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历史,这期间国家总是时统一时分裂。像汉朝、唐朝那样,国家强盛,一片繁荣,但也会有三国、五代十国那样的大乱子。有的朝代,一建立就四分五裂,还有的差点儿亡国。
两宋那会儿,经济挺发达,“宋词”文化也是杠杠的。但说实话,他们那中原正统,真是让人摇头。别说统一全国了,连地方上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搞不定,还老被人家瞧不起、欺负,最后国家都给整没了。就在这种乱糟糟的情况下,岳飞站了出来。
他是那时候大家公认的打金英雄,南宋的老百姓都特别敬重他。他曾经身披战甲,骑着战马,为国家抢回了被占领的土地,拼命对抗敌人。可就是这么个忠心耿耿的大臣,却遭了坏人的道儿,被扣上了个没影儿的罪名,眼看就要被砍头了。
岳飞身陷囹圄,心里头那个冤啊,直喊自己是清白的。可当砍头的命令一来,他刚要大声说自己没罪,狱卒却立马甩出六个字,让他顿时没了声。
【岳飞的罪名由来】
南宋时候,老百姓大都恨透了金国,岳飞的娘亲也是一样。岳飞还小的时候,她娘就总跟他说要忠于皇上,热爱祖国,还在他背上刺了“忠心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被这种爱国思想深深打动,从小就开始苦练武艺,一到年纪就去当兵了。那时候的岳飞,正值年轻力壮,满怀着豪情壮志。
岳飞因为有练武的基础,一开始当兵就很快崭露头角。他和那些有名的将领一起在打金兵的战场上,立下了好多战功。不过呢,他年轻时候有点冲动,也因为自己的脾气吃过亏。
虽然岳飞那时候已经立了很多大功,也得到了宋高宗的夸赞,但他的职位其实没咋往上升。这时候的岳飞,心里头有点飘飘然了。因为对将领们定的打仗计划不满意,他竟然敢带着队伍自己就走,这种事儿在战场上可是绝对不能干的。
这种做法本该遭到重罚,可由于宋高宗当时急着用人,不光没处罚岳飞,还亲笔写信把他给请回了朝廷。宋高宗表面上看着挺淡定,甚至还显得挺客气,但心里头已经对岳飞有了不满和隔阂。
岳飞经过那事后,脾气收敛了不少,一门心思扑在军队训练上,准备跟金国开打。接下来的几年,他真是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保卫国家上,把精忠报国的理念践行到了极点。
岳飞训练的岳家军,个个拿着大刀,能力全面,打起仗来特别猛,专门克制金国的骑兵。在战场上,他们打得金国军队吓得要命,不少之前被金国抢走的地方,又重新回到了大宋手里。宋高宗也开始更加看重岳飞,但岳飞这时候还不知道,有个针对他的阴谋正悄悄逼近。
那时候,朝廷里头有个叫万俟卨的参军,他运气挺好,搞定了一次叛乱,就被宋高宗看上了。但其实这家伙是个大贪货。为了捞更多好处,万俟卨想巴结岳飞,让他偷偷多招点兵,这样既能加固自己的地位,又能趁机捞钱当经费。
岳飞直接拒绝了那个想法,还狠狠教训了提议的人一顿。万俟卨原本满心以为自己的计划能一帆风顺,结果岳飞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跳出来捣乱,这让他非常恼火,于是决定报复。万俟卨刚开始只是给朝廷写了封信,说岳飞在地方上手握重兵,根本不把朝廷的命令放在眼里。
其实这种说法没凭没据的,更像是瞎扯造谣。宋高宗本来也不想多管闲事,但没想到还有个叫秦桧的大坏蛋,他靠说坏话骗得了宋高宗的信任。在朝廷里,他说话很有分量,而且特别怕金国,居然主张用钱物赔偿这种丢脸的方法来换一时的安宁。
因此,他内心深处非常反感岳飞那种推崇打仗的武将。看到万俟卨写的那封信时,秦桧虽然表面上没啥大动静,但他私下里多次跟宋高宗说,得提防着岳飞。就是说,虽然那封信没直接让岳飞倒下,但它却让皇帝和大臣之间有了嫌隙。
秦桧发现,万俟卨原来在朝廷里是跟他站一边的。于是,秦桧就开始用自己的权力,不光找上了万俟卨,还把他调到了自己身边。他私下让万俟卨编造了不少假信,用来诬陷岳飞。总之,这样一来,宋高宗对岳飞的好感是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岳飞后来战场上连连胜利,把金国打得溃不成军,他们只能连连后退,根本不敢跟宋朝正面交锋。这样一来,万俟卨和秦桧就更急了,一个劲儿地撺掇宋高宗,让他赶紧让岳飞撤回来。他们甚至不惜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得那叫一个急。岳飞呢,因为不甘心丢掉到手的胜利,就一直拖着不撤,结果就给自己惹来了杀身大祸。
岳飞被叫回来后,宋高宗把他和一帮将领都喊到宫里,说得好听点是给他们重新安排工作,其实就是把他们的兵权给夺了。没了兵权的岳飞,那就像是没了牙的老虎,威风不再。万俟卨和秦桧这两个人,暗中使坏,硬是给岳飞扣上了个想造反的帽子,然后就把他和儿子一起扔进了大牢里。
【疑惑与呐喊】
古时候,要是有人想造反,那可是要连累全家老小的滔天大罪。岳飞呢,就被万俟卨、秦桧这些人给坑了,接着就被审问了老长时间。这期间,他肯定受了不少苦头,挨了不少打,还有各式各样的惩罚。可就算是这样,岳飞还是咬定牙关,说自己对朝廷是一片忠心。
尽管情况如此,万俟卨仍旧不肯收手,他吩咐处理岳飞案子的手下加强审问,找机会给他扣上罪名。可这位手下看到岳飞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实在下不去手陷害忠臣。万俟卨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就把那手下给撤了职,还直接给岳飞判了死刑。
这时候,岳飞和他儿子在牢里听到自己因被指控谋反要被处斩的消息,心里头除了难过,更多的是觉得这事儿太离谱了。他想不明白,万俟卨当年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军,怎么现在能有这么大的能耐。更没想到的是,自己当年那些伸张正义的事儿,到现在居然成了要命的祸根。
岳飞左思右想,就是想不通,为啥自己拼死拼活为皇上卖命,皇上却眼睁睁看着自己被那些坏蛋陷害,连句话都不说,也不出手帮忙,就任凭那些坏蛋随便往自己身上泼脏水。
琢磨着这事儿,眼瞅着砍头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岳飞心里的火再也压不住了,他大声嚷嚷着自己没犯错,是被人给栽赃了。就在这时,狱卒听见了他的吼声,冷冰冰地回了句:“迎回二圣,这便是你的罪。”
【原因所在】
岳飞一听那六个字,脸上就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接着,以前的好多事儿都像潮水一样涌进他脑海里。这些回忆让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次是躲不过去了,死定了。
这事得从北宋快完事儿那会儿的一场大灾难讲起。岳飞为啥铁了心要去当兵,南宋的老百姓为啥对金国恨得咬牙切齿,全都是因为北宋被灭那档子事儿。
以前宋金两国是有合作协议的,但辽国被他们俩联手灭掉后,金国就先撕毁了协议,对北宋动手了。那时候的宋徽宗,跟后来的秦桧、万俟卨一个想法,都不想跟金国打,所以就用送东西的方式想让金国停手。结果这么一来,金国就更得意了。
短短一年内,它们又纠集军队攻打宋国。宋徽宗这回没听大臣们的阻拦,直接跑到敌军大营去求和,结果就被金国给抓走了。后来继位的宋钦宗也被金国给耍了,同样变成了俘虏。俩皇帝,以前那是要多威风有多威风,现在却成了金国的囚犯,连带着都城里的财宝、宗族也都被掠走了。
就是因为这样,宋高宗赵构才有了今天坐上龙椅的运气。说起来,赵构虽然是皇上,但在文采和武艺这两方面,他在众多皇子里面真的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先皇那时候压根就没想让他在京城待着。
赵构早年就被打发到京城外面去当官了,那时候的他,想都不敢想能坐上皇位。说实话,他连争皇位的边儿都沾不上。可谁能想到,这事儿竟成了他的好运。靖康之变那会儿,他刚好不在京城,就这么躲过了金国的抓捕。后来,他就靠着贵族的身份,一路走到了皇位上。
要是不谈爱国情怀和历史背景,光从好处方面说,金国算是帮赵构坐上了皇位。但要是从国家和老百姓的角度看,赵构又非得跟金国打下去不可。因为只有不断跟金国打仗,他的皇位才能得到大家的承认,也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他之前之所以器重岳飞,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岳飞很得力。但后来为啥又眼睁睁看着岳飞被害呢?原因是岳飞跟金人打仗时,打出了要救回两位被俘皇帝的旗号。这两位皇帝就是之前被抓走的那俩,可宋高宗哪能容忍这事儿啊。
先不说岳飞是不是真的有能力打败金国,就算他能取得大战的胜利,让金国放人那也是难上加难。要是其中一位皇帝真被救回来了,那也就意味着自己得把皇位给让出去。
岳飞为啥会死,其实背后是宋高宗的小九九。他想断绝一切救回被俘皇帝的希望,岳飞就成了绊脚石,得除掉。但又不能直接动手,得找个隐蔽点的法子,于是秦桧和万俟卨就成了皇帝想法的动手人。
说白了,岳飞是非死不可,而且这事儿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岳飞呢,直到快咽气那会儿才明白,原来自己豁出命去忠心的皇帝,暗地里点了头要他的命。为啥呢?就因为他的打法跟皇帝的心思不合拍。
杨雪铭探究了历代书法丛帖里岳飞留下的笔迹书法杂志,2023年第八期上刊发:杨雪铭深入研究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丛帖,重点了其中收录的岳飞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