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配置”高配到反常的发布会。
4月21日,上汽通用别克一口气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同步发布自研整车平台“逍遥”,并亮相首款百万级新能源MPV“别克世家”。
从品牌、平台、产品、技术的一次性ALL IN,将上汽通用从过去的产品为主线的营销节奏中剥离开。即便如此,到场的很多人仍然认为,别克这场发布会的主角依旧离不开GL8,但是一口气打出“四位一体”的底牌。
如此看,高到反常的发布会,别克试图解决所有合资品牌当下面临的一个核心难题,如何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新能源叙事体系?
至境,是别克在新能源时代的重新出场方式
新能源车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起来就越难,到底是看续航,还是看智能化,还是看哪家更敢卷价格?没人拎得清。
但真正的问题是,这些看起来都很强的车,开过几年之后还行不行?能不能一直好用、好开,服务在线?答案往往藏在品牌背后。别克这次发布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说的就是这个事。
新能源时代,你不只是买一辆车,而是选一个能长期托付的技术体系。
“至境”这个名字背后的分量不低,它讲了四件事,行稳、精质、舒享、富有远见。说白了,就是开着要安心、用着要讲究、坐着要舒服、几年后还能跟上时代。听起来不炸场面,但却是新能源用户真正关心、却不容易做到的事。
和很多品牌用配置堆起来的高端不同,别克把“至境”的品牌主张,直接落到了第一款车上。它叫“别克世家”,是一台百万级新能源MPV,不存在炫技,只强调体验的完整性。从动力到空间,从座椅到场景,它提出了一个新概念:“OMPV”有机移动私人空间,进而重新设计了乘坐感和使用场景。
比如,座舱可以是家庭影院,也可以是一人独处的静谧空间;车里不仅有零重力座椅,还有五恒舒适系统,甚至灯光和座椅角度会跟着场景一起变化。
同样,“至境”不是做给所有人的,它是为那些对车有长期期待、对出行有细节要求的人准备的。对别克来说,它不只是一个新子品牌,更是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不再用老合资的语言讲故事,而是用新能源时代的语法讲信任。
从中国出发造一整套新能源系统
别克这次没说情怀,反倒是把体系直接摊在了桌上。
整车架构逍遥的发布,看似是一场平台级的升级,但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从现在起,别克不靠总部输入,而是靠自己写代码、定接口、造车。
现场的媒体几乎都在讲“逍遥”这个架构是个里程碑。不是因为参数多,而是因为它的出发点是中国。这是第一套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的合资整车平台,真正从用户场景、政策节奏和本地生态出发,构建出来的新能源系统。
不是适配中国,是中国主导。
平台的技术逻辑很干脆——轿车、SUV、MPV三种车身;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前、后、四驱三种驱动。
但别克更想强调的,是它的组织方式。从底层把动力、底盘、智驾、智舱四个系统做了深度融合,让整车节奏一致、体验流畅,这是传统合资品牌一直缺乏的“协同感”。
平台好不好,不能光看发布现场说了什么,而要看下线的第一台车能不能立得住。别克把“逍遥”交给了别克世家,一款百万级新能源MPV。这不是魔改GL8,是架构级重写的一台旗舰车型,系统能力一口气拉满。比如900V高压+6C超快充电池,10分钟能充350公里;联合Momenta的城区L2级智驾系统,不依赖高精地图,能主动接管还配了闭眼自动退出机制;智舱搭载高通8775芯片、AR-HUD与零重力座椅,全车八屏联动,响应不靠按键而靠主动识别。
技术平台的真正价值,是落地量产后的确定性。这一次,别克没用“逍遥”当噱头,而是当节奏表来用。
在接下来12个月,这个平台将支撑别克推出6款新能源新车,从轿车、SUV到MPV全面落地。对于一家合资品牌来说,是第一次用平台去证明:合资车企也能跑出速度,也能造出系统级产品。
别克说,“会有的”和“正在做”是两码事
参加了很多发布会,最让人警惕的一句话,往往不是“XX技术领先”,而是“未来可期”。令人戏谑的是,很多平台的命运,止步于蓝图,很多概念车,也永远停在舞台上。
而别克这次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节奏感,定下了明确的时间表。
未来12个月,别克将在“逍遥”平台上落地6款新能源车,覆盖轿车、SUV、MPV三大主力区间。这不是铺摊子,而是打通各环节之后的集群式爆发。从节奏上讲,它甚至比很多新势力更快。
更重要的,是战略口径的变化。别克明确提出,从2025年起,中国市场将不再推出燃油新车,全部新车型将是新能源。这是一家合资品牌第一次公开把“电动化全面转型”作为基本盘,而不是一个试验。
在自主品牌主导话语权、用户期待转向长期价值的背景下,这一判断意味着别克已经从过去的等待全球方案,转变为本地为先、自主为主。
你会发现,别克这场发布会讲得不是可以做,而是开始做,重点在于已经动身。更深一层看,“至境+逍遥”给之后的别克画了一条清晰的线。别克不再用上一代的合资思路追赶新能源,而是用本地化的组织重构去抢占用户的信任。
真正有决心的转型,不靠宣言,而靠明确的时间表和跑通体系的第一步。这正是别克此刻给出的信号:靠体系、节奏和兑现,一点点把“合资还能不能做新能源”的问题,变成一个可以回答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