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当初买房的时候满怀期待,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以后的生活终于稳定了。
可真的买房之后,发现还贷的生活真心累,完全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问题是房子交付以后,质量和配套和当初开发商承诺的完全不一样。
而且随着房价下跌,当初掏空钱包买的房子,还没住就已经缩水几十万。
一、新房打折成常态,二手房彻底沦为"白菜价"
十年前售楼部抢房像抢白菜,如今二手房挂半年无人问津,谁也没想到会转变的这么快,这不是市场疯了,而是供需天平彻底翻转了。
2022年城镇居民户均已有1.03套房,相当于每个家庭都有房住。开发商还在拼命盖楼,但买房的人却少了,00后比90后少4700万人,2022年人口首次负增长。
到了2025年,住建部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政策上彻底放开,首套房首付比例降到1.5成,房贷利率低至3.1%。
现在已经是4月份,楼市小阳春平平淡淡,可开发商越来越焦虑了。所以接下来这种趋势会更明显:开发商为回笼资金,精装房送车位、送物业费将成为常规操作。
而急着变现的二手房业主,可能得接受比市场价低20%才能成交。一线城市核心区或许还能稳住,但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将彻底沦为"价格踩踏现场"。
二、房企集体改行,物业费比房价更值钱
当房子不再稀缺,卖房就像卖矿泉水,拼的不再是瓶子多华丽,而是水质好不好、配送快不快。
未来两个月,会有更多房企宣布转型,某头部开发商可能推出终身保修服务,承诺水管漏了2小时上门。
某地方房企或转型房屋管家,帮业主出租、维修、翻新旧房。这背后是残酷的现实,2023年房企土地储备同比减少37%,靠拿地建房赚钱的路子走不通了。
就像汽车4S店靠保养赚钱,未来房企40%利润可能来自物业费、租赁托管等售后服务。你在小区交的每笔物业费,可能都在养活转型中的开发商。
三、95后集体觉醒:租房结婚不丢人
丈母娘经济正在失效,最新调查显示,26%的95后接受租房结婚,这个比例两年翻了3倍。不是年轻人不想买房,而是算清了这笔账:在北京租套两居室的钱,只够还房贷利息;在杭州租十年房的成本,比买房少花200万。
更深层的是心态转变,00后看着父辈买房暴富的神话破灭,2017年买的燕郊房子,现在亏掉首付。
2021年抢的恒大期房,至今没拿到钥匙。他们开始相信,房子是水泥盒子,生活才是真金白银。
两个月后,这种觉醒会具象化,一线城市老破小成交量可能反超新房,年轻人开始比拼如何花10万改造出租屋。
当潮水退去时,抢着捡贝壳的人会溺水,学会造船的人才能远航。楼市这场百年变局,淘汰的不是房子,而是那些装睡的人。
其实每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应采用全国公开招投标制度,投标家数不少于多少家竞争,从0元每平往上加价,价低者得,全体业主监督招标,年底业主投票,满意度达不到70%的重新招标!引入竞争!
你们这些包括小便和附和的都是各种私心或者目的,要么不是笨就是蠢,不管买或卖,涨或者跌,有需求就去做,等到你儿子孙子都要结婚生孩子了你再去卖,钱给谁用,买了你给谁住,买了是遗产,卖了是资产,遗产一定是你子女的,资产有可能成别人的,纠结买或卖的人活该也只能穷一辈子!
没人口没经济没收入了,全国为什么还在天天卖地盖新房,房子越来越多,位置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你还担心什么,等着更低点的到来吧,100万贷款30年3.55利益要还70万,一辈子打工背负两套房去养一套房,还不能生病不能失业不能降薪,一个出现人房就全没了,高深的坑,只有房价低到怀疑人生,人生才能走进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