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
专访陈柏同
库艺术=库:过去一年您的生活和创作状态是怎样的?能否概述一下这一年中您的主要创作方向或作品主题?陈柏同=陈:在过去一年里,我沉浸在一种既宁静又充满张力的生活节奏中,并且也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我通过冥想、阅读、旅行等方式,不断拓宽视野,深化对状态、社会及存在本质的理解。

重建的已知
综合材料(丙烯、油画布、水彩纸、聚乙烯、铁丝、玉米须、墨汁等)
尺寸可变
2022
这一年中,我的主要创作方向聚焦于“色彩与图形的诗意对话”,旨在通过色彩与抽象交织的图形语言,探索情感、记忆与想象的视觉表达。让观者在此构建中感受到色彩的流转与图形对话。在创作中,我运用层次分明且对比强烈的色彩将图形组合,同时通过图形并置,展现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创作中,我将此转化为具体的构思。我首先会绘制一系列图像,然后通过拼贴和场景并置来强化观念的表达,在拼贴实验这个过程中会充满试错与调整。我会去不断调整图形的组合、色彩的搭配、线与线之间的关系与外部张力。同时将图形进一步细化,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生动。
以作品《葱郁之上》为例,灵感最初萌芽于一次偶然间翻阅的书籍中的抽象图案,以及在生活视觉中的“色块捕捉”。那些图形与色彩的组合激发了我想表达并与其对话的想法。图形并置则是我用来强调空间感和层次感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形状、大小的图形在画面中的安排,引导观者的视线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穿梭与探索。
倏尔无踪
纸上综合材料(聚乙烯,色粉,丙烯等)
51.5 X 60.5 cm
2019
库:您认为您的作品与自身关联性如何,与您过去或当下的经历密不可分?
陈:我的作品,作为我艺术表达的载体,与我个人之间还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它们不仅是我对世界的感知与思考的物化,更是我的过去与当下经历、情感与观念的直接反映。


首先,从画面形式上来看,我运用的图形与色彩的组合,这不仅仅是出于审美上的选择,更是我内心情感与视觉语言的一种自然流露。其次,我的创作方式更是与我个人经历紧密相连。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它象征着我对记忆碎片的收集与重组,是我对过去经历的一种回顾与反思。

库:在工作时您如何保持兴奋或在场状态?如何调动您的感受?
陈:为此我会采用多种策略。首先,我会寻找并及时发现自己最理想的创作状态,利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与视觉捕捉,去调动我个人专注于思维的表达,当我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我是很能保持在场的一个人,精神力很专注,这种宁静的状态让我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与看到我的表达,接下来一切就自然地发生了。同时,我也会积极收集各种视觉素材,无论是自然、城市,还是文学、电影语言等,它们都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这些素材不仅丰富了我的感官与知识认知,也让我在表达中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繁复性消亡
数字艺术
2020
进化
纸上综合材料(聚乙烯,纱布,丙烯等)
51.5 X 60.5 cm
2019
在创作过程中,我会注重与作品的互动。我会不断地调整画面的布局、色彩和图形,试图在画面上构建一个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惊喜的视觉呈现。这种与作品的对话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也让我会更加投入地沉浸在创作中。此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这当中可以让我看到自己作品的更多面向。

库:在绘画创作之余您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是否有哪位艺术家对您的创作有所影响?
陈:绘画创作之余我比较喜欢摄影,看电影和话剧,玩解谜游戏和一些运动项目。
摄影
“光的呓语”系列
2019
大地排列
数字影像
2022
在我的创作进程中,Alexander Calder,Richard Tuttle,Mark Rothko都是给我很多启发的艺术家。Calder的作品中关于空间与形态的探究,会促使我在图形设计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并且使我去思考如何在静态的画布上创造出一种动态平衡与生命力。而Tuttle则以其极简并具有观念性的创作方式,让我意识到在繁复的世界中保持简洁与纯粹的重要性,这种理念在我作品的色彩与构图上都有所体现。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中则是对色彩运用的大胆与纯粹,让我更多的去探究如何通过色彩构建画面的情感深度,这正是罗斯科给予我的灵感之一。
摄影
草地的局部
2020

库:参与过库艺术创研工作坊的学习后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改变?
陈:这次工作坊的经历是很难忘的。我是抱着学习、汲取、交流的心态而去,最终的收获也是理想且丰富的。工作坊中有几个不同主题的内容学习,本质是相互关联,融合,并进的发展性探究,使我在面对艺术创作时会通过重构,限定,哲学思辨,文本创作等多种方式来面对绘画本质的思考。并且更有意识地将观念与媒介表现放在综合创造的层面来考虑,包括将材料使其具有观念性的转换与应用,重构作品的叙事性,这些也会是我在接下来创作中去体现的要点。这次学习经历是一次让自己打开的过程,热爱,思考,体会,工作坊里的每个人都在认真做“关于艺术”这件事,我感觉很美好。


库:您现在仅靠艺术作品销售能够支撑生活吗?家人是否支持您的选择?
陈:专职于做这件事情在今年刚开始,目前在开拓的进程中,一切越来越好了,我的想法是专注于当下,过符合自己当下经济范围内的生活就好了。
说起这件事情我真的很感恩,家里人对于我所有的艺术行为都是支持的,只不过在这当中的开始时不乏有一些与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的碰撞,当然,当我坚定地去选择它,开始专注的,集中性的艺术生活状态时,家里人便给予我很大的精神动力与支持,希望我未来可以实现生活与精神共振的目标。


库:如果请您用一个词为这一年做一个注解,这个词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陈:我认为这个词语应该是“重组”。

因为在这一年中,我经历了一些内在与外在的变革。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也经历了多次“重组”,面临了诸多抉择与变化,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重新审视与调整。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我学会了放下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会勇于去尝试新的方法和路径。这种心态上的‘重组’,不仅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也为我的艺术创作注入了很多的灵感和动力。
游走,重组
纸上水彩
22 X 44.2 cm
2021
因此,“重组”不仅是我今年艺术创作的关键词,也是我今年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让我认识到,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个人生活,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尝试和重组。在我眼里它象征着一种不断进化和超越的精神状态,也是我在创作与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影像视野实践
木板综合
尺寸可变
2022

库:近期在艺术创作方面有何规划,有什么展览计划?
陈:接下来我可能会呈现出生活与创作状态紧密交织的状态,之前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创作进程并不连贯,最近会比较集中做一些作品,因为目前有一些新的想法。具体作品主题上,我会围绕“重建的轨迹”、“想象的碎片”的核心展开创作。会增加布面载体的架上绘画,并且准备做一些突破二维限制的作品,包括我很擅长的多种表现技法可能都会运用在接下来的作品中,我想做一些新的突破改变与尝试,希望这些想法可以持续的增长。接下来计划参加一些群展,也希望我的一些新作品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大众视野,能多一些交流,并且和观者产生一定的联结。
很多人会去揣测历史,选择“面向艺术史而工作”。事实上,“历史”也是一种观念,虽非任人涂抹,却也会因人而异。放眼当下:艺术史何在?当下的“历史”,正在于创造。
六年来,库艺术所倾力打造的 “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及其后续的多个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坊,不仅深化了对绘画艺术的研究,更挖掘出了一批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他们怀揣对艺术的纯粹热爱,坚定地走在个人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库艺术教育这一平台的成果,也看到了我们正在创造自己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这批艺术家的风采和作品魅力,库艺术教育现隆重推出“自由绘画系列推介”计划,旨在发现和推广那些最具个性,最有发展潜力和艺术语言特色的艺术家个案。通过广泛的媒体平台宣传、联合798艺术区画廊(美术馆)举办个展、双个展或携带作品参展艺博会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艺术家的才华和创作力。力求在这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中,将“自由绘画”打造成志同道合者聚集的广泛的知识生产平台,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库艺术“自由绘画”工作坊(第六期) 中外导师联合打造 全面聚焦“绘画方法论拓展”“自由绘画”创研工作坊
第六期导师阵容揭晓
谭平、保科丰巳(日本)、顾黎明、黄拱烘(德国)
线下交流时间:2024年7月22日-8月4日
为期14天的集中式交流与创作
举办地点:北京
招收人数:28人
策划方:库艺术教育
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客服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