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为何对社区不上心?

字母榜 2025-04-27 16:33:53

“全能AI助手”,在苹果应用商店中,豆包这样介绍自己。

打开豆包,也的确能看到一个“六边形AI战士”,深度思考、AI生图、拍照答疑、视频生成、语音通话……几乎现在用户常用的AI功能,都被集成在了这个应用当中。

然而,有一个东西是豆包没有的,那就是“社区”。在豆包应用中,可以看到“创作”页面,用户可以分享创作案例,但是其他用户仅能一键“做同款”,无法互动。

在当下,AI产品做社区似乎在渐渐成为共识。近期,先后有Kimi测试产品内社区功能,以及OpenAI被传正在测试社交网络,疑似要和马斯克的X展开竞争。其他的AI产品如可灵、即梦、文小言等,也早就将社区融入其中,这些社区要么看起来神似小红书,要么神似抖音(竖屏滑动),转评赞功能俱全。

AI产品盯上社区,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获客成本升高,而目前用户在不同AI产品间迁移成本很低(包括情感成本),用户黏性又不高。加入社区,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

豆包也面临同样的难题。

据量子位智库数据,今年2月AI智能助手下载总量超8200万,其中豆包、Kimi、DeepSeek、腾讯元宝占比超过90%。然而,从三日留存率来看,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超过27%。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超过10分钟的只有百度文小言和天工,其他产品均在5分钟以下。

作为字节在AI领域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对手纷纷做社区,豆包为什么不着急?

A

豆包没有AI社区,不代表字节没有。

最有代表性的是即梦。去年12月,“智能涌现”就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字节提高了即梦的产品优先级,尝试用新的路径打造“AI时代的抖音”。

即梦的定位正是AI创作工具和社区。“社区”一开始就植入了这款产品的基因里,这并不令人意外。带队的张楠曾创办图片社区“图吧”,“图吧”被字节收购后,张楠进入字节,从0到1推出抖音。即梦相当于她的第三次创业。

如今打开即梦,不论是PC网页,还是手机APP,首先进入的都是发现页,且有数字人、写真、海报、萌宠等多个分区。页面排布类似小红书,有若干内容卡片,显示图片/视频预览、标题以及发布内容的账号名。点击进入帖子,用户可以做同款,也可以直接点赞和评论。

同样内置完整社区的还有字节旗下AI角色扮演产品猫箱。在社区中,用户可以发布自己制作的虚拟剧情,其他人可直接使用和点赞、评论,还可以进入用户主页、关注该用户。

产品众多,各显神通。“下饺子”一般并行推出若干产品,这是字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起家”时的经典战术,也因此,其有“APP工厂”的名号。在AI时代,字节延续了这一战术,快速推出了20余款应用。

而在这种战术背后,是字节内部的赛马机制。

去年十月时,“硅星人”就曾援引内部人士报道,字节内部形成了多轮赛马制。

除了“排头兵”Flow部门,还有其他业务部门如剪映、大力教育、今日头条、火山引擎、巨量引擎等多个业务部门和团队或多或少在AI领域进行探索。其产品要在市场上经受检验,在内部争取资源与人才。“Tech星球”曾报道,Flow部门开放“活水”岗位,吸纳其他业务部门的人员转岗。

在字节全产业链AI布局的框架下,豆包俨然成了字节AI生态的超级连接器,其战略优先级已经明确指向国民级AI助手这一核心定位。

所以,豆包适配的是效率工具场景。例如短视频脚本生成效率提升、企业级智能客服成本降低。这种强工具向的架构,与社区产品所需的用户关系链沉淀、UGC内容分发逻辑不能自然咬合。抖音的推荐算法依赖用户行为数据的长期追踪,而豆包的场景化解决方案更侧重即时任务响应。

B

社区很火,但现阶段还处于产品开发的相对早期阶段。

和豆包形态相近的AI产品中,那些加入社区功能功能的APP中,创作者可以在社区分享作品,其他用户可以转评赞。但是,在该页面略加滚动,就可以看到疑似擦边的内容,prompt(提示词)写得不堪入眼。

在另一个AI产品中,很多创作者的分享下,评论区都有人给自己的社群“打广告”。尤其是在总体互动率并不高的情况下,这样的评论尤其突兀。

从现有的AI产品来看,内置社区往往还比较稚嫩,互动量低,内容质量不稳定。

这也暴露出了AI产品与内容社区相融的困难之处。一方面,AI产品要比拼底层模型能力和产品的能力表现,另一方面,社区偏重运营逻辑,需要一系列的UGC内容审核、活动策划动作,对人力、资源和运营能力都有要求。新一代的AI产品,并不能“降维打击”传统的社区产品。

从外界来看,AI产品做社区/社交似乎已经是一个共识,但现阶段豆包和用户之间并没有形成类似的共识。豆包对用户来说仍然是事件驱动型应用,有需求、打开豆包、解决问题、离开豆包。

AI产品做社区的逻辑不难理解,大家的用户黏性都远低于传统互联网产品,投流、获客、流失、再投流,如此循环。如何沉淀用户,增加用户忠诚度,跳出循环是AI产品竞争的下一个关键。社区是一贴很容易被想起的膏药。

但AI产品究竟要怎么做社区,如何深度融合工具使用、创作与社区分享等场景,还没有人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大多数AI产品的社区仍然是对传统社交平台的一种复刻,且是减配版复刻。在工具型应用内,这样的社区很难突破用户即用即走的心智。

换言之,社区可能是个好东西,但怎么用仍然在探索中。

豆包走了另一条路,利用字节已有社区吸引更多用户。

如今在抖音内,用户可以直接和豆包对话,这一策略与腾讯不谋而合,其也让元宝作为可添加的好友进入微信。而豆包此举乍看之下是对社交的探索,实际使用后不难发现,在很多功能的请求中,豆包都会引导用户前往APP中体验。

现阶段社交/社区之于豆包,是在第三方平台烧钱投流之后,于内部流量池继续获客的一种手段,而非增加用户黏性的帮手。

C

从字节以往产品发展经历来看,豆包现在没有完整的社区,以后未必不会有。

而且,也不一定是豆包自己去做。

字节的赛马机制下,最终目标是筛选出赢家,赛马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2021年11月,梁汝波刚刚正式接棒字节CEO,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大融合”。字节重塑组织架构,新设立的抖音事业群,将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搜索、百科等业务“吞并”。抖音由此正式成为了字节最大的基建。

字节起家于今日头条,公司成立4年之后才推出抖音,同时推出的还有火山小视频。其后,字节还推出了专注中长视频的西瓜视频,和B站一决高下。在一番激烈的市场验证之下,抖音成为了最大的胜出者,并最终成为了那个当之无愧的业务核心。

那是视频APP的激战,如今字节高举高打地加入了AI赛道的激战,同样的赛马机制,未知的结局。

如果将字节目前的AI产品摆在一起:豆包APP、即梦、猫箱、星绘、河马爱学、PicPic、扣子……谁最有希望成为最终吞下其他AI的大象?豆包APP显然有很大的希望。

就在4月23日,“晚点LatePost”曾报道字节AI产品的最新调整。调整发生在AI产品Flow下,其中猫箱的负责人梁琛奇离开字节,猫箱由星绘产品负责人西原(化名)接管,而星绘团队又计划并入豆包。

也就是说,猫箱和星绘,原本都和豆包一样是Flow这个AI核心部门下的产品,但如今在组织架构上,星绘已经被豆包吞下了。

顶着全能型AI应用使命的豆包,未尝没有可能在未来通过吸收字节其他AI产品的创作者生态,实现工具+社区的闭环。

不过,赛马仍在继续,豆包并非一定胜出。即梦并不在Flow部门之下,而是由独立的剪映团队操刀。张楠带队之下,即梦的表现瞩目,仅在APP端日活已经超过了百万。

在去年“智能涌现”关于字节提高即梦优先级的报道中就曾提到,知情人士透露,字节管理层判断AI对话类产品可能只是AI产品的“中间态”,长期更理想的产品形式,大概率需要更视觉化的用户体验、更低的用户使用门槛。

彼时豆包的用户活跃度并不高,每天用户发送消息的轮次仅为5到6次,单次2分钟左右,用户人均使用时长仅为10分钟左右。而字节内部有管理层提出,这可能并不是豆包的问题,而是类似ChatGPT这种基于文本的对话类产品,大概率就不是最理想的产品形态。

如果豆包仍然无法打破这种局面,而这种观点在字节内部成为一种共识,那豆包也有可能会在赛马中“输给”即梦。

是豆包成象,还是被象吞去,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抖音最初也不过是一个功能简单的短视频平台,却最终成为融合视频、电商等的大船。

短期看,专注工具化更符合豆包的现实需求,社区并非现阶段的必需品;长期看,豆包也需要找到出路,突破用户黏性难题。随着猫箱、即梦等产品的命运浮沉,这场AI时代的“内部赛马”终将给出答案。

参考资料:

1、雪豹财经社:《今日头条10岁了,它会成为下一个QQ么?》

2、36氪:《字节内部判断 AI 对话类产品天花板可能不高,提升剪映即梦优先级》

3、Tech星球:《揭秘字节AI版图:调集多位高管参战,数款重磅产品内测》

4、硅星人Pro:《字节AI为何凶猛:重启App工厂,争抢“豆包”,连模型也要赛马》

5、晚点LatePost:《晚点独家丨字节 AI 产品调整:猫箱负责人离职,星绘并入豆包》

0 阅读:4

字母榜

简介:让未来不止于大。关注商业巨头的进化,生态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