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微信时,你有没有遇到如下这些让你不舒服的情况?这十大令人反感的行为,你最讨厌哪个?
①啥事没说,先问“在吗”?
②明明是请教问题,却任何礼貌用语都没有,态度生硬;
③明明是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却连个谢谢都没有收到;
④半夜三更收到别人的微信消息,却并非十万火急;
⑤初次见面时,就要求添加微信好友;
⑥添加好友时,没有任何信息的备注;
⑦添加好友后,啥也不说也不点赞,从此开启沉默模式;
⑧没有说不方便打字,却上来就发了一堆语音;
⑨并不是很熟的朋友,直接发来了语音或视频电话;
⑩朋友圈每天都在刷屏。
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即时聊天和生活服务的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如今,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微信。可以说,微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软件,更像是我们的身份名片。
所以,一个人怎么回消息、怎么发朋友圈,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恰恰可以展示一个人的修养和情商,有心的人只需看看你的朋友圈或者与你简单沟通几句,就能大致判断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布衣公子在网上分享了许多课件,同时也经常在全国各地授课。因此,平时加我微信咨询PPT或其他方面技能的人比较多,有些人的问题让我非常愉快地回答,而有些人则让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或者我会拖延回复。我想,这可能与一些人在微信沟通中缺乏礼仪有关。
我早就想系统地写一篇有关微信礼仪的文章了,借着这次更新个人知识体系的机会,我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一些网上的素材,从以下九个方面谈一谈使用微信的礼仪要求,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其一、不要轻易加微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许多人喜欢初次见面不管熟不熟都先加个微信。一见面,就是一句话:“来,加一个微信吧!”然后,不管你同不同意,对方已经打开了微信扫描。在商务礼仪上,这是一种鲁莽、失礼的行为。
他们也有理由,“有些人可能一生只有一次见面的机会,这个时候不加微信,那什么时候加呢?所以觉得宁可错加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至于后期对自己到底有没有帮助,那先不管,先加上再说!”
虽然添加微信可以与对方建立直接的联系,但许多人并不喜欢一见面就加微信。即使加了微信,当对方已通过你的好友请求,你们就开始沉默了。甚至许多人因为一些小事加了一堆永远不会聊第二次的人,如果这样,那加微信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见,频繁地加微信,只会让自己微信的通讯录变得越来越臃肿。正所谓:加微信容易,交朋友很难。即使你的微信好友已经超出了几千人,但可能点赞留言时还总是那些人。
当然,如果自己真心想和对方保持直接的联系,也不是不可以添加微信,但要使用礼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并且要给对方留有选择的余地。比如,我们可以说:“可方便添加您的微信?我希望以后可向您请教。”
如果对方婉言拒绝,也请尊重对方的决定,同时不要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可以大方地说“没关系”,同时,也可以给对方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或电子邮件地址,以便以后保持联系。
其二、添加微信有理由
我记得自己一开始使用微信的时候,非常热衷于添加好友,甚至通过微信摇一摇或者附近人等功能添加好友。但随着新鲜感的逐渐消散,我不再轻易添加微信好友了,而且,添加我的人,如果没有明确写明理由,我也很少通过。
微信是一种私人通讯工具,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大多数人一般只愿意把自己的微信分享给熟悉或有必要联系的人。如果你想要添加别人微信,记得说自己是谁、想干什么,以便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请求。
比如,可以这样写:“××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期望跟您学习”。这样,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显得诚恳有礼貌,而且方便对方能够直接复制验证信息做备注。
其三、首次沟通很重要
我发现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些人添加你微信的时候,不写任何理由,当你通过对方好友请求的时候,对方依然保持沉默,然后,就静静地躺在你的通讯录里,甚至连个赞也不会点一下。
作为被添加的人,心里应该不是很舒服的。可见,添加好友时不写理由,添加后又保持沉默,应该算是一种失礼的行为,我们应该避免这种行为。
一般来说,谁先加的微信,谁就应该自报家门。或者,至少也要发一句简短的自我介绍。比如:“您好,我是××公司的×××,我主要负责××的工作,以后请您多多指教啊”等等。
当然,别人如果加你没吭声,你也可以主动向对方打个招呼,这也没有坏处,如果对方是你的客户或潜在客户,自己主动一点,更容易成交。
其四、礼貌用语不能丢
微信上的沟通其实就是现实生活中沟通的延伸,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沟通,讲究礼貌用语不离身,微信沟通也不例外,不要上来就说事,基本的礼貌用语必不可少,比如,在说事之前,先说一句“您好,打扰您了。”
说事完毕,也要有礼貌地结束对话。比如,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不要忘记表达感谢。可以这样说,“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或者“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但遗憾的是,有些人明明是请教你问题,而且也并不是付费学员(付费学员是上帝,没啥说的),却任何礼貌用语甚至连个称呼都没有,让你非常不舒服。当我遇到这种情况时,我虽然也会回答,但一般会晾对方一些时间再答复。
其五、有话直说别在吗
在微信上,你最怕收到哪种消息?我想大多人都不会喜欢这两个字:“在吗?”。有什么事,咱直说不好吗?
说实话,一句“在吗”常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当别人这么问的时候,有可能是借钱的,要么就是找你帮忙的。所以,当别人来一句“在吗”的时候,反而容易被别人晾在那里。
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应该是开门见山,有话直说。每个人都很忙,不如言简意赅直接说事,少问一句在吗,减少一来一回的等待,既提高效率,又彰显你的专业素质和尊重他人的礼貌态度。
其六、一次说完别拖拉
有些人发微信时,总是说几个字就一个回车,让对方的微信频繁的震动或响铃,让人烦躁。而且,由于信息没有一次性发出,极有可能让对方产生疑惑或误解。
因此,微信沟通时,我们有啥事要一气说完,不要拖拖拉拉或者分多次发送消息,这样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并减少误解的发生。
其七、及时回复别晾着
有一种靠谱,叫有求必应。有一种尊重,叫及时回复。或许你真的很忙,但再忙,信息也要及时回复,这是微信交流最起码的礼仪,即使你当时不能立即解决对方的问题,但可以先回复一个“收到”,并解释当前很忙稍后处理。
如果手机没有放在身边,或确因其他特殊情况未能做到及时回复,事后看到消息时也应该第一时间与对方联系,向其解释未回消息的原因,并表示歉意。千万不要不回信息,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同时,不要轻易回复“嗯”、“好”、“哦”、“额”等单个字,这会给人一种冷漠、敷衍的感觉,让人不爽。这几个字简直就是聊天终结者!尤其和客户和领导不能回复这些单字,这个算是基本的微信礼仪了,有可能你的一个细节就会损失一张订单或丢失一个客户。
那么,该怎么回复呢?首先,一个字不如两个字,比如,“嗯”不如“嗯嗯”,“好”不如“好嘞”,“哦”不如“哦了”,“额”不如“明白”。其次,根据沟通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回复,如果是要求完成的工作,可以回复“领命,全力以赴”;如果是对工作进度的确认,可以回复“妥了/都已OK,请领导放心”;如果是公司下发的通知,可以回复“收到,非常感谢”;如果是对工作的指点,可以回复“太好了,及时雨啊”等等。
其八、尊重对方别唐突
我们在与别人微信沟通时,比较反感哪些行为?我想,大家都能说出来几条,比如,深更半夜收到别人的消息,或你正在开会时收到别人多条长长的语音,或者是不熟悉的人上来就语音或视频电话,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给别人发微信,要注意发消息的时机,最好要避开别人用餐或休息的时间,特别是晚上10点以后就不要再给别人发微信了,这是大多数人准备休息的时间,我们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段打扰别人。
给别人发微信,不要随意发语音。微信聊天发语音这个功能确实很便利,但这个功能自己方便,别人麻烦。如果确实不方便打字,比如开车时,要给对方说明并表达歉意后再发语音。
不熟悉的人不要唐突进行语音或视频通话,如果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细致交流,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再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一般仅限于亲戚朋友之间,工作上的视频通话仅限于以视频的方式指导工作。
其九、文明分享不刷屏
微信朋友圈是分享个人日常或心得的地方,不宜刷屏,更不能将朋友圈作为倾倒负能量的垃圾场。毫无顾忌地在朋友圈滥发消息,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然而,几乎每一个人的朋友圈,总有人在刷屏。我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刷屏的,反正我本人不太喜欢。
以前,我对待刷屏的人,如果是不熟悉的,直接删除。后来有一位朋友加我,说你怎么把我删了,我说我删的基本上都是刷屏的人,你是不是刷屏了?她说,你可以选择不看我的朋友圈啊。
于是,我学会了一招,以后再看到有人刷屏,就设置不看这人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