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哈弗枭龙MAX,让两驱新能源SUV彻底成为历史!

汽车十三行 2025-04-22 09:43:00

在新能源SUV快速迭代的今天,出现在一个曾长期被“理性选择”包裹的配置选项上:两驱与四驱。

过去,四驱常被视为高阶功能,是预算宽裕用户才能体验的“性能溢出”;而两驱,则凭借“足够用”“更节能”“更便宜”的市场叙事,成为绝大多数新能源SUV的默认形态。

当长城第二代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出现在二代哈弗枭龙MAX上,并以限时换新价11.68万元起的入门价实现全系标配时,这场长期默契的“不得已共识”被彻底打破。在这个价格段,消费者第一次同时获得双电机四驱、238kW、595N·m、馈电油耗4.2L、WLTC综合油耗0.97L的新能源SUV。

这意味着,四驱开始成为新的基本能力。也将带来新能源SUV价值秩序的重构,两驱的“合理性”失效、四驱的“非必要性”不成立,一大批基于旧定义构建的产品也将失去说服力。

两驱的底层逻辑是厂家和消费者“双向不得已”

买两驱还是买四驱,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产品选择问题。

曾经,两驱新能源SUV之所以“合理”,靠的是三句话撑起来的幻象:用户只是家用通勤,不需要四驱;四驱太贵,性价比不高;四驱费油,不如两驱省心。

但在二代哈弗枭龙MAX把Hi4智能四驱限时下探到11.68万元之后,这三条逻辑全部失效:家用也需要多场景兼容性,雨雪爬坡、沙地、坑洼乡道,不是天天用,但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四驱不再贵,甚至比部分两驱更省,馈电油耗低至4.2L/100km,WLTC综合油耗更是达到了0.97L100km;全系标配第二代Hi4智能四驱电混结束,原本的省配两驱反而成了倒退。

结论已经很清晰了,过去造不出四驱,就告诉你不需要四驱;现在四驱做到了,才发现两驱一直是不得已的妥协。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解构这场“四驱平权”背后的核心变量。

首先是技术路径。传统四驱系统要么是燃油车时代的机械式中央差速结构,要么是简单加一个后电机的“拼装型”电四驱,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响应迟滞、能耗高、布置难、成本贵的问题。而长城第二代Hi4系统则采用前后轴双电机分布式布局,通过自研的串并联控制架构实现前后轴的动力智能切换,不仅提升了脱困能力和动态稳定性,更做到了能耗与两驱基本持平。

其次是整车表现。二代哈弗枭龙MAX搭载的全系第二代Hi4,综合功率高达238kW、综合扭矩595N·m,零百加速进入6秒级,最大爬坡能力可达60%。这是一个曾经只有越野车才具备的通过能力指标。而在馈电油耗方面,它低至4.2L/100km的成绩,这一数据不仅优于大多数燃油SUV,也与两驱插混车型保持一致。甚至WLTC综合油耗达到了惊人的0.97L/100km,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事实上,二代哈弗枭龙MAX不是在两驱车型的基础上“加一个四驱”,而是直接将四驱当作产品的起点。全系标配第二代Hi4,就像把以往30万元级别的四驱体验拉到十几万元价位,并且以电混方式打通城市节能与户外能力的鸿沟。

当价格相当、能耗相近、能力碾压时,继续坚持两驱,不是聪明,而是固守陈旧技术模型。真正让人警惕的是,曾经被“合理化”的两驱方案,其实是整个产业能力不足的遮羞布。而Hi4的普及,让这个遮羞布彻底被揭开。

当四驱下沉不再是高端的象征,而成为性能、安全和多场景能力的基础配置,两驱的“合理性”自然土崩瓦解。从此以后,两驱新能源SUV,只剩情怀了。情怀可以被纪念,但不能继续支撑技术落后与体验倒退。

为什么长城哈弗做到了?

二代哈弗枭龙MAX让两驱成为情怀的底气并不在于售价本身,而在于背后的Hi4智能四驱系统。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别人做不到,而哈弗做到了?

我们必须承认,很多车型都能在参数表上列出“双电机+四轮驱动”,但问题是——大多数只是拼装,而非系统化构建。二代哈弗枭龙MAX的Hi4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比别人少了一个电机,而是它从架构源头就设计成一个智能可切换、效率可调控、成本可规模化的四驱电混系统。

核心在于它的前后双电机+串并联混动控制逻辑,可以实现前驱、后驱、四驱三种模式毫秒级动态切换。无论是起步抓地,还是弯道补扭、湿滑路面脱困,系统都能主动介入,分配最优驱动力。这种动态平衡能力,不靠人控制,而靠算法决策。

而需要关注的是,Hi4不用“多花钱”。它的4.2L馈电油耗、全面脱困能力和11万元起售价三者同时成立,根源在于体系内生的集成能力与成本控制力,这是别的企业靠外采供应链、靠低频项目,永远做不到的。

所以你会发现,Hi4不是做出来的产品,而是养出来的体系成果。在内卷时代,可见能力决定吸引力,不可见能力决定胜负。Hi4,恰恰是后者。

它经历了10年以上的正向开发、自研验证、平台部署、供应链迭代,才能把四驱从技术奇点变成消费起点。换句话说,不是哈弗让四驱便宜了,而是别人根本没有能力把它做便宜。

这场看似产品升级的事件,本质是一次技术组织能力对市场规则的重写。当四驱具备了价格对等、能耗对等、能力溢出这三大维度的平权基础,曾经用来支撑两驱存在的所有逻辑,就都站不住了。

二代哈弗枭龙MAX让“无四驱“变得没借口

过去,四驱是高阶功能,是顶配象征,是豪华体验的附属选项;如今,在二代哈弗枭龙MAX上,搭载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下探至十几万元区间,标志着新能源SUV的定义被重写。

这种结构性变化意味着一批沿用旧定义的产品与品牌,正被动走向出局。

最先感受到冲击的,是那些仍试图用“够用”掩盖能力缺失的两驱新能源SUV。它们曾凭借“价格低、能跑远”占据入门市场,但从未能在操控、稳定性和全地形适应力上给出答案。如今,当Hi4四驱把价格、能耗和性能三个问题一并解决后,让这些产品原本依赖的性价比防线也随之崩塌。

而对于一些堆料式四驱产品来说,打击则更直接。没有架构级闭环支撑,靠堆参数争夺注意力的四驱功能,如今在Hi4面前迅速完成价值祛魅。甚至连高价位四驱豪华车,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谓“越野标签”与“驾驶质感”之间的距离。

过去要花三十万才能体验的智能四驱,如今在十几万级新能源SUV上实现普及,并且在架构响应、综合能效和多场景适配上完全可对比。因此,消费者也意识到:四驱不是奢侈品,是本该属于每个人的起点能力。

新能源SUV的下半场,比的是谁真正掌握了系统效率、结构控制与架构统筹能力。Hi4让四驱变成了新能源SUV的标准配置,也让两驱的存在从合理选项变成过往遗留。

技术一旦普及,谎言就无处遁形,遮羞布就变成了耻辱柱。Hi4不是让用户多买一个电机,而是让整个行业少一个借口。

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两驱不会从市场中完全消失,或许仍会以低配形式存在于某些车型,但它将彻底退出定义权的核心。

从二代哈弗枭龙MAX开始,四驱成为日常的权利,而不是个别车型的特权;两驱,也就只剩情怀,留在那个技术还不能普惠的时代里,成为被告别的过去式。

1 阅读:26

汽车十三行

简介:知名汽车媒体人王鑫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