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年轻企业”,台积电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服务于客户并且绝对不进入客户的产业领域进行竞争。因此才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白手起家一路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而作为全球智能手机霸主的三星则因为拥有手机以及芯片业务,因此使得包括苹果、高通在内的厂商都对选择三星进行代工心存疑虑,这也造成三星电子在芯片制造领域的份额相对于台积电不断下滑。
根据数据统计机构TrendForce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芯片制造领域台积电拿下58.5%的市场份额傲视群雄,相反三星份额仅有15.8%,已经失去了和台积电相提并论的资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客户是台积电得以发展的根基,而如今这一根基则正在被摧毁。
作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领导者,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强大的研发投入,华为也在芯片领域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旗下的海思麒麟芯片发展迅速,更是在性能上反超高通骁龙芯片直追苹果的A系列芯片。
特别是在麒麟990和高通骁龙865以及苹果A13芯片的对决中,虽然看起来苹果A13芯片性能更胜一筹,但是由于苹果A13以及高通骁龙865由于技术不足只能采取外挂基带的解决方案,因此导致这两者在功耗以及发热控制上都大幅落后于麒麟990,一旦运行大型程序一段时间之后高通和苹果芯片便会出现降频的情况,因此在实际表现上反而落后于麒麟990。
正是由于麒麟990的卓越表现,使得华为智能手机在2020年超越三星登顶全球销量冠军的宝座,也使得华为在台积电所占的业务比重快速上涨,以14%的份额成为台积电第二大客户,仅次于苹果。再加上华为高达1418亿全球排名第二的研发投入,其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华为和台积电的联手本应该是一件双赢的选择,华为增加市场份额将为台积电带来更多的订单,同时也使得台积电减少对于美企的依赖,从而获得更多的议价权。但是没有想到台积电最终选择追随美国对华为进行“断供”,这也导致华为麒麟芯片“消失”,而华为也从全球第一的宝座跌落。
但是做此选择的台积电也付出了代价,中企也纷纷开始了反击。
首先是大幅降低从台积电等台湾省企业进口的芯片数量。以往很多国内厂商在选择芯片时,相对于美国和韩国厂商,更青睐于台积电等台湾省的厂商,毕竟血浓于水是事实。但是台积电选择“断供”的做法将自己的路走“绝”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大陆从中国台湾地区进口芯片的数量已经是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下降,其中2023年1月降幅为27.1%,2023年2月更是达到了31.3%,这也是2019年以来最大的单月跌幅。
其次则是国产替代大幅加速,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一期成立于2014年9月,规模超过1300亿元,共投资项目80个,其中约70个为芯片项目;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二期成立于2019年10月,注册资本高达2041.5亿元,在继续推动刻蚀机、薄膜设备、测试设备和清洗设备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填补一期基金发展的空白领域,加快对光刻机、化学机械研磨设备等核心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投资布局,保障产业链安全。
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链领域的布局的逐渐完善,以中芯国际、华虹国际等为代表的国产芯片制造厂商开始崛起,并在14nm及以上成熟制程完成了布局。要知道14nm芯片实际上已经可以完成绝大多数日常使用,这也为芯片安全提供了一层保障。
最后则是国产芯片企业开始同台积电等企业进行人才争夺,根据中国台湾《经济日报》等媒体报道显示,大陆企业正在对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先进半导体产业展开了新一轮的人才挖角,给出了超过3倍的工资。
对于众多技术人才来说,在3倍工资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同时,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同样也是巨大的加持条件。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大陆对于芯片的需求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更为庞大。随着芯片制程逐渐逼近1nm极限,芯片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慢,这也给了追赶者更大的机会。凭借大陆完善的基建设施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后发制人也并非没有可能。
不可否认在张忠谋的带领之下,台积电创造了诸多的奇迹。但是如今随着台积电放弃自己以往的中立姿态而选择断供,也让国产芯片产业开始重视自主研发的重要意义。随着芯片产业的发展逐渐逼近极限,就像曾经闪亮后来又消失的那些伟大企业一样,台积电或许就将成为下一个掉队者。
台积电终有一天把自己玩成“台鸡肋”。[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中谋无谋,败家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