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于22日启航,率打击群前往印太地区。这一动作背后,暗藏着北约东扩的战略野心与地区格局的微妙变化。
朴茨茅斯军港的引擎轰鸣声,正在撕开大西洋的平静。英国国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此次部署动员4000名三军人员——海军占六成,空军近六百,陆军近千人。搭载24架F-35B隐形战机的航母甲板上,隐形涂装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这些能垂直起降的五代机将构成打击群的空中利刃。值得注意的是,挪威将派军舰伴随全程,加拿大、西班牙的舰艇编队也将提供支援,北约成员国的协同动作愈发紧密。

F-35B隐形战机资料图
当打击群穿越地中海时,其航迹将串联起北约演习的坐标点。从康沃尔郡出发后,首站是北约联合军演,随后经印度洋与美印等国进行港口轮换部署。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护身军刀"演习将成为重头戏,日本自卫队的联合训练则标志着北约与亚洲盟友的防务合作进入新阶段。这种跨越三大洋的军事存在,恰似一张正在收紧的战略网络。
亚太方向,四国的站队姿态愈发清晰。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年初与英国防长会谈时,已就"武器等防护"适用问题达成默契。这意味着日本自卫队将首次为欧洲国家舰艇提供武装护航,欧洲力量深度介入亚太防务的口子就此撕开。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响应同样迅速,这四个美国盟友兼"五眼成员"的组合,正在为北约东扩提供稳固的支点。当北约秘书长吕特高调访日时,其渲染"中国舰艇数量超美"的表态,恰似为这场军事部署披上了意识形态外衣。

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英国航母的印太之行并非孤例。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前置部署,已为此次行动积累了经验。不同的是,此次挪威军舰的全程伴随与加西两国的支援,显示出北约内部协调机制的强化。而日本自卫队的联合训练,突破了以往的演习范畴,实质上突破了和平宪法的限制。这种从"联合演习"到"协同作战"的演进,正在改变地区安全架构。
数据背后隐藏着战略密码。4000人的远征部队需要克服后勤补给的"马奇诺难题",12国支持体系构建起的不仅是军事存在,更是跨越洲际的情报共享网络。F-35B的雷达隐身性能在亚太空域将面临东风系列反舰导弹的直接对抗,这种"隐形与反隐形"的博弈,折射出大国间技术代差的角力。

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当北约秘书长将中国舰艇数量作为扩军借口时,其逻辑漏洞显而易见。数量优势并不等同于威胁本质,和平发展的舰队与地缘霸权的舰队有着本质区别。而日本借北约介入转移国际视线的算盘,恰暴露其军事正常化的野心。这种以"安全焦虑"为幌子的军事合作,正在将地区推向"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
中国国防部的警告言犹在耳,反对域外国家"不远万里炫耀武力"的表态,既是对军事挑衅的回应,也是对地区和平的呼吁。当北约的舰艇编队逐渐逼近第一岛链时,亚太各国需要重新审视:是选择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还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安全道路?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