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对孩子来说,是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他们要从小学生,正式跨入中学生的旅程。
在很多父母看来,12岁就已经是“大孩子”了。接下来的主线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都可以往后排。
因此,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些事,大多父母都会安排在小学阶段。毕竟,小学的课业不是很繁重,周末和假期的空闲时间比较多。
还别说,父母的这个意识是对的,值得鼓励。
只不过,在选择兴趣班这件事上,很多父母都做错了。
作为过来人,用自己的亲身经验作为切入点,认真地告诉大家:
这两种兴趣班,在12岁之前真的没必要给娃报,浪费钱不说,还耽误孩子。
说到这里,很多正在给孩子挑选兴趣班,或者已经给娃报兴趣班的父母,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是哪两个兴趣班。
毕竟,没有父母愿意耽误孩子,而且还是花钱耽误孩子。
两个误人子弟的兴趣班,父母要长点心
第一个:口才班
现在很多口才班都打着“培养演说家”和“打造小主持人”的旗号,以此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作为成年人的父母,都知道语言的重要,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跟其他人沟通,都需要流利的口才作为基础。
这也是很多父母花重金给孩子选择口才班的最大原因,只是为了他们有更多地勇气站在人前表现自己。
可实际上,很多口才班的教学内容都浮于表面,典型地“华而不实”。
课堂上,孩子们机械性地背诵老师布置的绕口令,或者模仿主持人的腔调,整个学习过程过于夸张,只在意表面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忽略了语言逻辑与内容深度的培养。
这种模式化的训练,不仅难以真正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而且还可能导致他们形成表演型人格,在日常表达中变得娇柔做作。
最重要的是,很多口才班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有些老师缺乏专业的语言学或教育学背景,仅凭自己所谓的“舞台经验”而授课。
如此一来,就面临一个严重的后果:这些老师无法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指导,更无法系统地传授语言表达的核心技巧。
到最后,孩子可能会错过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期,陷入“能说会道,却言之无物”的困境。
第二个:书法班
关于书法班,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觉得形容得特别贴切:
那些还在坚持上书法班的孩子,他们就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写字机器”。
老话说:字如其人,能写得一手好字的孩子,他们身上都有很多让人羡慕的优点,值得学习。
不可否认,作为学生字迹工整很重要。尤其是碰上大型考试的时候,漂亮、工整的自己能为孩子加分不少。
这也是为何,很多父母斥巨资,甚至愿意陪着孩子一起上书法班的原因。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在书法班老师的培养下,也能写得一手好字。
可书法班的乱象,比父母想象中还要多,让人悔不当初。
很多机构将书法学习简化为机械的壁画临摹,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法,要求孩子反复书写同一字体,追求“速成”的效果。
本来学校的课业就重,每天都有写不完的作业,还得要被迫承受书法班老师的“压榨”,日复一日去重复临摹。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剥夺了孩子对书法艺术的兴趣,而且还可能让它们形成错误的书写习惯,弄巧成拙。
最可怕的是,一些书法班以“考级”和“参赛”的噱头,不断诱导父母消费。
原本,学习书法的初衷只是为了改变孩子的字迹,让他爱上写字。到头来却被无良机构诱导,把书法学习变成功利性目标。
给娃选兴趣班的路上,父母该如何“避雷”?
兴趣班有没有报的必要呢?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确实很喜欢,那还是很有报的必要。
但前提是,面对鱼龙混杂的兴趣班市场,父母需要时刻都保持清醒的认知,切勿“病急乱投医”,陷入不良兴趣班的各种陷阱中。
在选择口才班和书法班的时候,父母要牢记三个原则:
一是:考察兴趣班师资力量是否专业;
二是:兴趣班或机构的教学理念是否科学;
三是:无论什么原因,都请避免盲目跟风。
写在最后:所有的兴趣,说白了都是建立在孩子的喜好之上。父母要做的,就是多花时间培养和引导孩子,用亲子陪伴和爱意去滋养孩子的生活,而不是把希望丢给兴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