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写的14个大字,你若能在5秒内认出来,一定是书法领域的行家

书法艺坛 2025-04-23 15:02:33

就在上周,书友老陈从甘肃带来信儿,讲他在一场书法雅集里,被一幅作品迷得不行。那幅字用金粉写在墨绿的宣纸上,悬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我凑近手机屏幕细看,十四个字写得飘逸灵动,像是被风吹散的柳絮又重新聚拢。

字迹的颜色很特别,像是用金粉调了水,有些地方浓得发亮,有些地方又淡得近乎透明。开头的“今”字写得很大,第一笔竖挑很直,像是把观者的视线直接引入画面。中间的“梧桐”二字笔画交叉处有明显的停顿,像是写字的人突然加重了笔力。“影” 字作为结尾,其最后一笔收得极为轻柔,似夜风轻撩的帘幔。

老陈在消息里说,他站在那幅字前足足有半小时,周围的人来来去去,他却挪不动脚步。有人猜是唐诗,有人说是宋词,但没人能认全。我试着用放大镜看照片,发现“夜”字的撇捺处有两道明显的折痕,像是写的时候纸被风吹动过。

“故人”两个字写得很规整,像是在提醒人珍惜旧情;而“来不来”三个字写得放纵不羁,墨色也更深,像是突然换了支饱蘸金粉的笔。“影”字的最后一笔很长,像是要把整幅字都串起来。

这书法在落笔之际的呈现形式,彰显出独树一帜的格调。“今”字的起笔很直,像是直接切入纸面;“夜”字的起笔却圆润如铜钱,没有尖角。“梧”字的草字头被简化成三道斜线,下面的部分笔画紧凑。这种起笔和结构的处理,让整幅字看起来既有力又流畅。

最特别的是,这幅字没有明显的“字眼”,也就是没有哪个字特别突出。一般而言,书法作品中往往有个别字极为夺目,然而此幅书法作品里,每个字的视觉呈现程度却相差无几 。“故人” 呈现出规整有序之态,而 “梧桐影” 部分则洋溢着灵动活泼之感,可惜通篇之中,并无一字能夺人眼球、格外凸显 。从整体上看,这幅字尽显和谐之态。

后来我查到,这句话出自宋代郭应祥的《鹧鸪天·建康上元》。此句诗展现出一幅诗人在元宵夜盼故交的图景,既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又夹杂着等待过程中的烦躁与落寞心绪 。金粉在墨绿纸上流动,像是月光洒在深色的庭院里。

现在这幅字还挂在老陈的书房。金粉在灯光下流动,“故人”二字写得规整,“梧桐影”三字灵动如月光下的树影。要是您能解读出更多书法里的精妙之处,又或是对这幅作品有着独到见解,非常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您的高见 。既然这件书法作品已入您慧眼,不知您能否与我分享一二,您认为它的精妙之处体现在哪里?有没有认出更多的字?咱们都来分享分享想法,说不定齐心协力就能把这幅字里潜藏的所有谜题都解开 。

1 阅读:1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