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54岁,养鸡8年攒15万给儿子付首付,儿媳知道后坚持要换大房子

念之随心生活 2024-10-27 17:54:42

凌晨四点,春寒还料峭。张秀兰摸黑起床,披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棉袄,蹑手蹑脚地走出堂屋。月光透过窗户,恰好照在床头柜上那个布满划痕的存钱罐上。

“又得去取钱了。”她叹了口气,轻轻合上房门。

鸡舍在后院,一共搭了三排。张秀兰摸索着打开手电筒,熟练地开始添料。八年来,每天四点起床已经成了她的习惯,风雨无阻。

“咯咯哒——”母鸡们听到动静,也跟着醒了。

“乖,都别叫,让浩子多睡会儿。”张秀兰轻声细语地安抚着鸡群。说起儿子,她的眼神不由得柔和起来。

儿子张浩和儿媳刘美玲住在镇上,开了间小超市。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最近又闹着要买房。这不,昨天儿子来电话,说看中了套房子,就等着付首付了。

“妈,镇上房价涨得厉害,我和美玲手头差十五万,您能不能。。。。。。”电话里,儿子支支吾吾的。

“成,妈这就把钱给你送去。”张秀兰想都没想就应了下来。

听到这话,儿子在电话那头愣了好一会儿:“妈,您,您真有这么多钱?”

“傻孩子,你爸走得早,这些年我不就攒了点儿棺材本嘛,给你买房要紧。”张秀兰笑着说。

其实,哪里是什么棺材本,这可是她八年来的心血。张秀兰记得清清楚楚,八年前开始养鸡时,就打定主意要给儿子攒一笔买房钱。那时村里人都说她傻,寡妇一个,养那么多鸡够折腾的。

“秀兰啊,你也别太累着自己,让浩子自己想办法吧。”闺蜜王淑芬没少劝她。

张秀兰只是笑:“淑芬,你是不知道,我儿子争气,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开了超市。这房子,不就是他最后一道坎了吗?”

说话间,天已经蒙蒙亮了。张秀兰麻利地收拾好鸡舍,又去掏了鸡蛋。今天要去镇上,得把这些鸡蛋一并带去卖了。

“秀兰,这么早就忙活啊!”李大伯扛着锄头从门前过,打了个招呼。

“是啊,李大伯。今天要进趟镇,把钱给浩子送去。”

“哦,是给浩子付首付的钱吧?”李大伯停下脚步,“这些年攒够了吗?”

张秀兰点点头:“够了,刚好十五万。这还得谢谢您老人家,要不是您帮我算账,我哪能攒这么多。”

李大伯是退休老教师,这些年一直帮张秀兰记账算账。他最清楚张秀兰是怎么把钱一分一厘攒起来的。

“你啊,就是太实在了。那刘美玲。。。。。。”李大伯欲言又止。

“美玲虽然是城里姑娘,可人不坏。”张秀兰赶紧打断他的话,“就是从小娇生惯养,不懂咱农村的苦。”

李大伯摇摇头,没再说什么。他记得清楚,去年刘美玲来张秀兰家,看到满院子的鸡,当场就皱起了眉头:“妈,您这养鸡太寒碜了,我们在镇上都不好意思跟人说。”

那时张秀兰只是笑:“好好好,等过些日子,妈就不养了。”

可她哪里舍得不养?这些鸡可都是她的小金库啊。每个月卖鸡蛋的钱,她都仔细地记在一个破旧的笔记本上,然后存进银行。

收拾完鸡舍,张秀兰换上一身干净衣服,提着两筐鸡蛋上了去镇上的班车。车上,她从怀里掏出那个旧钱包,里面装着她这些年的存折。

“大姐,去镇上啊?”邻座是个年轻姑娘,见她提着鸡蛋,主动搭话。

“嗯,去看儿子。”张秀兰笑着应道。

“您儿子在镇上?”

“是啊,开了间小超市,这不,准备买房呢。”说起儿子,张秀兰眼里满是骄傲。

“那挺好的。”姑娘说完,就戴上耳机听歌去了。

张秀兰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心里盘算着:这十五万给了儿子,鸡还得继续养,等再攒些钱,给儿子添置些家具。刘美玲爱美,肯定要买好些的。

“快到镇上了!”售票员喊了一声。张秀兰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她可不能让儿媳看出她的狼狈。

儿子的超市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张秀兰到的时候,刘美玲正在收银台忙活。

“妈,您来了!”刘美玲远远地喊了一声,“等会儿啊,我这儿还有个客人。”

张秀兰笑着点点头,把鸡蛋放到一边。她打量着超市,心想:这个月生意看来不错,货架上的东西摆得满满的。

“妈,您坐!”刘美玲招呼完客人,给张秀兰搬了把椅子,“浩子出去送货了,一会儿就回来。”

“不急,不急。”张秀兰从包里掏出存折,“美玲啊,这是妈这些年攒的钱,刚好十五万,你和浩子拿去付首付吧。”

刘美玲愣住了,接过存折翻看:“妈,这些钱。。。。。。”

“都是这些年养鸡攒的。”张秀兰笑着说,“不多,但也总算帮你们一把。”

刘美玲的手微微发抖。她记得自己刚嫁过来时,没少嫌弃婆婆养鸡。每次回婆家,她都会捂着鼻子说:“妈,这鸡臭死了,您怎么住得惯?”

可她万万没想到,就是这些让她嫌臭的鸡,竟然给她攒了十五万的首付。

“妈。。。。。。”刘美玲的眼圈红了。

“傻孩子,哭什么。”张秀兰拍拍儿媳的手,“你们年轻人要买房不容易,妈能帮就帮点。”

这时,张浩推门进来了:“妈!您来了?”

“浩子,你妈把首付的钱带来了。”刘美玲抹着眼泪说。

“真的?”张浩一脸惊喜,但很快又担心起来,“妈,您把养老钱都给我们了,您以后。。。。。。”

“傻孩子,妈还能继续养鸡。”张秀兰笑着说,“再说了,你们有了房子,妈这心里也踏实。”

张浩红着眼圈抱住母亲:“妈,您太辛苦了。”

刘美玲站在一旁,忽然说道:“妈,我觉得吧,咱们还是换套大点的房子。”

张秀兰一愣:“大点的?那不是要更多钱。。。。。。”

“没事,我和浩子再想想办法。”刘美玲坚持道,“反正要买就买大点的,这样您住进来才舒服。”

“我住进来?”张秀兰惊讶地看着儿媳。

“是啊,妈。”刘美玲抹掉眼泪,“您一个人在村里,我和浩子也不放心。等买了新房子,您就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您要是想养鸡,我们阳台上也能搭个小鸡舍。”

张秀兰愣在那里,眼泪不住地往下掉。八年来,她头一次觉得,养鸡的苦都是值得的。

“对,妈,您就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张浩也跟着说,“您这些年太辛苦了。”

刘美玲转身进了里屋,不一会儿又急匆匆地跑出来,手里拿着个本子。

“妈,这是您的账本吧?我昨天在您房里打扫时发现的。”刘美玲翻开本子,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您看,这八年,您记得多细啊。”

张秀兰没想到账本会被儿媳看到,有些不好意思:“那是李大伯教我记的,要不然我这个老婆子可记不明白。”

刘美玲仔细看着账本:每天卖多少鸡蛋,赚多少钱,花多少饲料钱,全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时还会记上几句话:今天下雨,鸡蛋不好卖,少赚了二十块。今天气温高,多放些水,省得鸡中暑。。。。。。

“妈,这些年,您就靠养鸡。。。。。。攒了十五万?”刘美玲的声音有些发颤。

张秀兰点点头:“也不全是养鸡的钱,有时赶集卖点青菜,帮人收稻子,都能赚点零花。”

刘美玲再也忍不住,扑到张秀兰怀里:“妈,对不起,我以前。。。。。。以前总嫌弃您养鸡。。。。。。”

“傻丫头,你是城里姑娘,哪里懂得养鸡啊。”张秀兰摸着儿媳的头,“妈不怪你。”

张浩在一旁看得眼圈发红:“妈,您放心,我和美玲一定好好孝顺您。”

“行了行了,你们都别哭了。”张秀兰擦擦眼泪,“这钱你们拿着,去买房子吧。妈这把年纪了,能帮你们一把,心里高兴。”

刘美玲抬起头:“妈,您等着,我这就去找中介,一定要找个大房子,给您一间最好的房间。”

“你看你,着什么急。”张秀兰笑着说,“慢慢看,反正钱在这儿,不急这一时。”

张浩忽然想起什么:“妈,您明天还要早起喂鸡吧?今晚住我们这儿,明天我送您回去。”

“不用不用,我自己坐车回去就行。”张秀兰连忙摆手,“家里鸡还等着我喂呢。”

刘美玲抹掉眼泪:“妈,要不这样,我跟您一起回去?帮您喂喂鸡,学学怎么养?”

张秀兰愣住了:“你,你要学养鸡?”

“是啊。”刘美玲红着脸说,“以后您住进来,阳台上不是要养鸡吗?我得提前学学。”

这一刻,张秀兰忽然觉得,这八年的辛苦,都值得了。她看着儿子儿媳,眼泪又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妈,您别哭了。”刘美玲心疼地给张秀兰擦眼泪,“您这些年太不容易了。”

“傻丫头,妈不是难过,是高兴。”张秀兰抹着眼泪笑了,“妈这辈子,就盼着你们过得好。”

夕阳西下,张秀兰在儿子儿媳的坚持下,留在镇上过夜。晚上,刘美玲特意给婆婆炖了鸡汤,还打电话给邻居,帮忙照看张秀兰家的鸡。

躺在儿子家的床上,张秀兰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想起这八年的晨昏,想起那些寒冷的冬晨和炎热的夏夜。那些曾经的辛苦,在今天,都变成了甜蜜的回忆。

外面,传来儿子儿媳的说话声。

“浩子,明天我们去看大点的房子吧,我觉得妈住进来挺好的。”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些年,我们都亏欠妈太多了。。。。。。”

张秀兰躺在床上,嘴角挂着笑意。她知道,从今以后,她再也不

用担心儿子儿媳会嫌弃她养鸡了。

第二天一早,张秀兰刚要起床,就听见外面传来动静。推开门一看,刘美玲已经收拾妥当,正准备做早饭。

“妈,您醒啦?”刘美玲笑着招呼,“我熬了小米粥,您尝尝合不合口味。”

张浩也从卧室出来:“妈,今天我开车送您回去,顺便看看家里的鸡。”

“你们忙着看房子就行,我自己坐车回去。”张秀兰摆摆手,“这店里离不开人。”

“没事,我已经请了小丽来帮忙看店。”刘美玲端上热腾腾的小米粥,“妈,您先吃早饭。”

粥的温度刚刚好,香甜可口。张秀兰一边喝粥,一边看着儿媳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吃过早饭,张浩开车带着母亲和媳妇回村。路上,刘美玲一直在和张秀兰说话。

“妈,我听说养鸡要准时喂食,还要定时打扫鸡舍,是不是特别辛苦?”

“不辛苦,习惯了就好。”张秀兰笑着说,“刚开始那会儿确实有点累,后来慢慢就找到诀窍了。”

“您教教我呗,我想学。”刘美玲认真地说。

张秀兰看着儿媳期待的眼神,心里一阵感动。这些年,她何尝不知道儿媳嫌弃她养鸡,可现在,儿媳却主动要学。

到了家,刘美玲二话不说,就跟着张秀兰去了鸡舍。看着婆婆麻利地打扫鸡舍、添加饲料,刘美玲也学着帮忙。

“妈,您这些年,天天这么早起来忙活?”刘美玲一边打扫一边问。

“可不是,这些小家伙都等着吃早饭呢。”张秀兰笑着说,“不过现在好了,等你们买了新房子,我就不用养这么多了。”

刘美玲停下手里的活,认真地说:“妈,您要是喜欢,就继续养。我和浩子商量好了,新房子一定要带个大阳台,到时候您想养多少就养多少。”

张秀兰愣住了:“这。。。。。。这不太好吧?城里人会说闲话的。。。。。。”

“说就说呗!”刘美玲撇撇嘴,“您养鸡不丢人,那些说闲话的人倒是来试试,看能不能像您这样,靠养鸡给儿子赚十五万首付!”

张秀兰没想到儿媳会这么说,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好了妈,您别哭。”刘美玲赶紧给张秀兰擦眼泪,“您放心,以后我和浩子一定好好孝顺您。”

张浩在一旁看得鼻子发酸。他想起这些年,自己忙着开店,很少回来看望母亲。每次回来,看到母亲满身鸡粪味,他都有些嫌弃。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些让他嫌弃的鸡,竟然给他攒了这么多钱。

“妈,对不起。。。。。。”张浩红着眼圈说。

“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张秀兰拍拍儿子的肩膀,“你们过得好,妈就高兴。”

忙完鸡舍的活,刘美玲要留下来给婆婆做午饭。张秀兰连忙推辞:“你们赶紧回去看房子吧,我自己能行。”

“不行,今天说什么也要给您做顿好吃的。”刘美玲坚持道,“浩子,你去镇上买点菜回来,我要给妈露一手。”

张浩笑着答应,开车去了镇上。

厨房里,刘美玲一边准备食材,一边跟张秀兰说话:“妈,您知道吗?我昨晚翻您的账本,看到您记的那些话,我哭了好久。”

“那有什么好哭的。”张秀兰有些不好意思。

“您记得那么细,连给鸡喝的水都要省着用。可您自己呢?这件棉袄都穿了多少年了?”刘美玲摸着张秀兰身上的旧棉袄,眼泪又掉了下来。

张秀兰赶紧安慰:“傻丫头,妈这不是想着多给你们攒点钱吗?”

“以后不准再这样了。”刘美玲擦擦眼泪,“等搬到新房子,您就安心享清福。想养鸡就养,不想养就歇着,我和浩子养您。”

张秀兰心里热乎乎的。这么多年来,她头一次感觉到,自己的付出都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张浩买菜回来,刘美玲给婆婆做了一大桌子菜。饭桌上,刘美玲还给婆婆夹菜:“妈,您多吃点,这些年您太辛苦了。”

吃过午饭,儿子儿媳执意要带张秀兰去看房子。张秀兰推辞不过,只好跟着去了。

镇上的房子,比张秀兰想象的要大得多。刘美玲挑了个朝南的大三室,阳台特别宽敞。

“妈,您看这阳台,是不是特别适合养鸡?”刘美玲兴奋地说,“朝南的,冬天也不会太冷。”

张浩也跟着说:“妈,这个房子虽然贵点,但空间大,您住着舒服。”

张秀兰看着眼前宽敞明亮的房子,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年,她省吃俭用,不就是想给儿子买个家吗?可没想到,儿子儿媳却把最好的都留给了她。

“孩子们,这房子太贵了。。。。。。”张秀兰有些心疼。

“不贵!”刘美玲打断婆婆的话,“妈,您为我们付出这么多,该我们孝顺您了。”

“就是,妈。”张浩也说,“您放心,这些年店里生意还不错,我和美玲能攒够钱的。”

看着儿子儿媳坚持的样子,张秀兰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她想起八年前开始养鸡时,整个村子都说她傻。可现在,她忽然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傻。

因为她的付出,不仅让儿子有了房子,更换来了儿媳的理解和疼爱。这一切,都值得。

回村的路上,刘美玲一直在和婆婆说话,规划着以后的生活。张秀兰靠在车窗上,看着路边熟悉的风景,心里满是幸福。

她知道,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在寒冷的清晨独自打扫鸡舍,再也不用为攒钱的事发愁,因为她已经有了最好的回报——儿子儿媳的孝心。

夕阳西下,染红了整个天空。张秀兰站在鸡舍前,看着忙碌了八年的地方,嘴角挂着幸福的笑容。她想,这大概就是做母亲最大的幸福吧——付出的一切,都会变成孩子们心里的爱。

0 阅读:1

念之随心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