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非唯一GDP突破4000亿美元的石油大国,本应富得流油,可现实却令人咋舌。一半人口是文盲,一半人口用不上电。有人视它为“杀猪盘”,有人却从中觅得无限商机。中国传音手机在此崛起,江苏小伙靠卖太阳能成了酋长。
它就是尼日利亚,一个矛盾与机遇交织,让人又爱又怕的神奇国度。今天,就随我一同深入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西非“小印度”。

尼日利亚,面积9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7个海南岛,比内蒙小,比青海大。它的人口高达2.3亿,这一数字约等于23个海南省,也相当于广东加上山东的人口总和,使其成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

尼日利亚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0多个民族,语言多达500多种,堪称民族与语言的超级大熔炉。其中,北部的豪萨族占比30%,西南的约鲁巴族占21%,东南的伊博族占18%,这三大民族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六成以上。
如此庞大且多元的人口结构,既为国家发展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埋下了诸多矛盾的种子。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信仰交织碰撞,民族冲突、宗教矛盾时有发生,给尼日利亚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古代文明与奴隶贸易
尼日利亚地区历史悠久,古代就发展出了冶铁技术,比古埃及还要早,还建立了众多古王国。北方,豪萨富拉尼的酋长们凭借古兰经与钢刀,建立起拥有200万奴隶的超级军国;南部沿海城邦则做起了奴隶贸易。
如今非洲最大城市尼日利亚沿海的拉各斯,人口2100万,当年正是约鲁巴王国的中心,而三角洲的产油带曾是伊博族神权王国尼里的领地。
1553年,英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起初,英国人从事奴隶贩卖。随着启蒙运动兴起,人们对探索非洲内陆产生兴趣。1788年,英国贵族学者成立非洲协会,赞助探险家探寻尼日尔河源头与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廷巴克图。

尼日利亚,英国殖民时代
在此期间,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家对原材料与市场的需求大增,奴隶制成为阻碍。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易,传教士与海军双管齐下,一方面传教、教授农业技术,另一方面武装拦截奴隶船。
殖民统治与独立之路
1851年,英国海军轰炸沿海奴隶制贸易城邦拉格斯,并将其占领为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方式与他国不同,更多是商业行为。比如戈尔迪试图成立类似东印度公司的企业管理西非,虽遭政府反对,但他说服当地英国公司合并为非洲国民公司,与部落签了400多份协议,逼走法国、德国公司。
1885年柏林会议后,尼日利亚被确认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政府给戈尔迪发特许状成立皇家尼尔公司,后又取消特许权将其吞并。

尼日利亚
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对尼日利亚南北采取不同管理方式。北方部落好战,便让北方人当兵,笼络酋长间接管理,奴隶制到1936年才废除;南方与白人接触多,殖民者培养买办与技术官僚。
二战时尼日利亚发现石油,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走前玩起“以夷制夷”。招募南方人填补高级将领空缺,引发民族矛盾;将南北殖民地合并又划区,按民族设联邦区,首都拉格斯设为联邦特区,为尼日利亚独立后的混乱埋下伏笔。1960年10月1日,尼日利亚在吵吵嚷嚷中拧巴独立。
独立后的动荡与发展
独立后的尼日利亚并不平静。1966年,年轻军官发动政变,打死总理与部分州长,但因缺乏人民支持失败。陆军总司令伊龙西上台后,因伊博族在政变中获利,引发各地对伊博族的仇恨。次年,北方士兵再次政变,枪决伊龙西。
伊博族凭借尼日尔三角洲油田宣布成立比夫拉共和国,1967年内战爆发。此时中东第三次战争使红海停摆,尼日利亚石油对西方更重要。英国选择支持北部,提供武器与情报,BBC为北方宣传,而北方政府军封锁东部致大量百姓饿死。美国志愿者、法国记者医生成立无国界医生组织。
1970年1月,东部投降,内战结束,期间大量屠杀与人道危机,约10万军人战死,200-300万老百姓死亡。
内战结束后,尼日利亚经济曾高歌猛进,1971年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1974年石油危机让国际油价大涨,国家领导人甚至发愁如何花钱。但腐败问题严重,从政府官员到基层,每个权力节点都在“漏油”。

尼日利亚,石油资源丰富
1980年代忽悠苏联援建钢铁厂,却因管理不善,苏联解体了厂子还未开工。1960-1999年,3500亿美元石油收入人间蒸发。军政府不愿交权,多次政变,到90年代,三大族决定迁都阿布贾,可刚完成选举又政变。阿巴查将军上台后建立掠夺性统治,挪用公款高达50亿,国家对石油依赖达顶峰,而百姓却连木柴都烧不起。
1996年全国炼油厂停产,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公共机构信誉全失。1998年阿巴查猝死,三大族政党继续分赃,老百姓无奈开始偷油,宗教恐怖组织博科圣地崛起,尼日利亚还开启网络诈骗,“尼日利亚王子”的诈骗话术传遍欧洲。

尼日利亚经济总量可观,拥有非洲最好、最多的低含硫量高品质轻质原油,GDP超4000亿,多次登顶非洲第一。但发展水平极低,超级不稳定,大起大落。
首富阿里科·丹格特资产250亿美元,可国家人类发展水平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拖后腿,600万儿童失学。电影产业发达,尼莱坞仅次于宝莱坞,在英语世界流传,然而全国8000万老百姓因没电,很多人一辈子没见过电影。

尼日利亚首富阿里科·丹格特
有非洲第二大股票市场,近三成非洲金融科技公司在此,可赤贫人口从70年代1900万增长到如今9000万,拿着金饭碗讨饭。21世纪前从石油赚了4000亿,却几乎毫无发展,成人文盲率49%,婴儿死亡率未改善。
2010年古德勒克·乔纳森成为总统,试图搞基建,颁布发展大计,但困难重重。如汽车工业发展计划,因政策朝令夕改,导致投资厂子濒临破产。
2015年国际油价暴跌、埃博拉病毒爆发,尼日利亚经济崩盘,规划破产,甚至出现“还我腐败运动”。

即便尼日利亚局势复杂,中国人却在这里找到了商机。
尼日利亚有5家运营商,跨运营商通话贵,人们常办3-4张卡。主流手机品牌多为单卡,使用不便。2008年传音手机落地,推出双卡双待、四卡四待手机,还针对当地需求,开发深肤色非洲美颜、超长续航与太阳能快充、高音量扬声器、AI多语言助手、防高温汗液腐蚀涂层等功能,广告遍布大街小巷,占据黑非洲40%市场份额。
尼日利亚基建差、电力不足,江苏小伙罗利川倒腾太阳能电池与新能源路灯,解决家用照明,降低犯罪率,被土王册封为酋长。

江苏小伙罗利川,被册封酋长
河南小伙孔涛在中国土木外派尼日利亚搞建设10年,成为首都阿布贾轻轨项目负责人,获酋长头衔,中国土木还有另外三人也被封酋长。
如今,尼日利亚有约10多万华人,1000多家中企,集中在工程承包、日化制造、金融科技、电商等领域。中企从基建入手,还开展职业教育,做了许多当地政府该做的事。
2015年布哈里总统上台后,中尼合作项目增多,完成拉格斯到伊巴丹的铁路建设运营,使尼日利亚成为2023年运营铁路公里数超殖民时期的黑非洲国家。

尼日利亚,布哈里总统
但项目多了腐败也多,尽管布哈里发动反腐运动,可老百姓更关心治安、经济、电力供应等问题。新冠疫情以来,尼日利亚资本输入逐年下降,从2019年240亿美元跌到2022年62亿。
尼日利亚,这个具备成为发达国家诸多要素的国家,却因种种问题陷入发展困境。未来,若国际油价与粮价波动,拥有2亿多人口的尼日利亚,可能面临人道灾难,难民输出也将给脆弱的西非带来地缘危机。但同时,它又充满机遇,期待在未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真正的崛起与繁荣。
【文本来源@小王Albert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