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健豪
Li Jianhao
2003 年生于浙江
2020 年就读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 在读 )
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展览。

延续3
布面丙烯
60 × 90cm
2023
“星丛”系列专访李健豪:我对艺术创作始终抱有充足的好奇心库艺术=库: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成长经历吗?李健豪=李:我的成长经历相对比较平静,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比较好动原因,对事物好奇心比较重,只有在绘画的时候可以短暂地安静一下,所以从小对绘画就比较感兴趣。小的时候会喜欢去临摹一些历史画本上的人物,在各种地方到处画,高中的时候误打误撞地学习了美术,上了大学之后也是持续了绘画这件事。很幸运的是在我每个学艺术的阶段都遇到了很好的老师,得以让我在艺术上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热爱。
延续1
布面丙烯
60 × 60cm
2023
库:你认为这些经历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李:在艺术上我的经历一直以来都很顺畅,这也让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始终会抱有充足的好奇心和比较大的胆子,在面对各种材料都会有一种想尝试的冲动,不断地想去寻找新的可能。同时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去临摹各种历史画本,所以我对各种历史故事和人物也充满了兴趣,在创作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地去加入这些元素。
延续4
布面丙烯
20 × 20cm
2023
库:请谈谈你现在的创作情况以及在实践中主要涉及的主题?李:我现阶段的创作更多的是在画面上寻找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上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效果,同时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怎样表现的画面是美的,这对我来说会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题目。而在实践中所涉及的主题往往是“我”甚至是“我们这代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困境,对于我个人所引发的思考。
延续5
布面丙烯
20 × 20cm
2023
库:你有几个风格不同的系列创作,但始终都采用非具象的形式呈现,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李:非具象的形式于我而言在表达上就少了很多的局限性,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偶然性,同时也与我当下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契合。
我们这一代1
布面丙烯
100 × 100cm
2023
库:有没有对你产生影响的艺术家?李:李迪老师在艺术上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同时在创作上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我们这一代2
布面丙烯,油画棒
100 × 100cm
2023
库:你目前在哪里工作,日常的工作室实践是怎样的?有什么惯例或信条吗?李:目前是在宁波,日常在工作室的时候,思考的时间比绘画的时间相对会多一些。在创作之前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我所想要去表达的内容,但一到创作的时候又会肆无忌惮地表达,这个过程中会推翻掉一部分在创作之前的想法,有时我会觉得矛盾,但又是乐在其中。平时的话我喜欢在下午和晚上的时候去画画,可能是个人习惯的原因。在创作完一张作品之后,我时不时会拿出来看看,然后又会忍不住去覆盖和调整。

我们这一代3
布面丙烯
60 × 80cm
2023
库:你一直在坚持创作,当前艺术领域最让你兴奋的是什么?李:当下能够让我感到兴奋的是在创作上所能用到的媒介材料越来越多,所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越来越多。现在有关艺术的自媒体平台也很多,想要接触到的艺术资讯和知识也更加的方便,同时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被更多的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所看到。
无题
布面丙烯
40 × 40cm
2023
库:近期诞生的ChatGPT、Gemini等AI机器人更是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指令下创作出无限复杂而准确的图像,您认为AI绘制的图像属于艺术创作吗?面对AI带来的“威胁”,人类艺术家应当作出怎样的回应?李:AI所绘制的图像我认为与其把它称之为艺术创作不如把它称为“人类指令下的批量制作”更为贴切,艺术创作中的偶然性和可能性是它并不具备的。而面对AI所带来的“威胁”,在我看来也不必如此悲观,在1839年摄影诞生至今,我们依旧在描绘着人物肖像,所以当下作为艺术家应该要思考的是如何把AI变成“材料”“媒介”创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又或者是作为“辅助”来提升艺术创作。
纵横.蔓延1
布面丙烯
110 × 110cm
2023

纵横.蔓延3
布面丙烯
60 × 80cm
2023
重识色彩,超越自我 5月相聚北京一起“色彩绘画” 导师阵容马树青 英格丽·弗洛斯(德国)黄拱烘 杰瑞·翟纽克(美国) 举办时间:5月2日——5月11日(每日早9点—晚6点)授课方式:线下面授举办地:北京策划:库艺术教育主办方:艺时代(北京)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FARBMALEREI”(德国)研究中心温莎牛顿(Winsor&Newton)适合人群
艺术类在校教师与学生
职业艺术家
色彩领域相关从业者
计划留学欧美的学生
长按或扫码立刻报名 报名微信:kuyishu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