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神农氏琢磨出了种地的方法后,咱们中国古代就算迈进了文明的大门。原先那种大家共有的方式慢慢不行了,黄帝、炎帝、蚩尤这三个大部落头头,他们代表的自家有的东西越来越多的做法开始冒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三个大部族,它们就像三个国家一样,各自为政,互相打来打去,形成了很长时间的争斗局面。后来,黄帝这个部族的首领特别厉害,他最终打败了另一个部族的首领蚩尤。从此以后,黄帝就统一了所有这些地方,建立了我们中国。
说实话,古代时候的中国,地方大但人少,黄帝和蚩尤老家隔得那么远,他们为啥要打来打去的呢?到底为啥蚩尤最后会被黄帝打败呢?
【一、起源地问题】
黄帝和炎帝都是从黄土高坡那边往东边走的,他们原本都属于神农氏的手下,领导着各自的氏族部落。等他们到了关中平原这块地方,部落里的人们就开始安顿下来,过起了安稳日子,还大力发展起了种地的活儿。
好多代人生生不息后,关中这块地方明显挤不下了,所以他们又开始往东搬家。这时候,往东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是绕开山西高地,往河北大平原去;另一条呢,就是走崤函古道,进洛阳盆地。
显然,跟前者比起来,后者简直是轻松多了。因为这个新发现,两个部落之间立马打了起来,争得不可开交。大伙心里都明白,地盘有多关键,谁要是想把自己的部落搞大搞强,就得赶紧抢占有利的地方。
后来,黄帝部族和炎帝部族在阪泉这个地方大打出手,结果炎帝那边被打得落花流水。没办法,炎帝部族只好绕远路跑到山西高原,然后又进了河北平原找地方安家。另一边,黄帝部族就很顺利了,他们直接进了洛阳盆地,开始繁衍生息。
当他们不断往东边扩张地盘时,离东边的蚩尤部落就不远了。蚩尤部落的人住在山东半岛的南边,而黄帝和炎帝往东走的时候,蚩尤部落已经开始往北边进入河北平原,同时还往西边扩展到了江淮一带。
后来,蚩尤的族人碰上了炎帝和黄帝的部落,为了寻求更好的出路,蚩尤带着人和他们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二、战争缘由】
蚩尤跟黄帝和炎帝部落打过交道后,觉得炎帝部落没黄帝那么强,所以打定主意,要先搞定炎帝,然后再去找黄帝的麻烦。
蚩尤和炎帝在河北北边干了几架,炎帝因为打不过蚩尤部落那些厉害的金属武器,老是输,最后没办法,只能跑到南边去找黄帝部落帮忙。
接着,黄帝和炎帝携手合作,一起对抗装备了金属武器的蚩尤,他们在涿鹿这个地方打了一场大仗。据说,蚩尤部落的人个个都像铜头铁身的战神,根本砍不伤,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早就掌握了冶炼金属的技术。
炎帝和黄帝联手对抗蚩尤,一连打了九场大战,但每次都输得很惨,这让黄帝和炎帝特别灰心。就在这时,掌管干旱的魁拔大神和掌管水流的应龙大神主动来帮忙。他们通过改变天气,给黄帝和炎帝提供了很大的助力,最终一起打败了蚩尤。
没错,这仅仅是个神话故事,但为啥历史上会有这样的传说流传下来呢?想想可能是,在黄帝、炎帝跟蚩尤打得不可开交那会儿,天气肯定出现了啥极端情况。
可能有一段日子干旱得要命,另一段日子又洪水滔天,这种极端的天气情况,把蚩尤部落的生活节奏全给打乱了,结果他们没能扛住,败给了黄帝和炎帝。
那么,可能有人会好奇,为啥同样的气候条件,黄帝和炎帝部落却没事呢?其实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开始种水稻的是蚩尤部落。
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很长,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县的河姆渡,挖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里面就找到了水稻的残留物,算起来大概快7000年了。
在河南淹池那个仰韶村里头,还有安徽的大城墩、湖北的京山县屈家岭,都挖到过变成炭的稻叶子,这些玩意儿算下来,都有4000到7000年那么老了。
蚩尤的族群是从南边一路往北走,他们带着水稻种植技术和金属工具,就这么碰上了黄帝和炎帝。
蚩尤族,大伙也叫它九黎族,他们可是水稻种植的先行者,而且不光种地,还捣鼓起金属工具来,有的用来种田,有的则打造成了武器。他们还搞出了套刑罚制度,并且在娱乐方面也挺在行,舞蹈、戏曲这些玩意儿,据说都是他们琢磨出来的。
在以前种地那会儿,天气对庄稼生长的影响可大了去了。蚩尤那帮人学会了看天象,这对他们种地可帮了大忙。相比之下,黄帝和炎帝的部落可能就不太懂这些自然规律,结果粮食收成不好,整个部落的经济状况也就比不上蚩尤部落了。
黄帝和炎帝部落主要种的是栗米,这东西不像水稻那么挑地儿,但营养上也比不上水稻。因此,黄帝和炎帝部落的人,身子骨普遍没蚩尤部落的人壮实。据说啊,蚩尤部落的人都是一头黑发,浑身是劲,看起来相当彪悍。
没错,蚩尤部落的人体格健壮,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他们掌握了制盐的方法。黄帝和炎帝部落嘛,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那边以前主要是游牧民族,盐的来源全靠从动物肉里获取。
蚩尤部落是从南方崛起的,那边河流湖泊特别多,还有不少盐湖。他们日子一长,就发现了盐这玩意儿,也知道了它的好处。慢慢地,蚩尤部落的人就开始琢磨怎么用盐湖的水来制盐了。
常吃盐的人,身体会更结实,头发也更黑亮,这事儿黄帝和炎帝的部落之前可不知道。因此,蚩尤部落的人看上去就要比黄帝炎帝部落的人更加豪放壮实些。
可能就是因为魁拔和应龙老带来干旱和洪水,蚩尤部落那些年庄稼老是长不好,收成很差。结果,他们就被黄帝和炎帝部落给打败了,人家那边吃喝不愁,啥都不缺。
说白了,黄帝和蚩尤他们打的那一仗,不光是为了抢地盘那么简单,说不定还是为了争粮食呢。
两边对于该种啥庄稼有了不同看法,这样一来,也对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种水稻得用水,所以蚩尤和黄帝的部落可能会因为抢水而起争执。
干旱一来,蚩尤和黄帝就因为咋用水这事儿闹翻了。蚩尤那边种水稻,得大量浇水,而黄帝部落呢,种栗米用水少些,但他们也得存够水,好撑过这干旱日子。
结果,两边因为水资源这事,打了好几仗。可蚩尤部落这些年收成太差,身体都大不如前了。就算他们武器挺先进,还是挡不住黄帝部落士兵的猛攻。
结果,在抢水的大战中,蚩尤也打了败仗。碰到干旱和洪水,就算蚩尤身体再硬如铜铁,也挡不住肚子饿,最后变得特别虚弱。
【三、深入分析】
黄帝和蚩尤那场大战,说真的,根本躲不掉。天下这盘子棋,分了太久,迟早得合上。从神农氏那摊子垮了开始,中华这块地界上的部落们就都不安分了。人口一多,到处跑,撞上是迟早的事儿,不打一架才怪呢。
最终,所有的争斗都会落到一位帝王手里,由他来实现天下的统一。在过往的历史中,黄帝脱颖而出,成了那个笑到最后的人,他对败者蚩尤实施了严厉的惩处。
尽管蚩尤对我国文化的进步起的作用不比黄帝小,但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战败的蚩尤自然就被贴上了反派标签,黄帝也就顺势忽略了他所有的贡献。
现在咱们都说自己是炎黄的后代,但其实还有个老祖宗蚩尤给忘了。蚩尤这人吧,挺凶狠残暴的。黄帝打败他后,手段也是相当狠,不光砍了他的头,还扒了他的皮做成箭靶子,拿他的胃当球踢来踢去,甚至把他的肉剁碎了分给大伙吃,真是残忍得没法说。
据说,黄帝和炎帝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结盟,主要是因为黄帝的部族跟炎帝的部族都有着爱好和平的传统,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
蚩尤部落特别看重打架斗殴,一有矛盾就爱动刀动枪,性格相当凶狠残暴。所以,黄帝部落跟蚩尤部落根本谈不拢,没法和解。
说白了,蚩尤部落就是觉得自己手上的家伙什儿厉害,打架本事比黄帝部落高出一大截,所以他们特别自负。从他们一路往北走的时候开始,就靠着这些犀利的武器把周围的小部落都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现在碰到了黄帝部落,他们还是老样子,改不掉那股子傲慢劲儿。
蚩尤之所以会输,一方面是因为天气不好,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太凶狠,野心太大。在过去,各个部落因为发展水平不一样,那些有钱有势的部落,总想着靠欺负弱小部落,多捞点好处活下去。他们的野心和贪心,让他们对弱小的部落毫不留情。
蚩尤部落的人就是在这种氛围里逐渐变成了一个爱打架的部落,他们跟黄帝和炎帝那帮人不一样,黄帝炎帝讲的是仁义礼制,而蚩尤部落呢,讲究的是力量和战斗。
可能蚩尤的落败是个巧合,但爱动武的人迟早会栽在暴力上,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黄帝和炎帝就是看准了蚩尤的倔强固执和骄傲过头,花了足足3年时间,才把他们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