在国民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秘密工作。最终,戴戎光成功成为了候选名单上的第一位,他在国民党内的经历不错,资历材料自然也很好。加之蒋介石当时想要选一个“少壮派”。

就这样,戴戎光成功进入了蒋介石的视线,出任江阴要塞司令员。

戴戎光任职后,唐秉琳等人很快便取得了他的信任。在他的建议下,戴戎光将自己之前在陆军总部兵工处的班子拉到了江阴要塞。吴广文、王德容、梅含章、唐秉煜等人都来到了江阴要塞任职。

吴广文早在20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受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带来的混乱影响,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在国民党“清党”的过程中,他还曾与父亲一起设法营救过被捕的共产党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广文进入了国民政府任职,并与中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根据组织指示,继续秘密潜伏在国民党内。

吴广文来到江阴要塞后,与唐秉琳、唐秉煜等人一起展开策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吴广文和唐秉琳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唐秉琳是他的姨表兄。

王德容虽然一直在国民党内任职,但他为人正直,对国民党内贪污腐败的现象更是深恶痛绝,以他的资历和能力,原本能够在国民党内有更大作为,但却因不站队一直没能得到重用。此时的他,早已对国民党失望至极,很是不满。

于是,面对唐秉琳等人的试探,王德容很快便表示要支持和参加地下党在这里的策反工作。中共地下党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地壮大,随着策反工作在这里进一步深入开展,渡江战役前,这里几支部队的实际支配权早已被中共地下党所掌控。而江阴要塞的司令员戴戎光也已经成为了“光杆司令”,手中权力被架空。

当然,在这里开展工作的唐秉琳等人也曾遇到过暴露的危险。

1948年冬,有几个逃往来此的地主曾向国民党告密,表示“江阴要塞有个姓唐的长官,他哥哥就是个共产党,他也是。”

这话传出后,一度让唐秉琳在国民党内受到不少怀疑。然而,因为戴戎光的信任和“背书”,唐秉琳得以安全。

一次,国民党内有长官曾向戴戎光打听过唐秉琳的情况,戴戎光信心满满地说道:

“对唐秉琳的传说都是猜测,他对校长十分忠诚。他哥哥是共产党,这也是各为其主嘛!我也有一个弟弟是共产党,难道我也是共产党吗?所以,这种传说不可轻信。”

有了戴戎光的这句话,国民党内怀疑唐秉琳的声音渐渐少了。但也有人开始怀疑上了戴戎光。李宗仁就曾向顾祝同商讨将戴戎光调离江阴要塞,顾祝同考虑到这是蒋介石亲自选中的人,加之此人还跟自己有些亲戚关系,最终才没有调走戴戎光。

到1949年,中共地下党在江阴要塞的策反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2月份,唐秉煜参加国民党国防部的作战会议时,成功拿到了国民党在长江设置的边防情况。一拿到这份机密情报后,他便来到江阴要塞,同唐秉琳、吴广文等人一起商量如何向组织汇报。经过讨论后,几人一致决定由唐秉煜秘密前往汇报。

于是,唐秉煜乔装打扮,装作商人的模特,经过重重关卡,秘密来到了江北,并见到了唐君照。在唐君照的陪同下,他向华中的领导们详细汇报了国民党边防的情况。

管文蔚、刘先胜等领导同志在热情地欢迎了他后,真诚地称赞了以他为首的江阴要塞地下党的工作,并向他传达了一项重要指示:

“你们的工作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渡江部队顺利安全地登陆,巩固登陆场。以地下党为中心组织这次起义,让开正面,必要时用要塞炮台炮火掩护,保证我军安全渡江。这个担子很重、也很艰苦。”

唐秉煜心中既兴奋又激动,同时也感受到了此次任务的重要性。

1949年3月,时任中央华东局社会部情报科科长王征明来到了江阴要塞,就组织和领导要塞起义开展工作。

4月初,王征明向江阴要塞中共地下党成员传达了工作指示:

“保持六十里防区,控制三到四个港口,迎接我军部队登陆。所谓迎接,即不打枪,不打炮。完成这个即为渡江第一功。”

与此同时,中共组织再次向江阴要塞秘密派遣了四位同志协助开展起义工作。4月18日,王征明向地下党员就起义的具体分工和细节做了进一步传达,向他们说明了起义的口令,并要求左臂绑上白布作为记号。

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国共谈判破裂。第二天,毛主席、朱总司令向解放军发出了强渡长江的作战命令。

凌晨1时许,渡江大军的先头营率先登陆。期间,国民党21军曾向炮台提出要求提供火力支援的请求。

然而,唐秉琳听后,为难地表示:“夜间观察困难,很容易出现误差,最好不要打。”但21军坚持要求炮台支援。于是,唐秉琳便要求将炮台缩减400米射程。

无奈之下,唐秉琳下达了开炮命令,结果,炮弹直接落到了21军的阵地,指挥所都被打掉了,21军的参谋长气得在电话里破口大骂。

唐秉琳也火冒三丈,责怪21军给的坐标不准确。这场戏演得十分生动,就连过来询问情况的戴戎光都相信了。见唐秉琳“气愤不已”,戴戎光甚至还安慰起了他,说到:“他们是步兵,不懂这些。”

凌晨两点以后,唐秉琳一边下令切断要塞对外的所有通讯联系,一边继续指挥炮台进行佯攻,迷惑国民党军队。

等戴戎光发现异常时,他身边早已没有了任何一个警卫员。而指挥所也早已被唐秉琳挑选的一个警卫班所包围。

唐秉煜拿着手枪,大摇大摆走进指挥所,对准戴戎光的脑袋,宣布战场起义,要求他立即缴械投降。

戴戎光看着自己身旁空无一人,又看了看唐秉煜的枪,惊恐不已,他颤抖地说道:“事已至此,我投降。”

随后,警卫班严格封锁了指挥所,唐秉琳则继续在山上指挥着炮台调转方向,迎接解放军,同时密切关注着解放军的渡江情况。

直到天蒙蒙亮,解放军29军渡江先头部队的一个连终于来到了黄山脚下,与要塞起义部队顺利会师。唐秉琳等人成功完成了党组织交代的任务。

四天后,司令员粟裕特意接见了唐秉琳、吴广文等,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你们为大军胜利渡江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党为人民立了功,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4月22日,李宗仁、何应钦乘飞机前往杭州去见蒋介石。飞机上,何应钦告诉李宗仁江阴要塞已经被攻破的消息。

李宗仁听后,震惊不已,他问道:“不是能守3个月吗?”

何应钦随即说道:“炮一声没响,怪了。”

参考资料:党史纵横2009年6期、党史博览2022年12期、《环球人物》2019年第14期、今古传奇·人物版2019年12期、大江南北2019年4期、世纪2019年5期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