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固收+”基金。
开年股市的连续下跌伤了不少人的心。
转向稳定的吧,
余额宝的收益率已经降至1.3%,多多少少有点不够看。
此时此刻,“固收+”成了不少人提高收益的一个选择~

01
“固收+”也有专门的指数——申万宏源固收+基金指数,2020年以来涨了19.03%,最大回撤6.41%。

以此作为参照标准,要求:
1)基金持有股票和可转债仓位;
2)2020年以来,收益超过19%,最大回撤不超过6%;
3)基金规模超过2亿元;
4)基金经理任职日期在2022年之前。
一共选出106只基金,原始EXCEL我放到“粉丝群”里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入群下载(入群方式见文章开头)。
篇幅有限,这里只贴出挑选后的几只:
可以分为两组:
(1)高收益组,2020年以来年化收益超过6%。

(2)高性价比组,2020年以来最大回撤不超过4%,且卡玛比率超过1.5。

人还是有点多,一篇文章介绍不完,熟悉的基金经理就不重复了,先介绍几位名字相对陌生,但业绩还不错的“固收+”基金经理。
02
吴闻
“国寿安保稳荣”的数据很漂亮,2020年以来的年化收益是7.5%,最大回撤4.3%,卡玛比率高达1.8。
往前翻,2017年2月成立以来,基金就一直由吴闻管理,期间涨了65.9%,年化6.6%,最大回撤4.3%,相对“固收+”指数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投资方法上,
吴闻管理“固收+”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稳定排第一,收益排第二。
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1)先判断经济周期的位置;2)再基于经济周期,寻找具有中期景气的行业;3)确定好行业后,一般配置行业龙头,或者结合研究部门的深度研究选择个股。
所以看持仓,带有一定的轮动色彩。
核心资产牛市中重仓医药、食品饮料;2023年上半年参与了AI行情,并及时撤退;2024年加仓有色、银行。几轮大的宏观主线行情都有把握住,所以收益还可以。

控制回撤,吴闻有两个方法:
一是择时。
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当预期经济基本面回落且政策底未出现时,会降低股票仓位。
从微观角度出发,如果观察到资金面显著恶化,也会降低仓位。
看实际情况,2018年逐步降低仓位,然后在2019年初迅速加仓。2020年下半年后缓慢降低仓位,2024年逐步加仓,在3季度将仓位加到30%的上限,节奏感也在线。

二是设置最大回撤目标,当回撤接近时主动降低仓位。
但这么做的一个缺陷是跌了很多后,把股票仓位降下来可能没法有效参与之后的反弹行情。吴闻的选择是预警线前置,比如最大回撤目标是4%,回撤了2%后就开始降低仓位,这样当回撤接近4%时,能够有较高的仓位参与可能的反弹行情。
但看刚才贴出的仓位变化,除了2018年他并没有把股票仓位降到很低。所以,虽然最大回撤跑赢了“固收+”指数,但日常回撤的优势并不明显,这只基金的最大看点还是基金经理自上而下抓住了好几波行情。

03
赖礼辉、郑迎迎
相对来说,赖礼辉、郑迎迎管的就是低回撤版本的“固收+”基金。
2020年以来,
赖礼辉管的“嘉实安益”最大回撤是1.9%,郑迎迎管的“南方卓元”最大回撤是2%,回撤要比“固收+”指数小得多。但同期,基金收益却和“固收+”指数差不多。

而且也都实现了年年正收益。

两只基金低回撤的秘诀在于权益仓位低。
嘉实安益,股票+可转债仓位合计13.08%,
南方卓元,股票+可转债仓位合计4.65%。
作为对比,“国寿安保稳荣”的股票+可转债仓位达到了38%。

投资方法上,
两位基金经理都是自上而下,会择时。
2021年,赖礼辉曾将股票仓位从13.85%降至0.53%。
2018年,郑迎迎也曾将股票仓位降至0。

持仓上,
赖礼辉偏好股息率高、估值水平低、安全边际充足的股票,曾长期重仓银行,半年报也持有不少石油石化、煤炭、有色、运营商股票。

郑迎迎轮动特征更明显些,2020-2021年重仓医药、食品饮料,之后转向银行,最新持仓则以公用事业、石油石化为主,也在2024年上半年的风口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