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在进行调养的时候,要遵循“以通调为根本”这样的原则。传统养 生非常注重“宣”“化”“行”这三种方法协同起作用。而现代之人常常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忽略了运化通道的顺畅,过度地堆积滋补之物,这样反而使得阻滞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了。能够有其效的调养,应该顺应脏腑的规律,并且通过系统的方法来恢复脾胃的功能。
醒脾三步法
晨间取砂仁三粒,配陈皮一片,用沸水焖泡,直至茶色清亮,接下来温服,以此催进中焦气机的运转。餐后取自然晒制的山楂苹果煮水,小口慢慢饮用,来辅助食糜的运化(也可餐前替代陈皮醒脾)。
夜间在揉腹之前,先将掌心搓热,以肚脐为中,顺时针推揉百次,持续让温热透达,从而调养气机。
通调关键在于气机疏解
现代常见的中焦阻滞多源于气机壅塞,调养当忌猛效之品。可取1年以上陈皮晨起含化,利用其辛香走窜之性缓慢疏导。待舌苔转薄、脘腹松软时,方可渐进温补之品。
运化重在转化机制
食物精微的转化,讲究慢慢地进行调养,缓缓地进行运化,就像传统熬膏那样需要把控好火候。
餐前喝上一小盏米汤,把胃阴润泽一下;进食的时候,细细地进行咀嚼,大概在三十次左右,让食糜变得糜烂;午后制作果茶,用粗陶器以文火慢慢地进行炖煮,这样既能够激发食材的本味,又不会损伤其本性。
导引讲究势能转化
饭后身体贴墙直立;需要在百会穴上“导引”,与此同时足跟往下“沉坠”维持三分钟以上,这样就能促使清气上扬,浊气下行。拍打脾经的时候,应该沿着从腹股沟到内踝的方向,力度轻柔,以激发经气的流动为限度。连续七天,就能够看到足底生出风之效。
养护要点
七分饱晚膳简淡;
早晚做脾经导引(坐直足平,趾抓放反复);
生气时揉大鱼际顺时针三分钟。
调养周期需遵循自然节律
前三天主通、清饮食从简,配导引通畅;后续七天,转温 养晨起莲子米油润养,夜间揉腹延长至30分钟。
当出现主动觅食、能辨食味之象,其实即为脾胃功能复苏之征。调养全程,忌寒凉生冷,并且保持腹背温暖,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