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别以为只有诗歌才需要意境审美,陶瓷雕塑也需要意境审美

娱鱼美人 2022-12-05 11:36:14

在艺术创作中,“意境”是创作者的思想表达,是情感与景物的汇通,是主观思想与客观外界的融合。就像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出来的意境那样,体现着艺术创者的情感思想、情与景、意与象的表现。

意境来源于现实中客观世界,但是又高于现实中的客观世界。意境是超出现实的想象空间或是虚实结合美妙而浪漫的艺术境界,所以意境还有诗情画意的独特属性。意境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能把欣赏者引入到艺术结界里还能给欣赏者留下无穷的回味。

就像中国山水中,那种虚虚晃晃、似是而非的感受,给欣赏者一种空灵朦胧的感觉,隐喻着艺术家不被世俗所困扰、直率的悠然自得。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追求,不光是在蕴含在诗词、书画等中国古典艺术中,在优秀的当代陶瓷雕塑中也有意境审美的身影。

一、意境审美的定义

一种说法里说,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描绘的现实景象与所创作者表现的思想情感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审美。作品表现出情景交融的特点,展现出作品“意”的同时又能展出作者的“境”,作者借助作品表现心境,托物言志寄情怀于作品。

另一种说法就是意境由“意象”和“境”构成,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中,艺术的范围里就包含了意象,但是意境却是灵魂深处的存在,没有具体的范围和边际,却又能和中国精神上的哲学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意境美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性想象,既是真实情况的反映也展示出了“写意性”。对于当代陶瓷雕塑来说,有一种是属于生动形象、极具传神类似于人物的真实写照;另一种是给人带来意境的朦胧美,意境审美气息在陶瓷雕塑上有着韵味无穷的魅力。陶瓷雕塑的创作是将陶瓷与雕塑相结合,采用雕塑的造型又加之陶瓷工艺的搭配达成新的艺术作品。

将意境的美赋予在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上,使作品与意境融合,这样不仅给作品赋予了灵魂,有了自己的情感,还让作品充满神韵和意趣。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就是艺术家对现实中生活的反映,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艺术品给欣赏者呈现出的艺术效果,就是艺术品的本质。意境审美下的当代陶瓷雕塑所反映的还应该是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似是而非的感觉。

艺术品所承担的责任重大,不仅是社会历史的反映,还是艺术家情感寄托的载体。意境审美使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已经打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陶瓷形象,也促使在题材和泥料上有更多的选择性,烧制的方法也多元化。将中国传统意境审美渗透到创作中,这也是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并给欣赏者置身于艺术品中并且带来无限的遐想空间。

二、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意境审美体现

当代艺术家已经尝试如何对陶瓷雕塑的意境审美进行欣赏与领会,把各种心理因素倾注在作品本身上,在作品中充分感受意境的存在。

陶瓷雕塑中题材、造型、材料、空间等节奏和韵律所产生的变化,使得它在变化中求得平衡和统一的艺术效果,以达到立象以尽意的效果。对于意境审美影响下的陶瓷雕塑作品,审美感受不再是要获得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而是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体验过程。

1、题材中的思与境偕

思与境偕是唐代司空图关于意境心理结构问题的文艺心理用语。“思”为创作者主观意识的心意情思,“境”指客观的自然和社会之境。意境在艺术创作中的结构,是创作者的心意情思与客观景象的结合,亦即主观思想与客观事物的和谐、“心境”与“物质”的交融。陶瓷雕塑中选取的题材即是创作者主观意识中要传达的信息,境即是作品本身传达出来的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具有意境审美的陶瓷雕塑在题材上应该是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反映出来的意境结合起来,来使作品达到思与境偕。

陶瓷作品《溪山行旅》《观云》等作品的创作题材来源于自然山水。他的作品寄情怀于自然山水,充满了浪漫的诗境,让作品达到了中国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溪山行旅》是作者长久以来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探索和思考,是对人生和做艺术的一个反思。《溪山行旅》营造出的氛围是艺术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情感寄托,中国的山水是文人艺术家的情感寄托,归隐的文人艺术家在山水中忘却世间的牵挂,人性得到释放可以自由的发挥。作品运用大写意的手法,泥料的质朴与青釉完美的结合,流畅的轮廓浑厚的山体,以及山间出显得对弈的人物,听泉声的老者,吟诗的隐士,形成了“天人合一”整体场景,展现出文人艺术家追求自由与自然相和谐的情景。

作品《河图洛书》系列,创造性地寻找不同于当代的题材,从中国上古文化中关于河图洛书以及八卦、九宫格事物意象出发,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自觉上的视觉外张力。类似于片甲的基本单一形体进行反复排列,在是浅蓝色的天空中出现了八卦图。昏暗的环境,远看又像群星闪烁。单一形体的无限重复排列,作品给人带来无限延展的想象空间,营造出一种铺天盖地的压迫感,而这种压迫感与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图腾神秘感形成了一致性。

2、造型上的离形得似

离形得似是唐代司空图提出的塑造艺术形象的原则和方法。在追求神似的基础上,来传达事物的内在精神主旨,不拘泥于形似。出自于《二十四诗品·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那么如果运用到陶瓷雕塑中造型上,大体的意思是认为要表现出世的陶瓷雕塑的神貌,所作描写要合于宇宙人生之“道”,只要与雕塑创作对象神理妙合无间,外貌形态上有偏离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受到真实物体形状的约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没有按着真实物体的形态和相貌来描述,而是放弃了标准进行随意的夸张,追求想象中象形。把诗歌艺术高层次的境界运用到陶瓷雕塑创作中来,就会极其具意境审美的效果。那么具有意境审美的当代陶瓷雕塑中艺术形象也应是有无相生、虚实相间、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营造出这种艺术的氛围才能引起欣赏者的好奇心。有没有意境也是中国当代陶瓷雕塑意境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陶瓷雕塑创作中,如何真正的反映出具有意境审美的作品,如何达到形神与造型兼备和谐统一的作品,长期以来都是笔者反复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雕塑美学》中说:“创作艺术的意象和意蕴在审美思维中有重要作用,思维活动在有所发现的特殊情势之下可能出现令人惊喜的灵感—中国传统的说法称为‘秒悟’或‘神来’。”也就是说在创作作品时不仅要追求作品造型上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追求作品的传神性、自然真情流露情感和思想。

在陶瓷雕塑创作中既要研究造型的基础,还要研究创作对象的个性特征,用艺术审美角度重新对研究对象的形象进行认识和二次提炼概括。突出研究对象的个性特征,提高研究对象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创作者与欣赏者达到共情的心理感受。在艺术创作上,如果达到我们上述的要求就必须使艺术作品在造型上具有离形得似的审美体现,营造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景象。那气韵和传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讲究意是一种意向、意境,是艺术家对各方面的表达涵养的方式之一。

著名的陶艺家、雕塑家、教育家姚永康的陶瓷雕塑作品就是用陶瓷艺术来展现情与美的过程。生命是一种贯彻天地万物的精神,一种创造的品质,在他的作品中《世纪娃》和《水》对这一概念就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世纪娃》在题材上选择了大众喜闻乐见的鱼和荷花元素,代表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造型上选择大写意的卷泥片。荷叶杆随意地弯曲,荷叶自由地折叠摆放,整个造型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神韵的空灵和自由。

作品《水》系列,常言道,女人是水做的,女人的温柔似水,女人的纯净也是水。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女人,创作的造型也是女人。造型上是中国宋元瓷器上演变来的女人体,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

两个系列的作品施加了景德镇影青釉,也是把宋元的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利用了釉的流动性加强了作品的流动感,整个作品诠释了生命的流动性。《水》系列也展现了女性以柔克刚的坚强形象。且体现出以水眼光看世界,进行文化和生命的绵延。

3、材料内的味外之旨

味外之旨亦是唐代司空图用语。味外之旨,指的是审美意象所蕴含的深远情思和无穷意味。把《与李生论诗书》中的:“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倘复以全美为工,即知味外之旨也。”用在陶瓷雕塑创作上,应引导欣赏者不仅从作品表象上来理解和欣赏此作品,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艺术本质精神和情感。泥料作为材料,是陶瓷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陶泥是陶瓷艺术作品借物抒情的语言媒介,贯穿于创作者对作品审视过程中的感情塑造出一个生动的造型形象,陶泥所独有的视觉形态使得作者与欣赏者形成一定的情感沟通。经过创作加工后的陶泥以多种形态与我们的情感世界相对应,就不会像由单一泥料一样,所传递的情感会稍显得相对的强烈。社会环境向我们提供大量不同泥质构成的视觉审美体验,对各种肌理、质地、诸要素组成的整体性把握,以及从中投射出的各种意境表达,求得艺术作品中情思和意味,这就是所谓的味外之旨。

陶瓷雕塑《山外有山》,从雕塑名字上看就很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在创作上运用不同材质的泥呈现前后两种黑白颜色。利用了陶泥的延展特性,做成薄泥片一层层叠加起来,并没有山体那样圆滚浑厚或者高耸灵巧的样子,却用泥片的质感塑造出山单纯质朴的艺术气息,顺应泥片的轮廓,突出山体的形状,展现出了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平凡的本质精神和山一样的朴素情感。

陶瓷雕塑作品《白纸》,就像标题那样,造型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上釉色,在材料上选择只用了纯净的瓷胎进行烧制。用纯净的瓷胎烧制也体现出白纸的白,让材料与主题二者相得益彰。表达的是对现实生活或者是内心状态的一种诠释,他的白纸就是给欣赏者留白,让欣赏者在白纸上进行一望无际的浮想,同时也给欣赏者传达了一种艺术是不受限制的是自由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情趣。

作品《聚核》是由无数单片的竹叶组成的一个作品。竹叶在中国人的心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偏爱,是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也是有吉祥寓意的。

作品是悬空并且没有规则地挂在展厅,没有具体的表达出一个形态的东西,而是让作品和空间产生自由互动,在材质上选择纯白色的瓷胎,并且没有上任何颜色的釉,纯白的材质本就可书写许多意趣,再用这种在空中悬浮的表现,有一种飘逸感,言外之意就是欣赏者摆脱束缚,自由想象。呈现瓷文化的内在、抽象的性质,同时含而不露,只能通过物质料自身来表达出来言外之意,在传达作品的文化内涵时,让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进入无限遐想。

总结

意境审美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它已深深扎根于陶瓷雕塑门类中,沉积于民族文化心里。当意境作为一个审美标准出现时,陶瓷雕塑就会有一新的艺术审美。意境作为陶瓷雕塑艺术的理想审美追求,还对陶瓷雕塑的艺术创作做出影响。不论用任何形式来创作,意境审美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追求。

0 阅读:57

娱鱼美人

简介:希望能和各位一起分享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