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啥是“涨”不能解决的

懒猫的丰收 2025-02-08 12:46:39

果然,没有啥是“涨”不能解决的。

如果不能,那就连涨几天。

行情一涨,看多的声音也就多起来了。

昨天,德意志银行一篇《China eats the world》的研报刷屏,看多中国,认为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也将继续,并超越此前高点。

研报的中文翻译版已经放到群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入群获取~

研报说了啥呢?

1)盛赞了中国企业的成就,之前是市场换技术,但现在是真的硬起来了,在电信设备、核电、国防、高铁等复杂产业领域确立了全球主导地位。

DeepSeek的发布还让全球重新认识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被称为“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但德银认为,不止这么简单,这不是“人工智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而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意味着中国的知识产权得到了认可。然后特别nice的贴了一张专利申请图,2023年中国申请了全球将近一半的专利。

2)对于市场之前担忧的“中国会不会日本化”和“人口下降”,德银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中国和日本像不像呢?

像,但不是“90年代泡沫破灭后的日本”,而是“80年代经济腾飞的日本”。

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腾飞期,但当时日本实际GDP增速只有4%而已,被称为经济奇迹。现在,中国经济增速也有4%或5%,却被批评为“缓慢”,这种看法在将来不排除演变为“奇迹”的可能。

人口下降怎么办呢?

对内,自动化,大约有70%的工业机器人安装在中国;对外,一带一路拓宽了中国经济的腹地。

3)中国这么强,但遗憾的是中国资产却是低估的,全球投资者也低配中国资产。

沪深300和纳斯达克分别代表中国和西方的主导企业。沪深300的ROE约是纳斯达克的一半,但PE却只有1/4,严重低估。

德银认为市场会惩罚那些做出非市场决策、低配中国的投资者,就像几年前他们低配化石燃料一样。随着中国企业崛起,“估值折扣”会在某个时刻转变为“估值溢价”。

4)另外,德银还从中国内地找到了利好。

2020年以来,中国家庭大概积累了约10万亿美元的储蓄,这些钱将来会不成比例的释放到消费和股票市场,带动股票在盈利和估值方面的双重提升。

然后给出了文章开头的结论:

2025年是中国超越其他国家的一年,预计中国股票“估值折价”将消失,A股/港股牛市也将继续,并超越此前高点。

不知道大家看完啥感觉,

其实除了“DeepSeek让全球重新认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外,并没有太多增量信息,很多数据都是被多次提到过的。

但这篇研报出现的时间点非常好,这两天A股是普涨行情,量价齐升。

昨天,4801家上涨,上证指数涨1.27%,成交量也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回到1.5万亿以上。

今天,继续放量,成交1.99万亿;行情也是涨的,4169家上涨,上证指数再涨1%,收盘成功站上3300点。

三个阳线改变信仰,如果下周一再涨,不知道市场情绪会沸腾到啥样。

话说回来,这可能吗?

真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看行情,

上证指数还没收复年初3根阴线的失地,位置也不高,3400点而已,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也不是不可能,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春季躁动”行情。

再看外资对沪深300的的预测,

我也让DeepSeek总结了下,高盛认为会涨到4600点,摩根士丹利认为会涨到4200点,以最新3893点的收盘价计算,分别对应着18%、8%的空间。

瑞银虽然没给出具体点位,但认为沪深300的估值中枢会上移,看好A股的外资不止德银一家。

往上大概有10%+的上涨空间,情绪虽然被调动起来了,但上证指数2天也就涨了2.3%而已,再加上“春季躁动”的诱惑,行情再往上冲一冲也没啥不可能的。

最后总结下:

1)德银并没有提出太多新观点,研报刷屏主要是时机好,赶上了A股连续2天量价齐升。相反,研报中的很多内容“吹”的成分还比较重,如果是内资券商这么写,我真怀疑会不会挨骂...

2)外资集体看好A股,高盛认为沪深300会涨到4600点,摩根士丹利认为会涨到4200点,瑞银虽然没给具体点位,但也是看好的,现在又多了德银。

3)就当前行情而言,上证指数还没收复年初下跌的失地,2025年也是跌的,市场情绪已经调动起来,不排除发动一波“春季攻势”的可能。

4)还是那句话,“德银并没有太多新观点和新逻辑”,只是行情涨了,利好因素被放大、重提而已,阳光底线没新鲜事,大家千万不要被市场情绪裹挟啊。

以这几天表现好的恒生科技ETF为例,有人加杠杆融资买入,但总份额却是持续下滑,赎回的人也很多,没有人能赚到市场中的每一分钱,保持独立性,按照自己的交易节奏走就好~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8

懒猫的丰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