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RA、ID.EVO、ID.AURA、全新纯电动车型A6L e-tron,全新AUDI品牌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4月22日,当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发布5款战略新能源车型后,所有人都在评价产品的好坏、快慢,而我的感受却是心疼大众中国董事长贝瑞德!
之所以说心疼,不是矫情,而是这个德国人真的不容易!从2022年8月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负责人身份来到中国,到2025年4月拿出5款全新商业模式下的本土化开发车型。两年半的时间,这不是什么按照过去数十年在中国发展经验里的大众速度,而是建立起全新大众在华发展体系的“贝氏速度”。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慨?因为看贝瑞德带领大众汽车集团这两年半的变化过程,远比看这五款战略车型的结果更精彩。
都知道大众汽车集团全球CEO奥博穆和贝瑞德是好朋友,但也正是因为关系密切,贝瑞德太清楚大众安排他来中国的任务。2022年的贝瑞德干了三件事,让整个公司快起来,拜访能认识的所有中国合作者,了解和认识大众在电动与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问题。记得贝瑞德刚刚上任第一个月,大众ID.车机黑屏,严重时甚至连动力都无法输出。贝瑞德不能接受这种情况,在他的认知里,大众在中国对新事物的理解,不能完全按照大众自己的模式,大众是时候在中国走出去交更多朋友了。
改变一个人都很难,更不要说改变一个体系。贝瑞德从茶水间开始,要求每一个人动作快起来。为了让大众更开放,贝瑞德拿起手机和各种朋友合影。一个德国人,将自己每天所见所闻发到社交平台,你以为他真的是喜欢吗?错了,一个企业家的每个举动,和他自己的好恶已经无关了。贝瑞德的举动在刺激整个大众体系,在中国必须用新思维、交新朋友,才能干出新事业。
2022年11月17日,来到中国工作超过三个月后,中国汽车市场给了贝瑞德足够的冲击。贝瑞德认为,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中国。以车型开发周期为例,中国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发新车型的周期大约两年半,而国际汽车行业平均需要四年,他希望大众汽车集团能更快的追赶“中国速度”。2023年1月13日,贝瑞德决定强化“在中国、为中国”,这句话不再是喊给外部人听,而是要说给内部甚至让大众全球董事会的每个人听。
2023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对未来中国市场发展提出三个重要准则:1、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思考一切问题;2、进一步提速并思考如何推动大众中国本土化发展;3、赋予中国团队更大的决策自主权,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贝瑞德开始为大众中国的改变提速了。
智能、效率、成本……想要和中国车企对标这三个造车维度,学是学不会的,必须融入他们。换作其他跨国车企,在当时是不会有人愿意和中国造车新势力走到一起的,但贝瑞德不这么想。从底层员工干到大众全球董事,贝瑞德从没有规则的偶像包袱,他是一个结果导向的现实主义者。于是,贝瑞德开始“拜师学艺”,这才有了后来和小鹏汽车走到一起的故事,也才有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大众CEA电子电气架构。
都知道何小鹏公开场合爱拿帮助大众做智能说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王凤英,贝瑞德是何小鹏在造车路上少走弯路、少摔跟头的另一个贵人。如果说王凤英帮小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那么在这之前,王凤英应该感谢贝瑞德给小鹏汽车注入大众造车体系后打下来的20%降本增效空间。
一个新的战略、速度和发展逻辑体系,不可能放在成熟的商业赛道。贝瑞德决定将合肥作为大众在中国的试验田,成为大众在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中心。与其说是研发中心,不如说是大众在中国建立的一座“产学研商”综合大学,教每一个大众人如何重新理解电动、智能和中国市场。
为了在合肥扎根,贝瑞德规划在这里建立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因为这座“试验田”,大众才有了CMP,才有了CEA,也才有了今天我们在上海车展看到的这3款大众新能源战略产品。
要知道,这三款产品从生根、发芽、开花到结果,一个本土造车新势力都要干5-7年的事情,贝瑞德带领团队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打通研发、打通采购、打通技术、打通制造、打通人才……这可不是造一辆产品那么简单。当了解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处于概念车阶段的三款大众新能源产品,真的挺快的?
连贝瑞德自己都强调,大众在安徽的电动出行研发与创新中心,不是单纯的生产基地,而是揭开大众汽车集团与位于长春、上海和合肥的合作伙伴及大众旗下各品牌合作的新篇章。缩短30%研发周期、降低40%的开发成本,这些法宝都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大众在合肥的事业,是整个大众中国的经营中枢神经。
想象得到,贝瑞德想做成这些,一定在内部打赢了无数官司。就像这次大众之夜上,所有人都认为在中国一定会成功的奥迪E5 Sportback,但没有人知道,当贝瑞德第一次向全球董事会介绍这款产品时,所有人都不理解、甚至不能对这款产品的未来做出预测。贝瑞德给他们的回复是,他不需要这些大众高管们做评价,贝瑞德希望通过这辆车,让大众汽车上上下下明白一个道理,你们的态度对中国不重要,中国消费者想要的,对大众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贝瑞德两年半来一直在做的事情,边干边摸索,边摸索边找合作伙伴,边合作边找新思路,边找思路边和内部每一个部门,介绍中国对汽车制造的理解。
全新AUDI E5 Sportback为什么会成功?因为它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电动车所有的“新鲜感”需求,但又一眼让人看到奥迪在旅行车和操控制造的精髓,加上比任何一辆奥迪车更快的开发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集成的电子电气架构,这款车只要上市一定火。因为颜值不是问题、设计不是问题、智能不是问题。至于价格,我只能卖个关子,更不是问题。
从贝瑞德一个人的角度,讲述大众中国这两年半的变化过程。当听完这些故事后,是不是觉得这五款车在上海车展期间的亮相不仅不慢,反而很快。谁能两年半从底层不仅打造了新的汽车平台,甚至连商业模式都是新的。谁能?谁也不能!但大众中国做到了。对大众来说,规模是商业生产力,技术也是商业生产力,品牌更是商业生产力。别人能选择只做好一件事、走好一条路,但对贝瑞德和大众中国来说,他带领的这家企业没有选择。贝瑞德必须在规模、技术、品牌、战略等千丝万缕的钢丝上跳舞,这不是一句吃苦就能干的事,你说能不心疼老贝吗?!
五款战略新能源车型,人们看到了大众产品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但对速度敏感的中国人来说,无论是谁都希望大众再快些。这一点,我相信贝瑞德和被他调教了两年的大众中国体系都懂。因为过去两年,贝瑞德看到了效率和改变的力量,也让上上下下相信了这份力量。这让我想起洛克菲勒曾说过的一句话:“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为贝瑞德和大众过去两年半敢于策划自己的运气这份努力加油,期待大众在变化中变出应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