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自动驾驶将很快迎来一个通用的、纯AI的解决方案。
4月15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特斯拉即将推出基于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全自动驾驶(FSD)解决方案”。该方案仅需要依赖车辆摄像头与特斯拉自研AI芯片的协同运作。
马斯克在推文中强调:“这是首次,全自动驾驶将很快迎来一个通用的、纯 AI 的解决方案。”据其描述,该技术将依托特斯拉自主研发的AI芯片及算法。这一技术路线与特斯拉自2016年起坚持的“视觉优先”战略一脉相承。
纯视觉派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此前,特斯拉官方发文表示:“人用眼睛和大脑开车,而不是一套传感器,特斯拉的车也一样,更先进、更智能、更纯粹的驾驶体验,从一辆特斯拉开始。”
特斯拉的FSD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是当前世界上唯一的纯视觉方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认为,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此前,马斯克曾在多个场合批评激光雷达技术为 “错误的解决方案”,并强调视觉系统尤其是基于显式光子计算的技术,在感知精度和可靠性上远超雷达和视觉的组合。因为当雷达与视觉感知数据发生冲突时,系统难以判断应该信任哪一方,这种不确定性是自动驾驶系统无法接受的隐患。他认为,纯视觉方案才是自动驾驶的未来。
据了解,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路况信息,并借助视觉神经网络将图像转化为三维场景,再由自动驾驶计算机对场景进行分析和决策。其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已经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驾驶场景,如沿着道路上的弯道行驶、在交叉路口先停车再通行、进行左右转弯、导航经过环岛路口、驶入/驶出高速公路等。
然而,与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不同,我国有不少车企选择了激光雷达方案。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极氪、问界等多家车企都选择了激光雷达路线。行业数据显示,特斯拉FSD Beta版目前在美国的渗透率已超40万辆,但其安全评级仍落后于采用激光雷达方案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FSD方案最新进展特斯拉FSD是特斯拉公司开发的L4级自动驾驶系统,2024年第四季度推出了FSD V14版本,采用自回归变压器架构,实现了三大突破:
环境感知精度提升:通过多摄像头融合算法,系统能在暴雨、夜间等极端环境下重建三维场景,识别被积水覆盖的车道线。决策逻辑拟人化:引入上下文理解能力,可预判行人意图和车辆加塞行为,决策速度比人类快0.3秒。安全冗余增强:通过 Dojo 超算训练,系统事故率已降至人类驾驶的 1/10.3,V14版本进一步将这一比例提升至1/12。2月25日,特斯拉FSD在中国市场官宣上线,初期采取分批推送策略,覆盖搭载HW4.0硬件的车型,但需用户额外支付6.4万元买断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版FSD仅支持城市道路辅助驾驶,尚未开放“点对点全自动泊车”“无人驾驶启动”等美版核心功能。
由于特斯拉FSD的训练数据90%来自美国路况,对中国复杂场景(如电动车穿行、异形红绿灯)处理能力较弱,初期实测出现压实线、误判公交车道等问题 。与国内激光雷达方案相比,纯视觉方案在雨雾天气、多传感器融合方面存在劣势 。
3月17日,特斯拉在中国推出 FSD 限时免费体验活动,当月28日,工信部新规要求自动驾驶OTA升级需备案审查,特斯拉暂停FSD免费体验活动,直至4月28日,在完成功能名称调整(从 “完全自动驾驶” 改为 “智能辅助驾驶”)、数据合规补充申报后,经审批重启推送。
根据此前规划,特斯拉FSD计划将在2025年5月上线订阅制服务,降低用户使用门槛;2025年6月完成HW3.0硬件适配,覆盖95%存量车主,并开放“车位到车位”等进阶功能;2025年Q3通过本地化数据积累和仿真训练,提升对中国路况的适应能力,接近国产第一梯队水平 。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