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日本竟有这么多可怜人孤独离世,咱们也要当心啊!

听风人 2025-04-18 22:56:13

最近,国内多家媒体披露,日本公布了2024年“孤独死”的人数。

有多少呢?

超过2.1万人!(见下图)

之前笔者比较少关注这个话题,突然看到这个数字,着实是让笔者心惊了一下。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是我大惊小怪了。人的生老病死,不是很正常嘛?

并非如此!

在日本,“孤独死”这个概念,不是一般的去世,它有严格的认定标准。即,死亡时无人陪伴,且遗体在死后8天以上,才被发现。这类案例,绝大多数以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

换句话说,“孤独死”的人,恐怕基本没什么社会人际关系了。一把年纪,无儿无女,平日里又很少跟邻居来往,没有可以嘘寒问暖的人。最后,就这么静悄悄的离开了,以至于过了很久才被人发现。

多么凄凉啊……

另外一个点,从数据上看,2024年全年,日本死亡人数约为160万。

也就是说,平均80个死者中(包含车祸、意外等各种各样的死因),就有1个人是“孤独死”的。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

那么,明明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日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国民,老年生活如此凄凉呢?

笔者总结一下,主要是下面这几个原因。

日本人口结构自身的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早已是严重老龄化国家了。同时,也是个典型的“少子化”国家。

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高达29.2%,几乎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人。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却持续低迷。

日本街头的老人

为什么呢?

说来说去,还是钱。日本的年轻人,面临高昂的生活成本、房价和就业不稳定性,很多人不得不推迟婚育,甚至干脆选择不婚。

笔者从澎湃新闻查询到,2020年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终生未婚率极高,男性达到25.7%,女性也上升到16.4%,这意味着,每4个男人中,有1个人终身不娶;6个女人中,有1个人终身未嫁。

这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东亚儒家文化圈,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在日本几乎快成了历史文物!

过去,父母、子女、孙辈住在一起,老人有子女照顾,生活有依靠。

现在呢?

年轻人为了工作搬到大城市,父母留在老家,或者干脆各自独立生活。子女与父母分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老人成了“无后老人”,既没有子女的陪伴,也少有亲戚的来往。

经济停滞,老年人生活窘迫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曾经风光无限的“经济奇迹”,彻底终结。从那时起,日本企业的用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日本人讲究“终身雇佣制”,工作稳定,收入可期。正是自那以后,日本的临时工和非正式员工的比例激增。

2024年的数据表明,日本非正式员工占比已接近40%。年轻人收入不稳定,很多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更别提赡养父母了。

很多日本老人,七十多岁了还在工作

此外,日本的社保体系也亮起了红灯。因为年轻人收入低、就业不稳,愿意缴纳社保的人越来越少,而领取养老金的老人却越来越多。供需失衡之下,日本政府只能一再削减,老年人的养老福利。

日本65岁以上老人的贫困率已高达20%,许多人都面临付不起电费、买不起食物的困境,直接推高了“孤独死”的发生几率。

日本的“耻感文化”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说过,日本的“耻感文化”。

日本的社会文化非常压抑,讲究“自我负责”和“不要给人添麻烦”。这种隐忍的文化传统,听起来似乎是一种美德,但在现实中,却让很多人陷入了孤独的深渊。

尤其对老人来说,“耻感文化”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他们与外界隔绝开来。

在日本,很多人从小就被教育,要“独立”、“不依赖他人”。关于这点,国内的读者、青年文摘等“鸡汤杂志”,倒是没说谎话。

但是到了老年,这种观念就很要命了。很多日本老人即使生活艰难,也不愿向子女或邻居求助,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丢脸”的事。

这种文化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邻里关系的冷漠。

在中国,我们习惯跟邻居串门、吹水、聊家常。

但在日本的城市里,邻里之间几乎不来往,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

试想,一个老人,平日里没有朋友,没有家人,连敲门问好的邻居都没有,日子该有多么孤寂?当他们去世时,无人察觉,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日本老人的悲剧,对咱们的启示

日本老人的悲剧,像一面镜子,照映出老龄化社会的冰冷现实。而对咱们中国而言,这更是一个警钟。

中国,也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家曾发布过数据,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比约五分之一。与此同时,年轻人的婚育意愿也在下降,大城市里“单身族”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大家一定要警觉,如果不未雨绸缪,我们或许会重蹈日本的覆辙。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要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比如提高基础养老金、推广社区养老服务,让老人家老有所依。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我们看到,国家正在大力推广这些政策,很多助老、养老的科技设备也在不断研发中,为低收入老人提供更多保障。

还有,社会要鼓励家庭观念的回归,比如通过税收优惠、生育补贴等手段,鼓励年轻人结婚生子,让“三代同堂”的温暖不再只是回忆。

最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热爱生活,不要被工作、手机、游戏迷住了眼睛。

多关心身边的长辈、父母,哪怕是一句问候、一次探望,都可能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希望。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孤独死#

#日本#

0 阅读:7

听风人

简介:保持学习,保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