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的“生态化反”,被扎克伯格玩明白了

字母榜 2025-04-30 11:23:0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目光如炬的“大师”,提出一个超前于时代的概念:生态化反。

即,旗下各子生态打破孤立状态,通过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用户联动,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当然,后来他没有成功,九九归一,远赴美国,去造怎么也造不出来的车。

当我看到Meta AI的独立应用时,突然想起了这段互联网往事。

Meta旗下的社交媒体Facebook、Instagram和这款独立的AI应用打通,连其旗下的智能硬件都能绑定。Meta正在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平台优势,试图告诉用户,忘记ChatGPT吧,最懂你的,还得是我啊!

亮点总结

当地时间4月29日,Meta突然发布了其独立AI应用,名字就叫Meta AI。这个简单粗暴的名字Meta已经使用多时,此前曾作为直接to C、面向广大普通用户的对话型机器人,植入Instagram和Facebook等旗下应用。

目前,Meta AI独立应用已经可以在iOS和安卓平台上线。

我们对Meta AI的原本的预期是“和ChatGPT类似的独立AI应用”,但上手一试就知道,事情远非这么简单。

先说亮点:

1、更重视语音交互,可后台运行;

2、和Instagram、Facebook等深度联动;

3、一上线就已经内置了社区;

4、可绑定Meta的AI硬件,即AR眼镜。

根据Meta的官方博文,其对Meta AI应用的定位是“你的AI助理”。

是助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AI对话机器人;是助理,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机器人。从模型上看,底层大模型是Meta自家的Llama 4,并且做了一些特殊调整。

从功能上来看,Meta AI提供文本对话、语音对话、图片生成等,和竞争对手ChatGPT、Grok等差不多。但Meta AI在产品展现上充分发挥了Meta“孩子多”的优势。

更重视语音交互,可后台运行

首先,语音交互明显更受重视。Meta强调“语音是与Meta AI互动最直观的方式”,并透露为了语音交互从底层改进了Llama 4。

一打开应用,代表语音交互的圆环最大幅居中显示。如果授权了麦克风权限,并在设置中打开“准备好交谈”,那每次打开应用时,会默认自动开始语音对话。也就是说,一打开,收音自动开始,Meta AI就等着“听”你要说什么了。

除此之外,Meta AI应用内还有一个“Full-duplex”功能,目前还在测试阶段,只提供给少数地区用户试用。据Meta称,在该模式下,对话将更加自然。因为经过训练,这个模式下AI也是直接“说”,而不是先生成文本再朗读。

(实际测试来看,听感确实挺自然的,而且不怕被打断,但也就是ChatGPT语音的水平,而且真的听起来非常像斯嘉丽……)

最最最有意思的是,Meta AI的语音交互还可以在后台继续进行。也就是说,和Meta AI对话的同时,可以切出应用,去做别的事情。这个时候,Meta AI在手机上方显示图标,对话仍可继续。

我们用iPhone 15 Pro进行测试,在语音对话的时候切出应用,此时Meta AI的对话图标会下拉显示,随后收至灵动岛。我们可以继续对话,也可以不打开应用直接在小栏操作关闭麦克风或应用。

不过,Meta AI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看”到手机屏幕(纯陪聊)。可以想象的有用场景大概是,在浏览内容的时候,有疑问就直接问Meta AI,而不用切来切去。

生态化反,我最懂你!

Meta AI的另一个大杀器,是它的“个性化”。

ChatGPT是越用越顺手,随着对话的积累,它会越来越了解你。

但Meta AI零帧起手,仰仗着自己在社交这条路上的基础,让你只要是Meta旗下应用的用户,打开Meta AI,就可以收获一个了解你的助手。

“全球各地的人们每天通过WhatsApp、Instagram、Facebook和Messenger使用Meta AI。现在,人们可以选择在独立应用中体验一个围绕语音对话设计的个人AI。”在官方博文中,Meta如是说。

具体实操来看,可以用Facebook、Instagram账号直接登录是基操,可以在交互中记住用户的个性化信息也没什么特别,但听听这个:如果你将Facebook和Instagram账户添加到同一账户中心,Meta AI可以从这两个平台获取信息,为你提供更强的个性化体验。

Facebook,初代社交媒体;Instagram,新一代图文+短视频社交媒体。想象一下微博和小红书是一家的,然后这家公司在大模型领域还很能打,现在推出了一个AI应用,让你可以直接关联账号。你说它能不了解你吗?

如果不是你主动说,ChatGPT可不知道你喜欢看魔力麦克跳舞,但是Meta AI读了你在社媒上的点赞,“心”里门清。

这次Meta AI也是极力强调这一点,除了在官博特意说明之外,用户打开Meta AI,可以看到预置指令“用三个emojis形容我”。可惜我们未能成功用Instagram登录,Meta AI给出的三个emoji都是很宽泛的夸夸。

既然都用“生态化反”来形容了,Meta AI打通的自然远不止旗下社交应用。

尽管Meta谦虚表示,Meta AI的独立应用目前还是初始版本。但是和其他很多初上线的AI应用不同,Meta将老本行进一步发扬,在Meta AI应用中内置了颇为完整的社区。

在应用中,有专门的“发现”页面。这个页面既可以通过点击底部菜单进入,也可以在首页下拉进入。Meta对这块毕竟是熟手了,社区里发帖、转评赞一应俱全,且可以分享到站外。用户可以将和Meta AI的互动内容分享到社区,其他用户还可以一键使用同款。

如此一来,不仅站内有望形成社区氛围、提高用户黏性,还可以和站外其他应用联通,最终对拉新做贡献。

Meta AI的“生态化反”还有一个体现,是用户可以在应用里绑定AI硬件,可选择的有Meta的两款雷朋AR眼镜。

没有设备?没关系,Meta做产品必须完整啊,一键点击“购买”,便会跳转至Meta官网。

“你可以在我们所有的产品和设备上找到Meta AI。无论是在Facebook上与家人联系,在WhatsApp或Messenger上与朋友聊天,浏览Instagram,还是佩戴Ray-Ban Meta眼镜,它都能在你需要的地方轻松访问。”

压力给到奥特曼,启发给到国内巨头

在Meta AI独立应用推出之前,外界都称其为“类似ChatGPT的应用”,但从目前来看,Meta显然想做到更多。

如果了解扎克伯格的“大一统”梦的话,就不会对Meta AI如今的产品呈现感到太惊讶。当社交媒体逐渐触碰到用户天花板后,扎克伯格一直试图把路走宽。

当他做AR头显的时候,想要开发一套操作系统,就像微软的Windows之于PC、谷歌的Android之于手机一样,成为AR领域的底层生态。但是这个目标显然没有实现。

当他高喊元宇宙的时候,想做的是“商场”而不是“商店”,但是元宇宙也显然被人们遗忘了。

如今终于有了AI的浪潮,Meta以开源战术,打响了自己的名号。打通旗下一切的Meta AI独立应用提供了很多想象。

比如,Meta AI旗下其他的应用(Whatsapp、Messenger、Thread等)是否也会打通?甚至,未来会不会开放愿意合作的第三方应用的绑定?不管是其他社交平台也好,电商也罢。

对于OpenAI来说,这绝非一个好消息。目前,ChatGPT还是更像一个工具型应用,而OpenAI正在努力拓宽它的边界。有消息称,OpenAI正在内部测试一个类似于X(前推特)的社交网络,不确定是否会被纳入ChatGPT,还是以独立产品推出。此外,就在Meta AI推出的前一天,ChatGPT还突然推出了购物功能,用户可以在ChatGPT内点击购买按钮在第三方电商平台下单。

仅在美国本土,Facebook的用户数就有3.4亿,相当于整个国家每10个人里有7个都是它的用户。Instagram的用户数也有1.6亿。如果放眼全球,这些应用的用户数都以几十亿计。对这些用户来说,使用Meta AI的门槛很低(直接用社媒账号登录)。ChatGPT目前的全球用户数8亿,月活跃用户在5亿水平。

巨头的力量,不容小觑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对于国内的巨头也是一个启发。Meta AI用一个独立应用打通一切并利用其他应用的数据加强AI个性化能力,这个做法是否可以借鉴?如果字节用豆包打通抖音,不仅知道用户喜欢的内容,还能知道用户的购买习惯,是否可以加强对C端用户的吸引力?同理还有腾讯元宝与QQ、微信等产品。过去巨头C端应用还是以现有应用的数据“哺育”模型的思路,而不是利用它们加强个性化能力的思路。

不过,这些也都是想象。Meta推出的独立应用Meta AI,其产品思路令人惊艳。但是,作为一个C端AI应用,效果究竟够不够好,模型能力是否足够强悍、是否接得住C端用户的各类需求,以及用户是更想要一个个性化助手,还是更希望保留隐私,这些还得经过时间的检验。

毕竟,这个颇为酷炫的Meta AI,主动邀请我发照片,说要给我生成一张3D图像。

然后,我就收到了四个眉毛:

这礼貌吗?这不礼貌。

0 阅读:8

字母榜

简介:让未来不止于大。关注商业巨头的进化,生态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