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亚洲对价格实惠的Nvidia替代品的需求正在增长。

美国芯片初创公司 SambaNova Systems 表示,亚洲对更实惠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需求正在增长,以取代 Nvidia 昂贵的硬件,而中国 DeepSeek 等开源模型的出现为这种转变增添了动力。
亚太地区副总裁 Toshinori Kujiraoka 表示:“亚太地区的需求显著上升,尤其是今年。”
他表示,随着企业寻求更便宜的 Nvidia 服务器替代品,以及像中国的 DeepSeek 这样的易于使用的开源 AI 模型越来越受欢迎,SambaNova 的 AI 服务器解决方案在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今年的增长速度是 2024 年的两倍。
该公司没有透露具体的销售数字。
SambaNova 使用定制的 AI 芯片,其设计与 Nvidia 所推崇的 GPU 不同。定制芯片专为 AI 应用量身定制,可在给定计算能力的情况下降低能耗。这使得该公司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产品。该公司销售现场 AI 服务器,并通过云端提供计算能力。
除了定制芯片外,SamabaNova 的 AI 服务器还配备了 Meta 的 Llama 或 DeepSeek 等开源模型。该公司表示,客户可以在一周内部署预先训练好的 Llama 模型,而由于 Nvidia 的 AI 芯片过于流行,获取这些芯片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能够提供现场服务器使公司可以考虑在处理机密信息或敏感客户数据的领域利用人工智能,例如核心银行系统、金融机构实时管理账户、交易和客户记录的中央平台。
该公司最近向软银集团旗下电信公司软银公司旗下的一个未公开的数据中心投资了数十亿日元,以增强其云服务。软银的数据中心将作为其计算中心,以满足亚太地区的需求,并且该公司将继续探索扩张机会。
副总裁表示,SambaNova 旨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易于部署的 AI 需求。“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企业一直在尝试开发自己的生成式 AI 模型,但现在却落后了,”他说道。尽管聘请了高薪工程师,“但他们的模型仍然难以达到 Llama 等开源替代方案的准确性。许多企业开始重新考虑采用开源 AI 模型是否更有意义。”
日本一家大型消费电子公司的AI技术人员表示,构建自主研发的基础模型(AI聊天机器人的基础技术)“风险很高”,因为它需要十几名高薪工程师,他们的收入远高于普通员工。“技术进步如此之快,以至于人们怀疑在日本雇佣的工程师是否真的能够长期留在公司,”这位工作人员说道。
Kujiraoka 补充道,DeepSeek 的崛起可能会加速向开源模型的转变。这家中国初创公司今年早些时候震惊了科技界,其在某些功能上与 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相媲美,而成本仅为这家美国公司的一小部分。这引发了人们对 OpenAI 等封闭模型的技术进步能否在未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质疑。
SambaNova Systems 的芯片设计策略避开了目前主导 AI 芯片需求的 GPU。相反,其芯片以更精简的方式处理数据,从而减少了数据存储在芯片内存中的时间。由于内存使用是芯片能耗的主要贡献者,因此与传统 GPU 相比,这种策略能够实现更快、更经济的 AI 处理。
该初创公司由 Rodrigo Liang 和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于 2017 年创立,并于 2021 年获得软银愿景基金的投资。
高盛预警:AI服务器市场“急刹车”高盛最新发布的《全球科技:服务器总市场规模(TAM)更新报告》(GS-Global Tech Server TAM updates: Revising down AI Training Server outlook)指出,受产品迭代、供需不确定性及关税风险影响,2025-2026年AI训练服务器(尤其是机架级产品)的出货量和市场规模预期被大幅下调。
高盛将2025年机架级AI训练服务器(以144 GPU等效计算)的出货量从3.1万台下调至1.9万台,2026年从6.6万台降至5.7万台(Exhibit 2)。这一调整直接导致机架级服务器市场规模缩水:2025年预期从880亿美元腰斩至540亿美元,2026年从1820亿美元降至1560亿美元(Exhibit 1)。
高盛认为虽然2025年第二季度对中国台湾ODM/散热供应链来说将是强劲的季度,但高盛对全年出货量持更为保守的态度,并预计产品转型期可能在2025年第三季度再次对出货量造成影响。
因此高盛相应下调了中国台湾ODM和散热供应链相关公司(广达、鸿海、FII、纬创、艾维克、双鸿)的目标价,降幅在7%-21%之间,并将广达电脑评级从"买入"下调至"中性"。此外,高盛认为对投资者而言,ASIC AI服务器相关企业表现普遍优于GPU AI服务器供应商,这一趋势可能将持续。
高盛美国互联网团队预测,2025年美国头部云服务商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41%,2026年放缓至15%;而中国云厂商2025年增速26%,2026年骤降至4%(Exhibit 4-5)。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
想要获取半导体产业的前沿洞见、技术速递、趋势解析,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