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车界新秀高速爆燃事故还在继续发酵。
3月29日晚上22点多,某新能源车在高速意外发生碰撞,随即爆燃。
车上是三名女大学生,据说是自驾去皖地参加考试。驾驶途中,司机采用了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车辆行驶速度为116km/h,结果遇到路段施工,车道被封闭,需要借道逆向车道行驶,等智驾检测出路障并警报减速,司机接管车辆,开始刹车,已然来不及,最后车子还是以97km/h的速度撞上护栏,紧接着车辆着火,车上三人也都没了。
从初步公布的数据看,从智能系统发现障碍物并作出提醒,到最后发生碰撞,一共只有2-4秒左右的时间。
还有个不太重要的细节,就是车主并非司机本人。说个跑题的,出借车辆要谨慎,没事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了意外,扯皮可就不好了。
事后车企、受难者家属均有发声回应事件,不过后面家属又删文了。
现在事件整体信息不全,而且有不少模糊的信息,咱们不知全貌,对事件本身分析太多也无用,还是不瞎参合了,具体情况还是等蓝底白字的官方通报吧。
不过还是对三条年轻生命的逝去表示惋惜,大好年华戛然而止,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但事故既已发生,悲剧无法挽回,普罗大众也不想悲剧重演,那么跳出事件本身,站在更大范围的行业革新角度,还是有些事情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单说智能驾驶这词是非常笼统的,其实它还细分了L1-L5共5个等级。
目前市面上普及的智驾还停留在L2级别的辅助驾驶阶段,突出在“辅助”二字,离真正的主动驾驶还有很大的距离。
虽说现在智能驾驶的概念很火,但对于大多数司机来说,现阶段的技术,它真就只是个辅助功能,并不能完全解放双手,甚至不能分心。
手动开车需要时刻关注路况,而采用智能驾驶也需要。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人为接手车辆,这时司机要是分神了,对路况不了解,突然接手,可能脑子都是懵的,或许没法立即做出准确判断。
因此对于涉及自身生命安全的事情,还是应该慎重对待。如今新技术的稳定性和正确性,还有待完善,哪怕99%的时候它都是完美的,但只要不是100%,都要留个心眼。手机卡顿一下,或许只是影响操作体验,若是车子智驾系统卡一下,关乎的可能就是一条生命。真出问题了,或许别人只需要赔钱道歉,但伤痛是要自己承担的,因此不论何时,对行车安全还是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当然,这不是说智能驾驶不好,新技术的诞生总归是好的,不可能都去守旧,不去推陈出新,不创新吃老本,原地踏步,那怎么推动社会发展?
然而新事物在发展初期,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特殊事件,尤其是在整个行业的技术革新面前,任何品牌都可能出现类似事故,受众群体多了,就免不了出现意外。
当然舆论关注有高有低,流量高的,讨论也就越激烈。没办法,享受了流量带来的好处,也要承担流量带来的压力,甘蔗没法两头甜,有得总有失。
另外新事物初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点宣传误差,一些技术上的理解差距,加上一些摆拍视频的引导,很容易给外面的人一个错误的认知理解。
因此通过这起事件,也再次警醒人们,在去接受新事物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管是经济上的“度”,还是生命安全上的“度”,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
大多数时候,技术的改进是落后于风险事故的,现实的需求,往往才会倒逼技术的革新与完善。
就目前而言,机器暂时还没有办法完全替代人工,日常生活,还是不能过度依赖智能,放松自身的判断。
牢记任何时候,自己才是自己人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