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代价有多惨烈?看阵亡的勋贵数据名单,触目惊心

百年人物志 2025-04-23 10:10:03

进入晚清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之中。

1884年,新疆部分地区爆发少数民族反清起义,迅速在全疆蔓延开来。在新疆发生内乱的同时,1871年,沙俄和英国两大殖民势力介入。这意味着新疆之乱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危机,而是英俄两国出于在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的需要,是一场地缘政治危机。

在这一变化之下,中国已经不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方式平定边疆叛乱了。这时,左宗棠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敏锐地察觉到了西方国家在东亚进行地缘扩张的趋势。

于是,在清政府的朝堂之上,面对“海防”和“塞防”之争,左宗棠力排众议,深入剖析了新疆危机的实质,详细阐述了收复新疆的重要性。最终,在他的据理力争之下,清政府做出了收复新疆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1875年,清政府下达了武力收复新疆的命令,并任命左宗棠担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不仅成为了左宗棠一生中最大的贡献,而且也成为了晚清在对外战争中打下的唯一一场胜仗。

担心背上历史骂名的清政府,在收复新疆一事上,展现出了此前从未有过的坚决,皇帝甚至表态:

“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清政府这次“豁出去”后,也终于等来了一个好的结局。可见事在人为。

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左宗棠提出了“缓进速决”的办法。

之所以“缓进”,主要是因为经济困难。所以,左宗棠决定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来筹措军饷、物资,训练战士。当然,除了经济原因外,还受到一些客观原因的影响。

新疆偏远、辽阔,后勤补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够开战,不然的话,到时候恐怕就是耗时耗力,却一败涂地。

至于“速决”,同样也是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清朝廷早已不复往日辉煌,可以说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它已经承担不起长时间的战争了。

因此,为了能够速战速决速胜,这就对战前准备、作战计划和战略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恰恰正是左宗棠有经验和最擅长的部分。

从一个军人、一匹战马入手,再从运输路程、途中消耗等,左宗棠计算出了全部军费的大致开支。与此同时,在他的领导下,全军先后开辟了三条运输军粮的路线。

在做好后勤准备的同时,左宗棠还十分重视武器的力量。当时,新疆的匪徒从英国和沙俄获得了不少洋枪洋炮,面对这一杀伤力大的武器,左宗棠从各地调来专家和工人,打造出了大量先进的武器,不仅仿造了德国制造的枪,而且还改造了清军所用的炮。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准备,这支部队中火器的占比已经相当大了,可以说已经接近了现代化军队。

1876年4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左宗棠率领清军打响了收复新疆的战役。新疆的匪徒头目阿古柏得知消息后,急忙部署防御。但很快便在清军的进攻中败下阵来。到这一年11月,天山北路被阿古柏所占领的地盘已经被左宗棠全部收复。

随着冬天的到来,清军就此安营扎寨,同时筹措军饷、粮草,等待来年再战。第二年4月,在左宗棠的指挥下,清军分三路并进,以雷霆之势取得战争胜利,南疆门户大开。

战至1878年1月2日,除了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外,整个新疆已经被全部收复。1881年初,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复了伊犁大片领土。

在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收复新疆一战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

虽然阿古柏势力更像是“纸老虎”,但清军为收复新疆,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据有关史料记载,仅在玛纳斯之战中,就有115名勋贵军官战死,其中包括有6名总兵、1名参将。而从整个战役中来看,牺牲的二品以上大员就有27人。这样惨烈的数据,在清政府的历次作战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总兵在当时是正二品武官,统辖一镇的军事力量,主要负责训练战士、维护地方治安、保卫边疆和平叛。

总兵这一官职从元朝开始出现,在明朝时获得了极大发展。但在明朝末年,全国总兵的数量不超过20个,权力相当大,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

到了清朝,全国总兵约有83人,其中陆路总兵大约有70人。然而,仅在玛纳斯一战中,就牺牲了6名总兵,足见战争的惨烈。

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开始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了如何治理新疆,维持新疆长治久安的工作上。

其实,在他开始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一方面,积极安置难民、鼓励垦荒,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另一方面,从内地招募人员来此定居,同时还鼓励地方军队中有家室的军人解甲归田。

农民数量的增多,加之中原农业技术在这里的传播,有效推动了新疆当地生产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同时也使得当地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

发展农业生产,就必须要发展水利工程。意识到这一点后,左宗棠将“兴修水利”列为了首要解决的要务。这一时期,新疆各地全面投入到了修建灌溉水渠、清理河道淤泥等相关工作之中。

在新疆的生产、经济逐渐恢复后,左宗棠又提出了建立行省制度的建议,通过对新疆各方面的管理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从而让新疆能够获得长治久安,免于战乱之苦。

从当时的时代环境来看,收复新疆产生了极大的现实意义,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新疆的收复还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新疆是我国西北重镇,与蒙古国、俄罗斯等八个国家接壤。这是一道守护西北内陆地区安全的屏障,为我国国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这一仗向世界传达了一个讯息,中国民族不会任由他国侵略,在我国境内肆意横行而无所作为。

参考资料: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5年1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3期、《晚清十大佬的生存智慧》、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5年26期、山海经2016年9期、百姓生活2021年4期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