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突发的z~会议内容,周末持续发酵。
写两个重点,可能会成为51节之前的潜伏机会。
第一个是,科技的重视程度改变。
官方通稿原文写的是:
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
而之前的说法中,消费是排在科技前面的。
虽然只是文稿的前后差别,但很明显,科技的重要性提升了。
另外周末的学习通稿中,又提及了加强人工智能发展。
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细品之下,就能发现,政策在扩内需和提振科技方面的重点,悄然发生改变。
我判断这次把科技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显然是对中美形势的重新评估。
当然扩内需也是要做的,但更需要各级政府机关领悟的,还是要在科技上去着力,上下一心,把这个重点发展事项逐一落地。
AI板块不一定能马上就反馈,毕竟季度报在即,还是担忧差生最后交卷,但只要能领会政策意图,A股毕竟政策市,哪怕节后发力,也是可行的。
求稳的角度考虑,可以选择已经披露业绩报的AI板块做一些潜伏。
至少不必担心业绩兑现,又可以有一定的先手。
第二个,消费新分支。
本周直播我已经多次吐槽,内需消费已经炒无可炒,能轮动的都论过了。
没想到确实还有的炒,政策还是给指引了。
一个是明确了离境退税下限下调到200,现金退税上限提升到2万。
这不明摆着,让老外来代购吗。哈哈哈。
再打一套组合拳,同意在海南全岛和秦皇岛等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看,连老外代购点都铺设好了。
所以中美关税哪怕短期内谈不拢,但中国商品的离境退税后门,是已经开好了,至于老外来不来,那是要靠利益驱动的,吸引力如果依然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政策加码,对不。
扩内需的路径我想了很多,没想到是通过老外代购来扩。
只能说,政策制定者里面有高人。
简单总结:
先排除了1季度报业绩踩雷风险,选择已公告业绩公司。
其次在科技方向重视AI的先手,离境退税当作题材(包括炒地图等玩法)
周五潜伏地产博弈政策的量化资金,在周五就已经被提前背刺,这部分量化资金释放出来,也会在下周短暂3天内平铺相关的政策方向。
节前机会还有,但一定要先考虑前提别踩雷(回避未交卷差生)。
再寻找抱团方向,分散配置!
如果不想追政策热点,可以考虑前文提及的多个ETF,无论是港股恒生类的,还是自由现金等防守类的,都可以作为过渡期的持仓,等季度报全部落地,zzj会议落地,再寻找进攻机会,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