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在100-300万之间规模的城市。
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城市,其中超大城市7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14个、Ⅱ型大城市70个。
我国共有330多个地级及以上的城市,能够建成大城市及以上规模的只占到1/3不到。说明大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里中等偏上的层级。
而城市的规模,与城市的公共配套设施的配置、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息息相关。
湖北的情况又如何呢?其中在这份资料中,武汉城区人口为995.3万,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城市。
其中有3个城市进入Ⅱ型大城市大城市行列,分别是襄阳(城区人口146.37万)、宜昌(城区人口(122.27万)、十堰(108.42万)。Ⅰ型大城市空缺。
大家应该都记得,在今年初的时候,荆州市曾官宣城区人口超过100万,进入Ⅱ型大城市,这样湖北的地级大城市数量就达到4个。
可以为何,在这份国家公布的榜单中,荆州的城区人口只有82.66万,没有进入大城市行列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城区人口是一个动态数据,必须要有时间,才有意义。国家公布的数据,是根据七普人口得出来的,截止时间是2020年11月。
当然湖北各市在这个榜单中的数据,都是同一个截至时间。
但是荆州公布自己进入大城市行列是2022年,也就是说这个截止时间是2021年12月底。跟七普隔了一年多的时间。
那么,就这一年的时间,荆州的城区人口能增加17.34万人吗?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统计口径。
其次,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统计口径。城区人口是国家明确的城市规模衡量指标,但是如何界定城区人口,统计部门和住建部门是有不同的方式的。
在2021城建部门的统计年鉴中,襄阳的城区人口为154.16万、宜昌市是101.42万、荆州市是92.25万、十堰市是78.39万。
可以看出,跟统计部门的数据是有比较大的出入的。
其实城建统计城区人口是看建成区人口,这样宜昌市的夷陵区、十堰市的郧阳区就不能计入城区人口的范围。
但是统计部门则不同,凡是市辖区代码为111的社区人口,全部都计入城区人口的范围。这样宜昌市不仅夷陵区可以算入,猇亭区的城市人口也都可以计入其中。
我们再回到荆州。其实荆州的城区很简单,荆州区和沙市区2个都是中心城区,没有远城区。而且城区比较紧凑,境内也没有大面积的水域和山体分隔,按理说统计城区人口是很简单的。
荆州有自身的特点。我们之前说了,在统计部门社区代码是111的就是中心城区。但是荆州与众不同,很多位于中心城区的社区代码并不是111。
比如武德路社区代码是122,这意思是镇乡结合部;北湖路社区代码是121,这指的是镇中心区。其实荆州人都知道,这2个社区都位于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绝对是城区人口。
国家在统计数据时,就是按照代码来的,统计荆州的城区人口时,将这些非111的社区的人口数据剔除了。荆州中心城区这样的社区还比较多,所以国家公布的数据,荆州的城区人口只有82.66万人。
但是,荆州公布的数据把这些社区的人口都加上去了,所以荆州实际的城区人口是超过100万的,进入了大城市行列。
其实想要改变这个局面也很简单,国家统计代码定期会调整,荆州只要下次把这些社区代码调整成111(中心城区),就可以计入城区人口的统计范围了。
荆州城区周边还有大量的镇,这些镇很多已经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了。如果把这些镇都改为街道,荆州的城区人口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的。
搞笑,荆州在湖北都排不进前七,再过十来年,估计就湖北垫底,随便哪个城市都比它发展的好。还以为是以前那个时代了吗?
宜昌城区人口如果加上夷陵区人口应该超过165万了
残疾人和长期住医院人算不算?
十堰城区人口经过百万了。。。。
为什么统计年鉴中荆州城区面积和建成区面积都是96,别的城市都是城区远大于建成区,是怎么统计?
参考去年荆州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样本数93万多,实实在在的荆州城区人口就是93万多。宜昌城区全员核酸再加了龙泉,鸦鹊岭,三斗坪,乐天溪和太平溪五个镇,核酸检测样本数是140多万,减去这五个镇,宜昌中心城区120几万,完全符合官方数据。再把其他所有的乡镇人口加起来,宜昌市七普人口160万也对的上
夷陵区晓溪塔己经完全和城区连成一片了
武汉名字不好听,直接改名湖北市,地级市改成区,县改镇,一个几千万大城市一举超过北上广深
可笑 乡、镇以及街道办事处看似一个级别,但名字不是想当然 达到一定标准乡才能改镇再上一个标准才能改街道办事处 这里面涉及到人口密度以及各类土地使用性质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