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教会了毛泽东打仗?毛泽东认为有3个“老师”,第一个是蒋介石

是小李吖 2025-04-22 15:36:20

大家都说毛主席是个非常罕见的军事天才,但建国后有一天,毛主席自己却说了一番心里话:

我本来是干小学老师这行的(读的师范),压根儿不懂打仗那套,这本事是哪学来的呢?一个是从蒋介石那儿,一个是从日本鬼子那里,再一个就是美帝国主义了。

实际上,这些话都是毛泽东说的,他是中国红军的重要创建人之一,他为人十分谦逊。

简单说来,毛主席出色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毛主席出众军事能力的基础:是“书籍”】

古代的书啊,那可是有大用处的。它们就像是个知识的大宝库,里头藏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智慧。在古代,人们没像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能查资料,所以他们就靠这些书来学习新东西,了解历史,明白各种道理。书还能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给出不少实用的建议。而且,书还是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让老祖宗的智慧和经验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简单来说,古代的书就像咱们今天的网络,啥都能查到,啥都能学到,特别重要。

书里藏着美女佳人,书里也有财富宝藏,书里更不缺军事计谋。

毛主席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特别是对《三国演义》情有独钟。

这本书讲的是历史故事,但它真的很特别。里面详细写了好多战争场面,还有各种策略的巧妙运用。

毛主席在年少那会儿,就读过像《左传》啊、《吕氏春秋》这些书。翻看他这一辈子,读得最多的要数《资治通鉴》了,有人讲,这本书他起码反反复复看了有十几回。

到了这一步,估计有人会琢磨,难道你没看过《孙子兵法》这本书吗?

在1935年之前,我压根就没碰过那些书。说到遵义会议那会儿,有人嘀咕毛泽东也就看了点《三国演义》啊,《孙子兵法》啥的。但后来毛主席自己澄清说:那时候我压根还没开始翻《孙子兵法》呢。

反正,毛主席读了好多古代的历史书,学到了不少打仗的计谋,然后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办法。像是什么“把兵力集中到一块儿使劲儿”,还有“不打没准备的仗”,再就是“尽量在运动的时候把敌人干掉”这些。

简单来说,毛主席出色的军事才能,其根基在于中国悠久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各类书籍。

肯定有不少人都读过那些书,但关键在于,毛主席能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吸取精华,并且直接用到实际中。

马列主义的那些书,真的给了我很大的助力。以前,我对很多事情都迷迷糊糊的,找不到方向。但自从读了马列主义的书,我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里面讲的那些道理,让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书让我明白了,为啥社会会发展,为啥会有阶级斗争,还有咋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它们就像是我的指南针,帮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而且,马列主义的书不只是讲大道理,还给了我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咋样去看待问题,咋样去分析问题,还有咋样去解决问题。这些方法让我在处理事情上更加得心应手。所以,我真的要感谢马列主义的书,它们让我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根基上,共产党出现了,同时共产国际也随之诞生。

从1919年开始,毛泽东花了很长时间钻研马列主义,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每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主要的功能就是把那些“赞同这些想法”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们就像是磁铁,能吸引和聚拢那些思想一致的人。大家因为对这些思想有了共同的认识,所以会走到一起,形成一个团体。这样一来,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就成了大家团结的纽带,把人心紧紧相连。

因此,后来的毛主席深信,对一个军队来说,最关键的是思想得一致,这样,军队的团结力才会最强,也能少走许多弯路。

说白了,毛主席觉得得这么做:“党得管枪”,“连队里得有党支部”,这样一来,红军的团结劲儿能大大提升。

毛主席提倡的“靠大家力量,带动大家行动”的方法,对军队不断进步特别有帮助。

但是,毛主席的那一套方法,刚开始时真的受到了不少人的怀疑,就连朱德、陈毅他们都有点不认同。毕竟,他们都是正经学过军事的人,对毛主席的一些看法持保留态度。到后来,毛主席前委书记的位置,还一度被陈毅给顶替了呢。

实际情况显示,没了毛主席的领导,红军的路走得挺艰难。所以,后来朱德、陈毅他们就把毛主席请回来了。到了1929年年底的古田会议上,大家正式推选毛主席为前委书记。会上,还大力赞扬和推广了毛主席提出的“党领导军队”和“连队建党”这些办法。

反正呢,一般的军事人才就只管打仗那点事儿,但毛主席不一样,他不仅看重军事,还特别在意队伍的团结,讲究价值观。他给军队整了一套思想体系,让军队变得特别坚韧,一想起肩上的担子,战士们就啥也不怕,连命都能豁出去往前冲。

说白了,那些以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战士,勇于献身,心里想的全是老百姓,靠的也是老百姓,正因如此,红军队伍(之后变成八路军、解放军)才能越来越强大。

【2、毛主席军事能力的增长,有”敌人们“的功劳】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挺在理,有朋友在旁,心里暖洋洋;有敌人对立,能让你变得更强大。这话真不假!

毛主席这辈子,说白了,碰上过三个大对头。头一个就是蒋介石带着的国民党军队,第二个是日本鬼子,第三个则是美帝国主义。

就像毛主席一开始提到的那样,这三个劲敌,可以说是“训练”了他如何打仗。

从蒋介石那边,毛泽东他们到底学到了啥?

三十年代初那会儿,毛泽东、朱德他们带着的红军队伍,人数少装备差,跟蒋介石手下的国民党大军比起来,那可真不是一个级别。说白了,国民党军的实力,是红军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都不止。

那时候,好多人对革命的未来挺没信心的,但毛主席说了句话,“一点小火苗也能烧遍大地”,这话让好多人都振作了起来。

第四次围剿行动一开启,毛主席就不再指挥军队了。

由于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第五次反围剿行动没能成功,损失惨重。没办法,只能开始长征。

长征路上,老蒋的部队和各路军阀一直紧追不舍,想给红军制造各种麻烦。但自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掌舵,红军战士们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越来越勇猛。最后,他们成功冲破了敌人的一道道封锁线。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逐渐摸清了老蒋的底细。他们人多势众,但军队行动起来拖拖拉拉,内部不怎么团结,对待老百姓也不好,打起仗来一套一套的,不够灵活。这些情况都给毛泽东他们带来了不少启发。

跟蒋介石较量之后,毛主席他们心里更有数了,决定要这么干:纪律得严起来,群众工作得做到位,官兵得平等对待,得多打运动战,少搞阵地战,兵力得集中起来,别分散,思想工作得加强,党得牢牢掌握枪杆子,办事得讲效率,不能耽误战机,得胆大,还得心细......

在与老蒋军队的长期对抗里,共产党指挥的队伍日渐壮大,变得越发强大且难以阻挡,最终达成了伟大的事业。

(2)

日本鬼子战斗力挺强,主要是他们训练有素,单个士兵打起仗来很厉害。再说,他们思想一致,很少有人会投降,敢跟敌人硬碰硬,这给咱们中国军队带来了不少难题。还有啊,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很先进,这就能看出后勤和工业技术有多重要了。

当然,日本军队并非无懈可击,他们有自己的短板。毕竟是个岛国,资源匮乏,后劲不足。来到中国后,他们的势力也就到市、县为止,大多数乡镇都管不到,对农村的控制更是微乎其微。为啥呢?因为他们太依赖铁路和公路了,交通不便的话,他们的实力就大打折扣了。

在和日军对抗的时候,毛主席对日本军队的长处和短处心里有数。他们做得好的,我们就去学学,做得不好的,我们就想办法利用起来。

所以,毛主席他们不光制定了超棒的战略战术,在敌人后方频繁行动,还撰写了那篇有名的关于战争的文章,叫《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那会儿,真是打得惨烈,但话说回来,这也成了咱们中国军队一步步变强大的契机。在那段岁月里,咱们的军队经历了无数战火洗礼,实力一点点增强起来。

因此,毛主席提到“日本军队”让他学到了一些军事战术,这话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3)美国霸权主义说起美国,大家都知道它是个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有时候,它的做法真的让人摇头。就像有些人说的,美国老是想当世界的老大,到处插手别国的事情,这不就是霸权主义嘛。它仗着自己军事、经济都厉害,就不把其他国家放在眼里,动不动就搞制裁、威胁这一套。这种行为,跟以前的帝国主义有啥区别?都是想让别人听它的,不服从就打压。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选择权。美国老是想让别人跟着它的节奏走,这真的不合理。大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凭什么都得按美国的那一套来?所以说,美国这种霸权主义的做法,真的得改改。世界这么大,每个国家都应该平等相待,互相尊重,这样才能一起发展,一起进步嘛。

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跟美国的装备有过打交道,而且还成功地从敌人手里夺取了一些。

跟美帝国主义真刀真枪地干上,那就是朝鲜战争那会儿的事儿了。

毛主席他们决定参与朝鲜战争,那真是下了狠心,毕竟两边的实力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尽管困难重重,但当他们看到麦克阿瑟带着军队跨过三八线后,还是毅然决然地拍板出兵了。

跟美帝国主义军队交锋时,毛主席看清了中国军队的强项和短板,同时也瞧出了美国这些西方军队的长处和短处。那些西方军队,装备确实厉害,不过打起仗来不够变通,战斗决心也不够坚定。所以,毛主席得出了那个有名的说法:“帝国主义,看上去吓人,其实都是虚张声势。”

碰到厉害的对手,毛主席就是那个敢于正面迎战,毫不退缩的人。

了解自个儿的强项和弱项,同时也清楚对手的厉害之处和不足,这样在比拼时才能拿到最好的结果。

简单说,了解对手,也认清自己,那打多少仗都能赢。

跟美国帝国主义较量,肯定让毛主席学到了不少新东西和新想法。

之后,毛主席顶着可能拖累国家经济的压力,铁了心要搞“两弹一星”。这主要是受到美国等国家的启发,让他意识到,手里有硬家伙,那才叫真重要。

【3、毛主席的军事理论的夯实:是“实践”】

毛主席的军事才能非常出众,称得上是极为罕见的天才,说千年难遇,一点也不夸张。

不过,毛主席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能从书里提炼出精华,还能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真本事。

每打一次仗,大家伙儿通常都盯着伤亡人数看,但毛主席不光看这些,他还特别琢磨:这仗是怎么打赢的,又是咋打输的?

反正,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得从“动手做”里头找。

毛主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做了才知道”这个道理。

可能,毛主席的不少军事点子是从书里来的,但真正让这些策略变得完善,靠的是一次次的实战经验。

一个读了好多史书,并且能从实际经历中学到东西的人,铁定能成为军事上的高手。他通过一次次的亲身经历,慢慢积累,最后就能整出一套军事方面的道理来。

因此,毛主席的“军事导师”其实就是他“实践后爱总结”的习惯,这让他的眼光更加长远,判断更为精准。

说实话,瞧瞧那些老一辈的革命家,有些人真的是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真英雄。他们没有学过那些高深的军事理论,就是靠着一步步实践,最后成了响当当的名将。就像粟裕大将,他压根儿没进过军事学院的大门,但在南方的游击战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后来简直就成了“战神”一样的人物。还有邓小平,他也没上过军事学校,但对整个局势的把握,那叫一个精准。再说许世友,他也是土生土长的一位名将,全靠实战历练出来的。

新中国的诞生,靠的是那一批出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团队,最关键的是有了毛主席这位领头羊。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那可是新中国建立起来的一个超级重要的法宝。

从古到今,要是给军事家们排个名次,我觉得毛主席肯定得排第一。他有头脑、有战略、还能把大家拧成一股绳,这谁能比得上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