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野钓鲫鱼到底是深了好还是浅了好?
大家好,我是悠然。钓鱼新观察,看清鱼情找到办法。入秋之后野钓鲤鱼到底是深水好还是浅水好?今天结合水下摄像机,从多个方面对深浅水的鲤鱼数量、个体大小、进食规律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告诉大家秋季野钓鲤鱼应该如何选水深。
测试当天的温度是 20-30 度,下午 2 点分别在明水陡坡处两米的水深和 4 米半的水深,即水草边结构处(1.5 米)打下窝料。
1. 先来看一下 4 米半水深的鱼情,半小时后发现鲤鱼的身影总是警惕地在窝点边缘试探或者从窝点上方游过。在之后的 4 个小时内偶尔有鲤鱼吃上一口窝料也会快速离开,并没有出现快速抢食的情况。而且鲤鱼的个体不算大,目测从一斤至 3 斤左右。

2. 下面再来看一下两米浅水位置的鱼情,打下窝料 10 分钟就发现了鲤鱼的身影,个体不大也就在一斤左右,同样也是在窝点边缘游荡。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鲤鱼的个体大了一些,数量也多了一些,前期也是吃上一口马上离开,但是后期在窝料完全吃光之后鲤鱼却越来越多,个体也大了,目测基本在 2-5 斤。

3. 再来看一下浅水草边结构处的鱼情,水深为 1.5 米,左侧有高坎。打下窝料一小时后才发现鲤鱼的身影,但是个体比较大,目测应该在 5 斤以上,只是一闪而过。接下来两个小时内类似大个体的鲤鱼就这样有意无意地从窝点旁边游过,直至 3 小时后鲤鱼才试探性地在窝点边缘吃上一口又马上离开,随即不大会又回来再吃上一口。多次试探之后鲤鱼才进入窝点,连续吃上七八口,还是谨慎地离开直至窝料被吃光。浅水草边有结构的地方虽然鲤鱼的数量发窝慢,但是个体大,目测最小的个体也有 5 斤,大的应该将近 10 斤。但由于水浅鲤鱼个体又大,所以警惕性更高。经过这三次的对比发现鲤鱼发窝快,且数量最多的是浅水陡坡处的两米水深。个体最大的是 1.5 米的浅水草边,有结构的地方,4 米半的水深,鲤鱼个体不占优势,数量也不占优势。所以初秋野钓鲤鱼尽量不要选择水太深的地方。我认为浅水有水草或有结构的地方是首选,其次是浅水的陡坡处。
当然秋季是一个逐渐降温的季节,随着温度越来越低,浅水处的鲤鱼会慢慢去往深水,到时再做实时水下测试,为钓友们持续提供野钓鱼情。

我是悠然,不是在钓鱼就是在研究钓鱼,希望本视频对您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点赞与转发,下次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