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产科技界在全球唯一一张名片,华为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和压力,在华为刚刚发布的年度报告中显示,2022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了1615亿元,研发费用率达到了25.1%的历史新高,而十年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达到9773亿元,断层领先于阿里、腾讯等一众企业,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台积电(45亿美元,折合309亿人民币)的五倍。
一个华为的研发投入等于五个台积电,由此可见华为对于研发投入的力度究竟有多大。我们庆幸于拥有华为这样始终致力于研发投入的企业,但是也遗憾于只有华为一家这样执着于研发的企业。
正是因为华为在科技领域的强大,因此吸引了最猛烈的炮火,同时也为其他国产科技企业提供了掩护。但遗憾的则是在华为长达十年间接近1万亿研发投入的背后,依然没有诞生另一家可以和华为相提并论甚至达到华为一半能力的企业。
在华为孤身抗争之际,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再次选择只身赴美,这也引起了无数国内网友的担心,毕竟不久之前孟晚舟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无故关押了三年之久,经过多方努力之后才在2021年得以回国。在如今这种时机再次选择赴美,孟晚舟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意志。
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风险,孟晚舟却淡然回应:“华为进入全球170个市场,我们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根据工作需要以及工作计划来安排正常出差。”,气定神闲的姿态也让所有人放下了不安的心。
孟晚舟在如此关键时刻赴美,实际上也是刻意为之。首先自2023年4月1日开始担任华为轮值董事长之后,孟晚舟实际上就是当前华为前进方向的掌舵者,而赴美则是打破当前华为僵局、使其重新走上正轨的一次努力。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用一己之力来和一个国家进行抗衡,更不用说还是美国这个科技领域的强者。同时在美国科技企业内部同样不是铁板一块,既有苹果这样和华为直接竞争的企业,也有高通这样和华为同时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有希捷等一直支持华为的企业。
高通此前就一直多次试图为华为继续供货,希捷更是因为向华为供货硬盘而被罚3亿美元。选择公开反抗甚至冒着被罚的风险也要向华为供货,这些美企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方面是没有企业可以独赢,选择独赢的企业往往成为最后的失败者。高通为了争取客户,主动放弃了自己所有的消费业务以及通信设备业务,以此来证明自己没有同客户争抢消费者领域的态度。
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以及消费电子市场,2021年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为 1925 亿美元,占全球比例 34.6%。在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中,高通67.1%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迈威尔科技44.2%的营收来自于中国市场,恩智浦37.8%的营收来自于中国市场,应用材料32.7%的营收来自于中国市场,英特尔26.8%的营收来自于中国市场。
但是在感叹于美企对于国内市场高度依赖的同时,也不得不对国内半导体产业产生一丝担忧,同时也明白了为何华为遭遇到如此巨大打压的真实原因——一旦华为取得成功和发展,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些美企份额的下滑。而当正常竞争手段已经无法打败华为的时候,才会用出断供这种非正常的手段。
此时作为华为轮值董事长的孟晚舟选择赴美,也是为了让华为打破当前困局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只是可惜在华为吸引火力为其他国产科技企业寻求发展机会的五年时间中,并没有成长起一家能够为华为分担压力的企业。
有网友也表示如今孟晚舟赴美的举措让人想起了五代后蜀国主孟昶妃子花蕊夫人的《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中的“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华为已经通过自己的坚持争取了5年的时间,而国产科技的发展还有多少个5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