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发出威胁,若中国不率先让步,就实施禁运,中方回应

梦清州 2025-04-30 14:28:39

文| 梦清州

编辑 | 梦清州

前言

30号就是特朗普执政百天的日子,而在这个重要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特朗普却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他成为了目前百日民调支持率最低的总统。

而之所以会得到这个结果,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来回变化的关税政策。

虽说现在美国多次释放出和我国谈判的信号,但显然十分不可信。

这不美财长接受采访时就“甩锅”给我国,还威胁到不主动谈判,就采取新的措施。

那美财长是如何“威胁”我国的?我国又是如何回应的?

美国关税反噬自身

2025年4月,美国宣布了一项针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关税调整政策,核心内容是要求其他国家在与美国的贸易中“保持同等税率”。

按照这一政策,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统一加收至少10%的关税,而对我国等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税率更是层层加码。

比如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医疗器械等商品,综合税率从年初的10%逐步涨到了145%,部分医疗用品甚至达到245%。

美方称这是为了“公平贸易”,但这种单方面提高关税的做法,很快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

面对美方动作,中方随即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针对美国具有优势的能源领域,我国提高了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商品的进口关税。

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的煤炭约占美国出口总量的12.8%,这部分市场在加税后可能转向澳大利亚、印尼等供应国。

我国还对大排量汽车、农产品等加征关税,比如暂停了部分美国家禽企业的出口资格。

这些措施既瞄准了美国出口的“拳头产品”,也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渠道提起诉讼,强调维护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性。

从实际影响来看,双方的关税调整对普通消费者和企业都带来了连锁反应。

美国汽车行业数据显示,由于进口零部件成本上升,一辆新车价格可能比之前贵了近5800美元。

而美国农民也面临压力,原本出口到我国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需要寻找新买家。

中方的反制让美国部分行业感受到压力。

美国想通过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却推高了自家百姓的生活成本。

现在新的关税政策实施了将近一个月,美国内部对特朗普怨声载道,或许也是这个原因,特朗普才表现出了谈判的意思。

多次被“打假”

特朗普自从宣布对我国商品加征关税后,曾多次通过社交媒体或公开讲话宣称“我国正在寻求谈判”,试图塑造美国主导谈判进程的舆论形象。

他在4月表示中美接触频繁,并预测“未来三到四周内完成谈判”。

然而中方始终强调,美方单方面加征关税的行为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取消所有不合理的对华关税措施,而不是通过施压手段迫使我国让步。

我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美方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虚构谈判进展的做法缺乏诚意,本质上是试图转移国内矛盾并营造对华强硬姿态以争取政治支持。

而特朗普政府急于释放谈判信号,与其面临的国内经济压力密切相关。

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金融市场因国债收益率飙升、制造业岗位流失等问题陷入动荡。

加之关税政策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增加上千美元,进一步加剧了民众不满。

与此同时美国农产品出口受挫、高科技企业供应链受阻等问题也迫使美方寻求缓和贸易摩擦的途径。

而特朗普反复提及的“谈判”缺乏实际进展,反而暴露了美国单边主义政策的孤立性。

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虽在表面上配合美国对华政策,但实际通过增加对华投资、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等方式表达对美方做法的不认同。

和特朗普能一样美国的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多次表态正在和我国谈判。

但很显然他和特朗普一样没什么诚意,最近又在公开场合将关税问题“甩锅”给我国。

甩锅中方

近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中美关税问题。

他一边声称希望与我国展开谈判,一边又多次将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责任推给我国。

强调中方需“率先行动”,理由是“中国对美出口规模远大于美国对华出口”,并称当前高达120%至145%的关税“难以持续”。

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对多国进口商品加征“对等关税”,基准税率为10%,部分国家则面临更高税率。

而我国被排除在90天的宽限期外,导致双方关税水平进一步升级至125%甚至更高。

贝森特在解释这一政策时,将焦点引向“贸易逆差”,认为中方因出口规模更大而应主动让步,甚至暗示中方若坚持强硬立场将失去“优先谈判权”。

甚至还威胁我国如果没有先让步,低头和美国缓和,如果不低头美国还会采取别的措施,甚至还会和“实施禁运”。

然而这种逻辑并未得到中方认同。

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强调,贸易战由美方挑起,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美方停止单边施压,并在平等基础上展开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美方一面释放谈判意愿,一面又缺乏实际动作。

贝森特提到美国正与15至18个“重要贸易伙伴”推进谈判,并称可能与印度率先达成协议,但对于中美谈判的具体进展却含糊其辞。

与此同时特朗普曾声称与我国“通过电话讨论关税问题”,但这一说法被中国驻美使馆直接否认,明确指出双方未就关税议题进行正式磋商。

这种“口头造势”与实际情况的脱节,反映出的是美方试图通过舆论压力影响谈判进程的策略。

加征关税已直接推高通胀水平。

这些现实问题迫使美方不得不释放缓和信号。

美方近期在关税问题上的表态,本质上是将国内政策矛盾向外转移的尝试。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于平等对话而非单方面施压。

未来局势如何发展,仍取决于美方能否真正摒弃“极限施压”思维,回到务实协商的轨道上来。

环球网2025-04-29——美财长贝森特声称应该由中国来缓和关税战,外交部回应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年4月29日——美财长:缓和贸易紧张局势取决于中国

联合早报——美国财长:北京应率先缓和贸易紧张局势

联合早报中文网2025-04-2——特朗普成为70年来百日民调最低美国总统

观察者网2025-04-28——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来拆特朗普台

观察者网2025-04-23——白宫、财长“降温”,特朗普也降调了:不会对中方强硬

金融界2025-04-23——美财长贝森特: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或将缓解 谈判可能即将开始

0 阅读:0

梦清州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