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瑟·乌克GüntherUecker|“诗歌是用锤子完成的”酷爱用钉子创作的当代艺术大师

文化其实是个泉 2024-06-08 13:24:33

昆瑟·乌克

Günther Uecker

德国艺术家

国际著名当代艺术大师

1930年出生于德国温多夫

1949年考入柏林设计艺术大学

1961年加入“零派”并成为核心成员

独特的钉子艺术是他的鲜明风格

Selbstportrait

树脂 玻璃 金属 木材

187 x 60 x 60 cm

1967

Günther Uecker是一位德国艺术家,也是“零派”(Group Zero)的核心成员之一。1930年出生在温多夫(梅克伦堡)Wendorf (Mecklenburg),在前民主德国的韦斯特罗半岛(Wüstrow peninsula)长大。于1949年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并且逐步成为了画家和广告设计师。曾就读于柏林魏森湖艺术学院(the Kunsthochschule Berlin Weissensee)和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the Kunstakademie in Düsseldorf)。直到今天,他仍然在自己的家乡杜塞尔多夫地区生活和工作。

创作中的Günther Uecker

年轻时的经历给昆瑟的艺术风格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总是不由自主的多次回到他小时候熟悉的地方,即使这样做总是会激发他在二战中的创伤。

战争期间,老家的镇子成为德国空军的试验场。“我记得所有的油漆、飞机和其他材料的气味儿,与此同时,也记得地面,土壤和我们拥有的家畜的气味儿。这是一个奇妙的对比组合”Uecker说,他对那段时间的记忆印象深刻。1945年5月,就在德国投降前几天,载有5000人的监狱船被英国轰炸机击沉。“船上的尸体被冲到海岸上,然后被留在那里,在海滩上腐烂。他们大多是集中营的囚犯,”他说,“俄罗斯士兵来了,让我和另外两个男孩埋葬他们。他们在阳光下晒了几个月后就像木乃伊一样。”这一严峻的任务使这位年轻的德国人觉醒了。“我变得更加敏感,对那些失去生命的人有同情心,也正是因此,我决定,一定要坚强地活着,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些死去的人。”

当时,他尚且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不得不被兵卒驱使着去埋葬被扔在海滩上的腐烂尸体。残酷的战争引发了他的种种思索。这也促使他一生都追逐爱与自由。

Aggressive Reihung

钉子 石墨 画布 木材

60 x 60 x 6 cm

1970

Aschezeichnung (Ash drawing)

灰尘纸张

60.5 x 43 cm

1993

昆瑟作为一个坚强的家伙,总是选择在艺术创作过程敲打铁钉子,并把它变成引人注目的物体。与此同时,他的有力姿态总是伴随着敏感的想法。一些他敲打出来的钉子作品,就像一个被风轻轻移动的麦田。

Feld

钉子 油画画布 木材

90 x 90 x 13 cm

1987

“诗歌是用锤子完成的”

(Die Poesie wird mit dem Hammer gemacht)

他喜欢引用俄罗斯未来学家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Wladimir Majakowski)的这句话。他经常把钉子敲打与组合,形成像是潮湿谷仓里的小麦发芽以后所形成的表面,用它们破碎的头投射出复杂的阴影图案。

Brockhaus für Brockhaus

石头 钉子 胶合板 水泥

49×39×43.5cm

1992

Brockhaus für Brockhaus

石头 钉子 胶合板 水泥

49×39×43.5cm

1992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受东方哲学,比如道家思想的影响,他就开始把钉钉子的创作方法视作自身思考的一种仪式。这些以锤子、钉子、木材为代表的创作材料,对他而言既意味着艺术上的创造与思索,也代表了过去艰难战争环境中人们谋求自我保护的愿望和回忆。比方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家像当地的许多人一样,选择在窗户上钉满层层木板,以阻止苏联驻军的兵锋伤害平民百姓。

Long walk to freedom Hommage to Nelson Mandela

雕塑青铜

24 x 16.5 x 12 cm

2018

到1957年,他在画布上钉钉子,达到类似于“日晷”的光学效果,在短暂的模式中投射光线和阴影。很快,他将灯箱,旋转光盘,电视机和椅子融入他的钉子雕塑中。

Lichtkasten

钉子 油漆 灯管 马达

80 x 80 x 17 cm

1966

Positive-Negative

铅笔 钉子 木材 铝

20 x 20 x 4.5 cm

1974

六十年代初,昆瑟加入了反表现主义的“零派”运动(Group Zero0)。零派的志趣在于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不受传统艺术界限的限制,并且强调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Doppelspirale 'Both'

钉子 白色油漆 画布 木材

200 x 160 cm

2019

Nagel Düsseldorf Arcaden

金属

31 x 2 x 2 cm

2008

零派最初是由海因茨·马克(Heinz Mack)、奥托·皮内(Otto Piene)等艺术家发起,他们反对当时艺术界的商业化和物质主义,追求一种更纯净、更精神化的艺术表达。零派的艺术家们通过展览、出版物和公共活动推广他们的理念,并在1960年代获得了国际认可。

Kosmos 02

胶版印刷

68 x 48.5 cm

2003

Kosmos 12

胶版印刷

68 x 48.5 cm

2003

零派的成员们在艺术创作中使用了各种媒介和技术,包括装置艺术、光艺术和表演艺术,他们的作品通常具有互动性和变革性,旨在探索艺术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在社会中的作用。零派在1970年代解散,但其影响力持续至今,被认为是20世纪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运动。虽然零派经常被视为一个团体,但很明显,它是一群艺术家一起举办展览,而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事实上,他们从来都不是一个团体。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务实的艺术家协会,他们希望在他们的展览中引起全球的兴趣。展览通常是昆瑟组织的。马克和皮内是教师,从一大早开始,他们就在中学,或时装学校里,为各种教学工作和学校事务忙碌。这意味着他们只能在晚上为零派的项目工作。这就是为什么,零派中往往是由昆瑟负责监督运输和组装国外的展览。他的任务是让一切都动态地运行,毕竟其他两个人在其他地方的工作总是会受到教学工作方面的限制。

Interferenzen

钉子 纸张

75.5 x 57 cm

1993

在1966年该团体解散后,昆瑟的工作还额外地被纳入了概念和土地艺术的各个方面,他开始为歌剧设计舞台布景。他的公共作品包括《从黑暗到光明》(From Darkness to Light at the United Nations,日内瓦,1978年)和《国会大厦的反思和祈祷室》(Reichstag,柏林,2000年)。在昆瑟看来,祈祷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splitter für polen

胶合板 钉子 彩笔

74 x 59 x 9 cm

1982

Splitter

编织纸 平板印刷

30 x 42 cm

1991

“当我去阿索斯山时,我有一种感觉,世界上任何地方,无论信仰如何,人们都在祈祷,如果世界上没有人祈祷,那么我们就处于危险之中,”昆瑟警告世人,然后补充说“那么世界就迷失了”(Dann ist die welt verloren)。

Huldigung an Hafez Motiv9

70 x 100 cm

2015

Huldigung an Hafez Motiv26

70 x 100 cm

2015

2020年,他开始创作Lichtbogen系列,这是一幅以明亮的蓝白色弧线为主题的极简主义画作。通过Lichtbogen,昆瑟利用他所选择的媒介的清晰度,流动性和辉煌,以及规模,传达光和水的空灵品质。通过弧线的共鸣,在他的笔触的圆周运动中被唤起,这些自然的来源成为灵感。用昆瑟自己的话说,世间存在的所有一切喜悦都在绘画中进行着 (painting, in jubilation,all that is wondrous and all that exists,in this world.)。昆瑟的水彩画在整体上是极其让人感到相似甚至是重复的,每一个组成都会使用一遍又一遍,也许数百次,甚至上千次。它们体现了斗争和快乐的结合,而这恰恰也是冥想练习的本质。

Lichtbogen

水彩 油画

300 x 200 cm

2020

Lichtbogen

水彩 油画

300 x 200 cm

2020

Lichtbogen

水彩 油画

300 x 200 cm

2020

Lichtbogen

水彩 油画

300 x 200 cm

2020

Lichtbogen

水彩 油画

300 x 200 cm

2020

Spirale

凸版印刷版本

37/100,70 x 50 cm

1972

Untittled

铅笔 纸

32 × 45.7cm

1983

HOMMAGE À ACHIM VON ARNIM UND CLEMENS VON BRENTANO

针垫 钉子 塑料盒

14.5 x 10.3 x 4 cm

1969

Spirale

凸版印刷版本

37/100,70 x 50 cm

1972

Untittled

钉子 油画

47 × 47cm

1960

中德导师联手打造

如何用有限的材料

在创作中找到无限的可能?

德国现代艺术课程

即兴创作:有限材料的艺术练习

专项课题研究线上工作坊

特邀导师:乌尔里希·克里博(德)、张一非

线上课程启动时间:2024年6月22日

课程时长:5周(每次课程时长3小时)

授课形式:

1,周六、日晚腾讯会议面对面实时讲授与创作点评

2,周一到周五群内就有关问题交流及课题作品指导

3,当日课程回放(一年内无限次观看)

报名微信:kuyishu003

0 阅读:0

文化其实是个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