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夏,国务院前总理李鹏亲自撰写的自传书籍《李鹏回忆录(1928—1983)》正式出版。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还写下了一家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故事。
与此同时,他和夫人、儿女的家庭照片也难得一见地被曝光。
其中有一张照片拍摄于1965年冬,当时,37岁的李鹏远在东北工作,趁着休假时间,他回到了北京,跟一家人团聚。期间,他与儿子李小鹏和李小勇留下了这张合影。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李鹏穿着简单、朴素,脚踩布鞋,但长相帅气,气质不凡。两个儿子同样穿着干净、整洁,眉眼间跟父亲很是相似。
李鹏出生于革命家庭。父亲李硕勋中共早期革命者,母亲赵君陶是赵世炎的妹妹,他们相识于上海大学,在相同的革命理想之下,结为了一对革命爱侣。
1927年南昌起义后,李硕勋在布满白色恐怖的上海开展地下工作。1928年10月,李鹏出生,直到半年后,李硕勋才第一次见到了孩子,并为他取名李远芃(音同鹏)。
1931年,根据党组织安排,李硕勋抵达海口指导当地的武装斗争,但却因叛徒出卖,遭到敌人逮捕。在狱中,已经暴露身份的李硕勋遭到敌人残忍折磨,两条腿都被打断了。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
预感自己难逃一劫的李硕勋,随即写下了遗书,并托人带了出去,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此时,赵君陶已经有了4个月的身孕。
1932年,赵君陶带着一双儿女来到成都,住在了二舅家中。这里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
赵君陶十分要强,加之丈夫遗言希望自己“自立”。于是,她开始外出工作,教书育人,以此来供子女上学读书。
1939年,根据党组织安排,赵君陶来到重庆,在保育院开展工作。期间,她还在这里发展了党组织。这一时期,李鹏在重庆曾家岩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此后,作为烈士子弟的他,同其他有相同身份的孩子们一样,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周伯伯”和“邓妈妈”。
第二年,李远芃改名李鹏,被送到了延安。在延安期间,李鹏还与毛主席有过交流,毛主席直言“要好好培养他,将来一定是个人才。”
1947年,李鹏被派至哈尔滨参加工作。第二年,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李鹏远赴苏联留学。直到1955年才完成学业,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主动申请去基层工作,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了提拔。在忙于工作的同时,李鹏的个人感情和家庭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
1957年,时任吉林丰满发电厂副总工程师的李鹏在元旦的联欢会上,第一次认识了朱琳,并对她一见钟情。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并确定了恋爱关系。
1958年,李鹏带着朱琳来到了北京,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赵君陶。赵君陶与朱琳相处得十分和谐,朱琳也从赵君陶那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
同年7月,李鹏和朱琳正式结婚,并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婚后,因工作原因,夫妻俩聚少离多,但两人的感情并没有因距离受到影响,他们通过频繁的书信往来,沟通感情,交流思想。
1959年,朱琳有了身孕,但却不幸遇到了早产和难产,期间,赵君陶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儿媳身边,照顾着她。11月,朱琳带着儿子回到了丰满,李鹏在车站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白白胖胖的小鹏。
1961年,李鹏和朱琳迎来了两人的第一个女儿李小琳。小琳出生前,夫妇俩将儿子送到了北京赵君陶那里帮忙抚养。
李小琳出生当天,李鹏一直紧张地守候在产房外面,直到得知母女平安的消息后,他才又急急忙忙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有了儿子和女儿后,李鹏和朱琳也改变了对彼此的称呼。为了能够跟孩子们的名字区分开,他们互相称呼对方为“大鹏”、“大琳”。
女儿出生后,虽然给家里带来了不少欢乐,但他们也经常思念远在北京的儿子。于是,他们几次将儿子接回沈阳暂住。
1963年,朱琳又有了第三个孩子,这是令夫妻俩十分意外的。当时,她的身体刚刚好转,且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了。因此,他们对留下这个孩子的态度充满了犹豫,但两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留下。
不过,多年后,幼子小勇每逢听到家里人聊天说起这段历史时,就会十分“生气”地质问:“谁说要消灭‘老三’的?”
小勇出生后,为了纪念父亲李硕勋,李鹏原本打算取名为“小陶”的,李硕勋曾在参加南昌起义时化名为李陶。
不过,这个名字被赵君陶驳回了,并说道:
“这个孩子长大后应该继承他爷爷的事业,做个军人,就叫小勇吧。”
就这样,幼子的名字终于定了下来。
家庭的幸福生活,使得李鹏能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他始终坚持原则,顶住压力,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脚踏实地地工作。尤其在苦难面前,他更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李鹏率领北京电管局电网调度所的同志们首先赶赴唐山支援,给灾区人民带去了希望。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命令,水利部和电力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部长由原水利部部长钱正英担任,原电力部部长李鹏则被任命为第一副部长。对此,李鹏真诚表态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为了做官,还是为了革命?难道只能上,不能下吗?虚名能值几何?……我一定当好助手,协助钱正英部长做好工作。”
李鹏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副部长这一位置上,勤勤恳恳,认真负责,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1988年和1993年,李鹏被先后两次出任国务院总理。在任期间,为我国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退出领导一线后,李鹏享受起了平静的晚年生活,但与此同时,他也时刻关注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2019年7月22日,李鹏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参考资料:新华网、人民网、《李鹏回忆录(1928-1983)》、齐鲁晚报、环球时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中华网、中国军网、《人民日报》2014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