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地主被关40年,出狱后写信给王震:还记得那2000石粮食吗?

曾哥说车 2025-04-27 16:05:25

1951年的时候,湖北有个挺有钱的大地主,因为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就被判了永远关起来的重刑,直接进了牢房。

过了漫长的四十年,他终于重获自由,走出了监狱的大门。

然而,尽管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漫长的40年,但他的意志并未被摧毁。重获自由后,他绞尽脑汁地寻找各种途径为自己讨回公道,最终鼓起勇气,将一封申诉信送到了国家副主席王震的手中。

你还记得那两千担粮食的事儿不?

王震一看那信,心里头猛地一颤,立马就给了回复。话说回来,这地主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有,那两千石粮食的事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借粮】

解放前那会儿,咱们国家有不少超级有钱的大地主大家族,他们手头土地多,家产也大,厉害得很。有的还能占着险要地方,把租地的农民训练成战士,自己手里握着兵权,势力可大了。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老百姓为了活下去都有自个儿的法子,大伙儿互相帮助就是其中之一。说起来,那时候湖北有个姓廖的人家,是这一片儿出了名的大地主,家境殷实。

廖家自个儿盖了座大宅子,跟个城堡似的,家里还雇了五千多名佃农。这股势力可不容小看,连山上的土匪都不敢轻易招惹廖家,就连国民党的军团长也得给他们几分薄面。

这户人家绝非那种有钱就心狠手辣的类型,在村里头,大伙儿对他们的评价都挺高。抗战那会儿,李先念的队伍好几次得到了他们的物资帮助,他们家的家教那是相当的好。

解放战一开打,廖家就选择了站边中立,他们自个儿过自个儿的日子,既不靠这边也不靠那边,两党的纷争他们是能不掺和就不掺和,全靠自己养活自己。

1945年那个寒冬,雪花飘飘洒洒,正好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派特别嚣张的时期。王震带着三五九旅的战士们,跟敌人拼了命地干架,他们一场接一场地赢,把三五九旅的英勇形象给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话说回来,敌人实力强,咱们这边弱,虽然打赢了这场仗,但部队伤亡不轻。因此,中央考虑后决定,让三五九旅撤回休整。

哎,真是倒霉,大雪越飘越猛,天气糟糕得要命。这种情况下,部队实在是没法再往前走了。

更糟糕的是,大雪把路都给堵死了,后勤补给也出了问题,三五九旅现在子弹没了,粮食也快吃光了,看起来根本没法撑过这个冬天。

现在三五九旅的头等大事就是搞粮食。那时候,国民党把控着全国的大城市,想去城里买粮,简直就是做梦。没办法,现在只能靠老百姓了,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儿弄点粮食来。

这事儿就交给了李实去办,他一直在这一片儿做群众工作,跟老百姓关系处得特别好。他四处问了问,好多人都给他推荐了廖家。

一提到廖家,李实心里就有点七上八下的。

廖家人向来都挺讲义气,抗战那会儿他们还帮忙送过粮食呢。不过现在这局势,是咱自己人在打,跟外头敌人不一样。廖家一直保持着中立,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的事儿,他们都不插手。

再说了,两边以前还动过手,这事儿让李实心里挺没底的。但现在廖家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了,不管怎样,都得去碰碰运气。

【含冤入狱】

1945年那会儿,三五九旅在天寒地冻中粮食断了,情况紧急得很,得赶紧找人帮忙。放眼望去,能帮上忙给大军送粮的,就数当地那个有钱有地的大户廖家了。于是,李实就被派去廖家试试能不能借点粮食回来,他这回能成吗?

现在这情况,也只能尽力而为了,李实只能这样宽慰自己。虽说之前两边有过摩擦,但廖家那边只是守着,没主动出击,看起来他们并不想跟共产党结仇。

再说廖家本就对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没啥好感,要是真看得上,他们这种大地主早就投奔对方阵营了,哪还能轮到咱们找他们借粮呢。

李实只能自我宽慰,这些年他在群众工作上下的功夫没白费,老百姓心里都有数,谁好谁坏他们心里清楚。于是,他鼓起勇气,走进了廖家的大门。

可他运气不佳,廖家父子刚好都不在,全在矿上忙活着。李实没辙,只好去找管账的那位先生,想问问能不能想办法匀点粮食出来。管账的先生一听,摇了摇头,说这事儿得找廖家老太太拿主意,她就是这地界上有名的“土地婆”。

李实心里猛地一沉,这事儿麻烦了。土地婆都九十多岁高龄了,这岁数的老人家固执得很,思想工作可难做了。

心里七上八下的,李实见到了廖老太。他本来都打算好要好好说服对方一番了,可没想到廖老太竟直接开了腔:

我明白共产党深得民心,廖家一直都是通情达理的家族。打日本鬼子那会儿,我们给新四军送粮食、枪支,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国民党那些家伙,跟鬼子也没啥两样。你们把他们赶走,廖家肯定会站在你们这边。要多少粮食,直接说个数,我们全力支持。

李实压根儿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畅,心里头那个感激啊,立马动手写了张欠条,咔嚓一下盖上了“鄂北行署”的大红印,说定了“一千担白米”就行。

但廖老太压根没收欠条,她大手一摆,那小身板里透出一股子慷慨劲儿,不光送上了上千担白花花的大米,还直接杀了五十多头猪,好让部队能欢欢喜喜过个年。

李实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这时候廖老太也开口说了她自己的想法:

老太婆心里明白,共产党讲的是人人平等,说不定哪天地主家的田地都得重新分,因此今天特意把这些粮食送给共产党。她就盼着将来共产党掌了权,可别慢待了廖家的孩子们。

李实一个劲地点头答应,带着一长串的车队,车上装满了大米、萝卜还有好多肉,一头扎进了漫天风雪里。

这批粮食一到手,三五九旅就顺利渡过了难关。那会儿,国民党那边正得意洋洋地宣扬呢,说什么“共军三五九旅粮食断绝,士兵们又冷又饿,全军都垮了”。可他们哪儿想得到,咱们解放军的枪早就擦得锃亮,随时准备再战斗。

廖家完全站到了我们党这边,在国民党疯狂反扑、大肆杀害共产党人的危急时刻,他们凭借在国民党内部的职位,悄悄保护了好几位革命同志。所以等到解放以后,廖家自然就成了我们党的重要朋友。

那时候,廖复初积极参与了我们党举办的各界代表大会还有好多重要会议,他在解放后对经济发展可是出了不少力,贡献很大。

然而,好运没持续多久,到了1951年,反革命镇压行动开始了,廖复初也被牵连进去。因为他以前曾在国民党工作过,所以他就成了“重点对象”。

这事儿让廖复初有口难言,最后还是落了个无期徒刑的下场,被关进了大牢。

【沉冤昭雪】

1990年,那位被关了40年的地主终于重获自由,他给王震写了封信。

你还记得那2000石粮食的事情不?王震当时是怎么处理的呢?那些一开始支持我党的地主,后来是怎么被洗刷冤屈的?

廖复初进了监狱,一待就是4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因为表现挺好,多次得到了减刑的机会。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在1990年,他服完了所有的刑期,重获自由。

廖复初被关起来那会儿,他老婆带着孩子悄悄改了名字,跑到汉口过日子去了。现在他终于出来了,可因为户口的事儿,还是没法跟家人聚在一起。

回想起这些年来的经历,廖复初心里挺不是滋味。他决定采取行动,一封接一封地给写信投诉。可遗憾的是,法院那边始终没改变他们的判决。

有人对廖复初说,都这把年纪七十多岁了,就算申诉赢了又能咋样呢。但廖复初不这么想,这些年他听了不少三五九旅的光荣故事,心里明白这就是当年他们支持过的那支队伍。他不觉得共产党会忘恩负义,心里琢磨着得想办法跟三五九旅的领导联系上。

以前的老旅长王震,现在升为了国家副主席,廖复初现在找人帮忙都没处去。

说来也巧,以前三五九旅里有个小战士,现在居然成了个大名鼎鼎的作家。他还把当年那段经历写到杂志上,结果被廖复初给瞧见了。

他们还记着那件事情,廖复初心里头那个激动啊,根本就憋不住。他费了好大劲儿,终于跟那篇文章的作者马希良取得了联系。

当马希良见到廖复初那一刻,心里头那个惊讶啊,简直没法说。他之前写的那个人物,竟然还在世上活着,而且看起来像是被冤枉了,受了不小的委屈。

马希良回想起在三五九旅那段光辉的日子,还有在军队里接受的悉心教导。现在,这位曾助力部队克服重重困难的老战友遇到了麻烦却求助无门,他深知自己绝不能袖手旁观。

他脑子里闪过了老旅长王震的身影,现在看来,只能找他帮帮忙了。

马希良和王震曾经打过交道,那时候王震对部队里这支能写文章的队伍挺感兴趣,他还跟马希良说,可以满足他一个愿望。但马希良当时心里太激动了,结果什么都没能讲出来。

现在是时候跟老领导说说心里话了,马希良立马动手写了一封信,把廖复初的事儿一五一十讲了个清楚,然后直接送到了王震的手头。

所有为党和革命事业出过力、流过汗的朋友们,我们党时刻铭记着他们的付出与奉献……

王震一看那封信,整个人都愣了,他压根儿没想过,以前三五九旅的救命恩人现在竟然被冤枉了还没法昭雪,他立马就给了指示。

1991年的时候,廖复初接到了法院新下的判决书,把以前的判决给推翻了,说他其实没罪。折腾了大半辈子,到了七十多岁的廖复初,总算是能和家人重新聚在一起,过上安心享福的日子了。

0 阅读:11

曾哥说车

简介:欢迎关注!