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一些男人,无论妻子做什么,他都有抱怨的地方,虽然妻子在婚姻中付出了很多,但丈夫却不感恩,甚至还看不到她的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其实一段婚姻是否幸福,跟你的说话方式及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诚然,在亲密关系中,付出多的那一方,总是会有委屈,也总忍不住想抱怨。但太多的抱怨和牢骚,并不会换来他们的感激,反而会抹杀掉你所有的付出。
只要我们细心点就会发现,很多婚姻都存在同样的现状:很多任劳任怨的女人,嘴巴都比较碎,喜欢各种唠叨和抱怨。这类女人明明在家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却因为喜欢各种抱怨和唠叨,得不到家庭成员的认可和感激。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加攻击性行为。
这类女人对丈夫、对孩子的照顾和对家庭的付出,都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可遗憾的是,她们表达爱的方式错了。而丈夫不感恩的本质就是因为妻子是牺牲型的人,太想要得到回报了,而伴侣觉得妻子总是用付出绑架自己,觉得很压抑,最终就会漠视她。
很多牺牲型的人,是很难经营好家庭的。
当在家庭里,有一个人是牺牲者时,伴侣也会觉得愧疚又无力。他起初会觉得亏欠你,你提出任何要求他都要服从你。当他总服从时,就会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活得很累很压抑,逐渐就不想迁就你了。于是你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就会有怨气,而伴侣会觉得愤怒,因为总被你情感绑架,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忽视你,想要远离你。
婚姻并不是你付出地越多,就能得到越多的爱。
在婚姻中,当一个人努力付出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回馈,就会开始变得不满、愤怒,以及心生怨恨,从而做出言语的攻击和不断地抱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由关系动力来决定的:如果你不能如我所愿,我就想把关系破坏掉。
从婚姻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明显来自于家庭成员之间不平衡的付出,这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表现。因为婚姻里,所有的付出和爱,都需要被看见,都需要被呵护被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人一直为家庭付出,为丈夫付出,却得不到丈夫感动的原因。因为在这种关系模式中,牺牲者会不满,和牺牲者相处的人会觉得愤怒。两个人持续在这样的关系中消耗,最终因爱生恨。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就算是再恩爱的夫妻,也有很多想法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说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能严格对待自己是好事,但对待别人,要适当宽松一些、求同存异,对方会更舒服,双方相处不累,关系就会更融洽,相处的更久一些。学会接纳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接纳对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是很多婚内人士要学习的课题。
毕竟两个人相处,应该是平等的。或许你付出了很多,但如果你执意要用付出来换取对方的回报、换取别人的迁就,一直制造愧疚感,另一方就会想要逃离你。
因为没有人想要在愧疚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包容、理解、彼此迁就、相互付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