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康之变(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痛的国耻之一。
这场事变的结果是,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北上,最终客死异乡。
那么,这俩位皇帝,究竟最后是怎么死的?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1100-1125年),沉迷书画、道教与享乐,任用蔡京、童贯等奸佞,导致朝政腐败、军备废弛。
他主导的“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战略更暴露了北宋的虚弱。
在对辽战争中,金军发现宋军连辽国残军都无法战胜,遂生南下侵宋之心。

1125年,金军分两路攻宋,直逼汴京。
徽宗仓皇禅位长子赵桓(钦宗),自己南逃避难,但不久又返回汴京干涉朝政,加剧了政局混乱。
1126年,金军二次南下围困汴京。
钦宗优柔寡断,罢免主战派李纲,迷信“六甲神兵”郭京,最终城破投降。

金人掳走徽宗、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余人,史载“妇女万五千人北行,多为娼妓”。
北上途中,两位皇帝被迫行“牵羊礼”,即赤裸上身披羊裘,向金太祖庙跪拜。
朱皇后不堪受辱自尽,金人更以“昏德公”(徽宗)、“重昏侯”(钦宗)加以羞辱。

二帝初被囚于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后迁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他们住土屋、睡草席,冬日仅靠燃烧茅草取暖。
徽宗曾试图自缢,被钦宗救下,父子抱头痛哭。

金人克扣饮食,钦宗一度因饥饿向金兵乞食残羹,徽宗则写下“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的绝句,尽显亡国之痛。
值得一提的是,金人并未立即处死二帝,而是将其作为与南宋谈判的筹码。

1130年,金熙宗为缓和宋金关系,将钦宗封为“天水郡公”。
徽宗死后(1135年),甚至允许韦太后携其灵柩南归。
然而,1150年完颜亮弑君篡位后,二帝的存在成为政治隐患,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那么,宋徽宗之死,究竟是病逝还是虐杀?
根据史料官方记载,1135年,徽宗病逝于五国城,终年54岁。
《宋史》仅简记“崩于五国城”,未提细节。
野史《大宋宣和遗事》称,其尸体被金人焚烧后,投入石坑熬制灯油,钦宗欲跳坑殉葬被阻。

此说虽无正史佐证,却折射民间对金人暴行的愤恨。
元朝僧人杨琏真迦盗掘宋帝陵时,发现徽宗棺内仅存朽木,或印证尸体火化之说。
关于宋钦宗的死亡,更广为流传的是“马球事件”。

据《大宋宣和遗事》,1156年,金主完颜亮命宋钦宗,与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赛马球。
可是,体弱多病的钦宗坠马后,遭乱蹄践踏而死,天祚帝亦被乱箭射杀。
任人评说徽宗精于书画,创瘦金体、工笔花鸟,却“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元朝脱脱评)。
他任人唯亲、朝令夕改,联金灭辽的战略,更直接引发靖康之祸。

钦宗继位后懦弱反复,罢李纲、信奸佞,终致国破。
北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导致军备松弛,汴京保卫战中竟需临时拼凑民兵。
种师道四次献计均被拒,李纲屡遭排挤,折射出决策体系的失效。
或许,徽、钦二帝的结局,早在他们即位大统时,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