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间谍泄密?中国刚研制出不到一个月,美国就也研制成功了

屏风浊影有人生 2025-03-25 04:41:24

2025年2月,我国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采用标准航空煤油驱动的斜爆震发动机,可以预见的是,这项技术突破将书写我国航天发展的未来格局。

彼时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看起来还八字没一撇,如今刚过一个月,美国惠普公司突然于3月18日宣布,已经完成了该技术的相关测试,如此“巧合”的时间节点难免引人猜测,难不成是美国人突然“开窍”了?还是说咱们的秘密被泄露了?

斜爆震发动机

从航空航天技术诞生开始,追求高利用率、高推力的发动机就成了科研人员永恒的使命,对于军用机来说,发动机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它的作战上限;而对于航天来说,发动机决定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深度与广度。

拿战斗机来说,作战半径也好,武器挂载量也罢、以及所用材质等核心指标均会受到一个因素影响,最大起飞重量,另外还有气动外形、整体布局等因素都是要考虑发动机性能综合研判的。

目前人类所掌握的两种燃烧波分别为传统的爆燃波以及斜爆震发动机所使用的爆震波。前者受制于燃烧条件以及火焰传播速度影响,即便在完美理想环境下的速度上限也没法和后者相比。

简单说,爆震波是一种更加高速、高效的推进形式,由于其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使它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传统发动机的速度上限,预计可以将飞行器的最大飞行速度提高到了16马赫。

作为新时代发动机中的佼佼者,斜爆震发动机已经成为了各国在航空领域的竞争焦点,为了达成这项成就,全球科学家走过了百年,如今率先被中国科研团队实现了,这一次又是中国走到了世界前列。

可以预见的是,得益于这项技术的突破,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将会得到新的突破,未来中国即将拥有速度更快、打击范围更大、更加难以拦截的各式“升级版”武器、飞行器。

中方艰难突破

虽然我们前文说了很多斜爆震发动机的优点以及它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作为一项早早就被提出来的理论,全球科学家努力了百年才得以实现就能感受出这其中的不容易。

根据目前已公开的资料显示,斜爆震发动机研究面临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燃料利用与稳定性;超高温带带来的热管理难题;燃料喷射相位控制等诸多难题。

以热管理问题举例,因为特殊的工作原理,导致斜爆震发动机燃烧室局部温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发动机,如果还采用之前的材料和技术,那么这款发动机的寿命撑死只有10小时左右。如今发动机问世,说明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初步完成了“火炬计划”,也就是将碳化铪-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到发动机上的技术理论。

事实上,这只不过是斜爆震发动机问世前攻克的诸多难题之一,还有诸如发动机工作条件限制、难以突破的稳定性上限等等。

不过这一切疑虑都随着中国斜爆震发动机的问世得以解决,我们无从得知咱们的科学家究竟是怎么克服这些困扰全球航天科学家半年的问题,但结论就是我们做到了。如今,中国科学家吸引了全球目光,再一次突破了西方对高超音速的技术垄断。

美方紧赶慢赶

可以说,中国斜爆震发动机的成功问世带给美国人的震撼不亚于六代机首飞,如今,面对中国的不断突破甚至领先,美国国防部呈给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正在多个领域全面超越并领先美国。

现如今,中美在关键科技领域的对抗呈现了一种“中攻美守”的局面,此前美国曾计划多花费69亿美元的“舆论费”炒作“中国威胁”,从美国人的种种反应来看,是既怕中国领先但是却又毫无办法。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就在中国震爆发动机问世后仅一个月,美国惠普公司在3月18日紧跟着宣布完成了旋转爆震发动机相关的技术测试,美国方面的表态再次将此事件推上了风口浪尖。

需要承认的一点是,美国人在该领域起步确实要比中国早很多,但根据美国人喜欢先建“PPT”的习惯,无法保证这些年美国究竟在该领域投入了多少。而且根于以往的经验来看,如果美国真的掌握了该技术的领先地位,不会如此默默无闻。

对此不少网友猜测是不是中国的技术遭到了泄密,目前来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美国在其他科研领域都是一副江河日下的模样,怎么就在该领域突然“开窍”而且是紧跟着中国之后,因此令人新生怀疑也是情理之中。

对此不知各位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源:

《普惠公司成功完成旋转爆震发动机试验》——新浪财经

《港媒:中国研制出全球首台以航空煤油驱动的斜爆轰发动机》——观察者网

0 阅读:0

屏风浊影有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