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卖房的人,着实不容易。身边有位朋友,2019年前拿出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30万,全款买了一套90平米的次新房。当时想着靠手里的生意,两年就能把债还清,开启幸福生活。
然而疫情突如其来,生意崩盘,大股东跑路,他也没钱盘下店铺,厂子只能关门。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生活成本与日俱增。撑了半年,实在扛不住,决定卖房。房子刚装修好,他满心期待能赚一笔,可挂到市场才发现,房价从当初的一万一跌到了八千出头,连首付都亏了一半。最后,他狠下心亏几十万卖掉了房子。
后来他感慨地说:“卖得早,虽然亏了,但总比眼睁睁看着它继续跌强。”这种“低价卖房求生”的现象,如今已不是个例,而是全国性的趋势。
数据显示,广州二手房挂牌超13万套,南京15万,西安11万,上海也超8万。市场冷清,一年比一年淡,成交持续下滑,挂牌量却在“爆仓”。面对这样的市场,人们不禁要问: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
万科创始人王石早在2018年就提出“活下去”的观点,彼时他已预判到行业风险临近,明确指出高杠杆、高周转的房地产模式必须转型。如今再看,那些没听进去的大房企,大多数都“爆雷”了,而万科却挺了过来。王石的核心观点是:高房价不可能一路高歌,房地产的调整是必然趋势。这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有着重要的启示。
如果你是刚需,现在是买房窗口期。从政策层面来看,限购松绑、房贷利率下降、公积金上调、首付比例降低,从买房门槛到持有成本,都处在近几年的最低点。如果你原本就有买房打算,是刚需,那么现在买房,不但成本比过去低,风险也更可控。
你不是为了炒房,而是为了居住,那么就不用等房价“涨回来”这件事。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现在是一个相对较好的入场时机。政策支持,房价相对稳定,选择也较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房源,满足自己的居住需求。
然而,如果你是卖房人,就不能一概而论。你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你急不急用钱?要是你生活真的吃紧、负债高企,那就不要犹豫,该出手就出手。保住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面临资金压力。比如,生意失败、突发疾病、家庭变故等。在这种情况下,卖房成为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虽然可能会亏损,但能够及时解决资金问题,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
第二,你的房子在哪儿?核心城市的核心区,比如北京二环、上海内环这类地段,抗跌性极强。这些地段的房子,不仅跌得少,而且一旦城市更新或改造,反弹空间也大。这类房子,真不急着卖。核心地段的房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教育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就业机会多。这些因素使得核心地段的房子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和价值。即使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核心地段的房子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价格。
第三,你对未来有没有信心?现在整个市场的预期仍处在“混乱期”,越是这种时候,情绪越容易放大。如果你对未来看空、持币观望,那你卖了也安心;但如果你认为城市的长期价值还在,那你不妨再等等。房地产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形势、政策调控、人口流动等。不同的人对未来的市场走势有不同的判断。如果你对城市的发展充满信心,相信城市的长期价值,那么可以考虑继续持有房产。因为从长期来看,城市的发展会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和上涨。
卖房该不该,现在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事。你要看到现实,也要有判断。现实是,房子不是保值利器了,持有成本高,租售比低。楼市正在经历长期修复,流动性明显下降。二手房挂牌量暴涨,买方主导市场,价格自然走低。但你也要看到,城市之间差距在拉大,核心城市的价值依旧坚挺。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带来的机会,不容忽视。对刚需来说,政策在持续释放利好信号。
对于有多套房产的家庭来说,现在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的时机。可以考虑对房产进行优化,保留核心地段的优质房产,出售一些非核心地段、价值不高的房产。这样既可以降低持有成本,又可以提高资产的质量和流动性。
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和收益。房地产投资不再是过去那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在投资前,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当地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政策走向、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同时,要考虑自己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盲目投资。
最后一句话总结,现在卖房,是精明,还是糊涂?关键不在市场,而在你自己。你有多急?房子在哪?未来你怎么判断?这些,比房价本身,更重要。房地产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每个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在做出卖房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形势,做出理性的选择。你怎么看?现在你会选择卖掉手里的房子吗?欢迎评论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