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而印度只有2400美元。但这并不妨碍印度自视为“亚洲大国”,在国际上处处与中国作对,而在亚洲更是活跃,甚至试图掌控马尔代夫对付中国。

2024印度阅兵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印度特工曾在2024年1月与马尔代夫反对派政客接触,试图通过贿赂议员等手段罢免“亲华总统”穆伊兹。不过,这项计划以失败告终。
印马龃龉马尔代夫,作为一个完全的伊斯兰国家,国内民众全部信奉逊尼派。在其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有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哥”级存在,一个是沙特阿拉伯,另一个便是印度,且长期以来马尔代夫与印度关系颇为默契。

2023年马尔代夫新总统上台后,做出了一个令印度极为敏感的决策——让所有外国军队撤离马尔代夫,而这里的外国军队,主要指的就是印度军队。

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
这背后有着一段历史渊源,此前马尔代夫曾因商人闹内乱,使得印度顺势介入并承担起看守马尔代夫国防的角色。长期以来,印度军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马尔代夫的主权完整与外交自主。

马尔代夫新总统上任后,一般会将印度作为出访第一站,但2023年马尔代夫总统穆伊兹首先出访的是我国,因此惹恼了印度。直到2024年10月,穆伊兹才出访印度,同穆迪会晤。
经济命脉印度对于马尔代夫的影响,除了军事层面,在经济领域也十分深远。
马尔代夫作为一个旅游国家,自身产出严重不足以支撑接待大量外来游客。其经济结构单一,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作为马尔代夫的重要经济支柱,旅游业深受印马关系变动的影响。

首都马累
回顾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历程,前几年受疫情冲击,遭遇了巨大的流量下滑。2022年随着全球疫情形势好转,旅游业开始恢复,当年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67万多人次。然而到了2023年,游客量却又降至147万左右。
马尔代夫将2024年的旅游目标设定为200万人次以上,并且对中国免签,这一举措背后,正是马尔代夫基于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做出的政策选择。马尔代夫由1700多个岛屿组成,经济完全是外向型,在印度洋这一重要地理位置上,其政策不得不围绕经济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除了旅游资源外,印度在各种补给方面对马尔代夫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马尔代夫本国资源匮乏,在食品、生活用品、基础设施建设材料等诸多方面严重依赖进口,而印度凭借地缘优势,长期以来都是马尔代夫重要的补给来源国。这种依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马尔代夫在外交决策上的自主性,一旦与印度关系紧张,国内的物资供应和经济运转都可能面临挑战。
印度洋上的战略支点中国与马尔代夫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曾在马尔代夫的马累港停留,有趣的是,郑和也姓马,马尔代夫诸多地名也多含“马”字。
在当时的航海贸易格局中,马累港作为印度洋的重要支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亚洲出发的商船队,不可能都以印度为支点,而距离印度更近的马尔代夫马累港,成为制衡印度洋航线的关键节点。

如今,我们更应关注马尔代夫马累港的扩建工程。目前马累岛经过扩建,已具备6000吨船的补给能力和停泊能力,但对于大型商船而言,这一规模远远不够,大商船基本不会选择在此停靠。
若能对马累港进行大规模基建扩建,疏浚港口,使其具备停靠万吨以上轮船的能力,那么马尔代夫在印度洋航运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届时,一些中途运输的轮船也可在此停靠补给,不仅能增加港口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当然,这样大规模的基建工程,所需成本必然高昂。

中马大桥
目前马尔代夫部分基建依赖于印度,马尔代夫是否会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拿出一些核心资源,允许其他国家投资并出让部分权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马尔代夫作为十几年前才刚刚开始富起来的国家,在重新回到英联邦国家之后,又要周旋于与印度、阿拉伯国家以及东方大国的各种利益牵扯之间,其核心目标始终是寻求经济的稳定增长与繁荣。
马尔代夫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与印度的关系走向、经济结构的调整成效、外交战略的抉择,都将深刻影响这个印度洋岛国的未来发展轨迹。
素材源自@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