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千禾0就是零添加!金属镉来自大豆,老百姓还能放心吃吗?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4-13 13:14:51

前段时间,食品行业掀起轩然大波,一款千禾0酱油被检测出含有镉,瞬间引发广泛关注。事情源于媒体向第三方机构送检13款号称零添加的酱油,竟有12款检出有害重金属镉,其中就包括千禾的一款中高端产品。

此结果一出,网友们炸开了锅,这个靠"0添加"崛起的酱油品牌,如今却被检测出格,实在令人意外。紧接着,又有网友发现"千禾0"只是商标,与"0添加"并无直接关联,这一发现更是让舆论持续升温。

在2022年的酱油添加剂风波中,海天因双标嫌疑被网友痛批,而千禾却凭借坚持 "0添加" 意外走红,成为国货之光。

然而仅仅两年多过去,千禾就被曝光产品中含有镉,这种巨大的反差让网友们难以接受。曾经的 "老实人" 形象崩塌,网友们纷纷声讨千禾,质疑其是否忘记了初心,一时间,千禾陷入了严重的品牌信任危机。

回应与真相:理性剖析事件背后的逻辑

面对舆论的压力,千禾迅速做出了回应,主要包含两点内容。其一,千禾反复强调绝不使用食品添加剂,并以当地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作为证明,试图以此来稳定消费者的信心。其二,针对 "千禾0" 商标的争议,千禾解释称该商标仅用于零添加产品,不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对于检测出的镉,千禾也做出了说明。千禾承认产品中存在微量镉,但强调这与添加剂无关,而是原材料本身携带的,并且含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从科学角度来看,镉是一种痕量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只要使用自然界土壤生长出来的正经大豆作为酱油原料,进行检测时基本都能发现微量镉的存在。

此次媒体送检的13款零添加酱油中,有12款检测到镉,唯一未检出镉的味事达酱油,其原材料使用的是脱脂大豆及豆粕,而非黄豆本豆,这也引发了网友对其原材料是否存在问题的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送检的媒体设定了0.005毫克每公斤的检测限定值,低于该数值则不会被检测出来,高于该数值哪怕仅高0.001毫克也能被检测到。这种检测方式的公平性受到了质疑,有人怀疑味事达所谓的 "未检出",究竟是真的不含镉,还是检测精度故意放水。

回顾2017年,老干妈等国产油辣椒产品被德国检测出含有矿物油成分,当时国内媒体纷纷指责企业添加矿物油以延长保质期、降低成本,企业有苦难言。

直到后来油罐车事件曝光,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油的运输环节出了问题。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类似事件时,要保持理性,不能轻易被舆论左右。

从添加剂生产商到零添加引领者:千禾的转型之路

千禾的创始人伍超群,1969年生于四川眉山,1980年代从华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眉山当地的一家国营企业工作。1992年国内掀起下海创业浪潮,伍超群不甘于平淡的生活,于1996年初辞去铁饭碗,与哥哥一起在眉山创办了四川省恒泰食品添加剂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伍超群的公司主要生产焦糖色,这是一种常用的食品着色剂,广泛应用于可乐、酱油、食醋、蚝油等深色液体中,他们的客户正是海天、李锦记等酱油巨头。凭借着稳定的客户资源,恒泰品牌在焦糖色领域逐渐小有名气。然而,伍超群发现,作为食品行业的上游,焦糖色的利润微薄,一吨仅几百元,而下游的酱油厂商却赚得盆满钵满。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转型,亲自下场做酱油。

2001年,千禾品牌应运而生,名称来源于苏东坡的诗句 "千般美景道不尽,禾草珍珠透心香",既描绘了田园风光,又隐含了对自然食材的赞美。进入调味品市场后,千禾起初从低端酱油做起,但在海天、李锦记、厨邦等巨头的压制下,无论是成本优势还是渠道优势都不明显,就连四川本地市场都难以打开。

在这种情况下,伍超群想到了 "零添加" 这个概念。当时,酱油厂商为了节省成本,中低端产品普遍大量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香精、色素、甜味剂等。而伍超群作为添加剂生产商出身,对这些添加剂了如指掌。

2008年,千禾开始采用差异化打法,放弃中低端市场,瞄准中产家庭对健康的焦虑,推出定位中高端的零添加酱油。这款酱油价格定为15元每500毫升,远高于当时市场上普遍的5元每500毫升,配料表却十分干净,只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盐四样原料,发酵时间拉长到180天以上。

为了推广零添加酱油,伍超群亲自设计话术 "健康不是选择题,是必选题",并在超市支起展台,让路人用显微镜对比普通酱油与千禾的沉淀物差异。经过一番营销和渠道投入,千禾在川渝地区打开了局面,获得了 "西部酱油王" 的称号。

市场突围与行业影响:千禾的崛起与启示

2013年末,谋划上市的千禾为了实现全国化,将首个战场选在了经济活跃的华东地区。千禾与上海头部渠道商汇鲜堂签订了10年合作协议,由其独家负责将千禾产品引进到华东地区的商超渠道。汇鲜堂不负所托,仅用一年时间就将货铺满了华东地区的主要连锁超市,成为千禾调味品销售的第一大客户。

有了华东市场的成功经验,千禾在2015年底以同样的方式开拓华北市场,两年时间完成了京津冀地区的基本布局。在华南市场,由于是海天、李锦记、厨邦三大巨头的老巢,千禾有意避开竞争,更多地从餐饮渠道切入。

尽管千禾在全国市场进行了布局,但其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较为有限,被不少人视为杂牌。

直到2022年,海天酱油双标事件叠加辛吉飞 "科技与狠活" 的梗爆火,让全国上下高度关注零添加酱油,千禾迎来了发展的转折点。在这场行业动荡中,千禾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各地超市的新宠,销量暴增。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千禾味业营收飙升至8.83亿元,同比增长54.92%,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季度增幅,全年营收增长26.55%。到2023年,千禾各项数据继续创历史新高,在零添加酱油市场一度占到35%至40%的份额,从酱油行业的小透明一举成为备受瞩目的品牌。

千禾的发展历程给行业带来了诸多启示。它通过差异化的 "零添加" 定位,精准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找到了突破口。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镉检测风波的信任危机,但千禾曾经为推动零添加酱油市场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不可忽视。

对于企业来说,诚信经营、注重产品质量是立足之本,同时要善于抓住市场机遇,通过创新实现差异化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舆论要保持理性,学会客观分析事件背后的真相,不能盲目跟风。

千禾酱油的镉检测事件虽然对其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一次考验企业应对危机能力和品牌韧性的机会。

希望千禾能够正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消费者的疑虑,继续在零添加酱油领域发挥引领作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文本来源@十万个品牌故事的视频内容】



0 阅读:13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