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到航天飞船,小小芯片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半导体产业不仅仅代表了科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岗位以及高薪就业机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芯片产业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借此他们也获取了大量的利润,也让民众获取了更高的薪资和生活水平。
但是最近这种情况正在结束,根据彭博社等媒体报道,德州仪器等芯片巨头的价格纷纷出现暴跌。对比2022年3月,仅仅一年时间芯片价格就下跌了80%(the market price of some Texas Instruments analog chips has dropped up to 80% since March 2022)。
外国的芯片忽然不“香”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就是断供让更多国内企业开始“居安思危”并逐渐开始完成国产替代。为何以往德州仪器、博通、意法半导体等外企芯片更受到欢迎?性价比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些通用的逻辑芯片每年产量达到百万、千万级别。外企凭借先发优势已经占据了市场领先位置,并凭借规模化效应来降低成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企业虽然也能提供一样性能的芯片,但是由于产量不足导致价格甚至比外企还要高,在这种劣势之下自然难以发展。但是随着对华为等企业断供的事件发生之后,安全可靠成为企业选择芯片的一个新要求。
“断供”事件反而给国产芯片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国产芯片,国内半导体产业的规模也开始不断增大,其后产业集群的出现以及产业链的完善也使得国产芯片的价格开始下降,对比外国芯片也具有了价格优势,这就使得国产芯片不仅仅在国内市场完成了替代,甚至开始向国外出口并抢占市场。
从芯片整体产量来看,2022年国产芯片数量达到了3241.9亿颗,已经成长为全球最为重要的芯片产地之一。同时小米推出了澎湃P1、G1两颗与电池、快充相关的自研芯片;OPPO推出了自研影像芯片马里亚纳X;vivo推出了自研影像芯片V1。
作为国内技术研发投入最高、技术实力最强的华为自然同样不甘落后,在前不久举行的“难题揭晓”火花奖专家座谈会上,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其中提到华为在三年时间内完成13000+颗器件的替代开发、4000+电路板的反复换板开发。在主要核心领域上已经完成了对国外芯片的替代。
在国产芯片如何如荼发展的同时,外国芯片企业的日子则不再如同曾经一样能够躺着赚钱。在高通公布的2023财年第一财季财报中,披露营收额为94.63亿美元,相比去年同季下跌了12%,净利润为22.35亿美元,对比去年同季下跌了34%。英特尔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同样惨不忍睹,总营收同比下滑31.6%跌至140.42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14.3%跌至-6.61亿美元。
除此之外其他芯片企业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三星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大降69%跌至4.3万亿韩元;AMD 2022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58%跌至13.2亿美元……随着中国芯片竞争力的增加,国外科技巨头的市场份额以及利润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面对这种困境,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美国没有能力阻挡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US won’t be able to limit China’s Microchip industry)。之前包括高通在内的众多企业凭借技术领先的优势曾经卖出过昂贵的芯片,但是断供等于直接将这些市场拱手让人的同时,也间接使得中国芯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以及庞大的空白市场。
国产芯片的崛起以及西方芯片的衰落也让外媒不得不感叹:断供究竟换来了什么呢?
断供芯片带来很多好处,忽然之间发现自家的仓库小了需要建设更大的,不用担心被大量的订单受累可以有时间去钓鱼了,不用像以前那样辛苦到处找原材料了,也不用担心天价的电费账单了……
个人认为,真的是神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